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游记》里的穿越事件 -- 黄花2003

共:💬16 🌺16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按照偶的理解,偷懒是对滴。

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喜欢偷懒,越简单越好越流行。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就是这本二百七十字的心经。

心经本来就是大部头般若经集的浓缩精华、内容提要。所以,一般经典有序分(序言)、正文、流通分(流通、传诵、修持的好处等)不同章节,鸠译和唐僧译本都就没有,直接就是正文,还有一段佛咒,好念。其实心经的其它译本,有些内容更丰富,增加了东西,于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人民群众KO掉了。

中国佛教译经史,号称四大译师,还有个不空记得。但其中又以鸠摩罗什和玄奘最著名,成就最大。他们都翻译了心经,有他们俩在,其他译者就在一边玩去了吧。

跟其它经典不同,心经是用来念诵的,所以越通畅流利就越受欢迎。玄奘译本是在鸠摩罗什译本的基础上提炼的,而鸠摩译本创新性地缩减,本就适用于念诵,而在此基础上,唐僧同志让它念起来更顺畅。

为什么玄奘大师一般喜欢大部头,他的习惯是忠实原著,不作删减。印度人喜欢重复哆嗦,一般汉译家的作法是大段大段地删掉。但唐僧同志坚定地反对,坚持全盘照翻。唐僧的啰嗦,跟没多大歪曲玄奘大师。他后来门下创立的法相宗,后来冷门,就是因为讲大道理太多,过于艰艰涩。说实话吧,偶很想读大师最得意的译本〈〈瑜珈师地论〉〉,想想大师的“劣迹”“,读也读不懂,最后望而却步,少花一笔钱。

但对于这二百多字的心经。主帖说了,这是大师西行前得一病汉传授,平时受持念诵。西行路上,正是念诵心经,庇护他度过种咱艰难险阻,坚持一路西行。正因为是经常念诵的原故,玄奘在此经翻译中,就采取了鸠摩罗什的作法,让他更简单,更容易念诵,也让自己的译本让习惯偷懒的人民群众易于接受,最后代替了鸠摩版。

为了回答兄台这个问题,看了好大一堆材料,最后还得靠自己理解。不知对不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