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阶级斗争”到“阶层固化” -- 陈经

共:💬243 🌺121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论计划、市场和意识形态

为了能更清楚阐明自己对意识形态与计划、市场的关系,我想再详细的表述一下,希望河里的朋友能够给以指正。

持市场万能论者是少的,但国内对市场崇拜却是比较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河里的朋友有必要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进行再次大讨论(可能在一些人眼里,这早就是已经明了的,不用多言的话题)。正如我前面说的,计划和市场无优劣之分,只有使用之别,而在这里我更要表达的是市场经济理论和自由经济理论之间的区别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为我注意到有些人故意的将市场经济理论和自由经济理论混淆,崇尚市场放开,而厌恶政府的管理。即使是在资本高度自由的美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也是很强的,而且你甚至会注意到自由经济学和新自由经济学的大牛们是当不了美联储主席的,这种理论主要是向全球新兴经济体兜售,在其市场开放中强调市场自由,政府不得介入,并煞有其事的指责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没有市场经济地位。而反过来,你却会尴尬的发现中国的资本要购买美国本土的资产,却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时候,美国的市场就不自由了,所以与其说人家是不承认你的市场经济地位,还不如说人家是不给予你应有的话语权。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这句话,如果放之于西方这些有商业传统,有民主熏陶的国度或许比较合适,但是放在中国,我觉得就不准确。对于中国来说,严格的重商主义历史上就没出现过,政治才是生活的一切,上从门阀世家,下到贩夫杂役,能够为官是一辈子的梦想,士农工商可见一般,在这里,不用说商业贸易,就是社会风俗,文学教育等等都是要接受官僚的指引的。如果只是停留在此,我觉得也并无多大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但我更进一步想说的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有人会认为经济基础才是一个社会的基石呢?至少对于我来说,在大学时期,还是停留在这认识上的,但现在的我却不再这么肯定了,我转而认为政治才是一个社会的基石。我们近现代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后,无数的先辈一直在思索,对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也不断的反思,在西方的民主思潮和先进技术面前,我们自卑了,这是深入到骨子里的。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洋务运动兴起,直到今天各地还在大势引资,成为全球瞩目的世界工厂,也在逐步融入世界贸易体系,但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经济体还不能被西方几个主要经济国家承认为市场经济。难道市场经济地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在一个别人建立的贸易和金融规则的体系里,我们究竟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为了市场而市场,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意识形态政治理念的完善发展,是否是舍本逐末呢?美国的价值,难道是美联储以及华尔街各大投行吗?不是,是自由民主和全球殖民的理念,这些都是属于政治层面的,所以政治才是一个国家社会的基石。所以一味还是在商言商,一味还是在讨论计划和市场的区别,那我想说的是你根本不配作为美国的对手,而讽刺的是作为一个有深厚政治传统的中国如果还是停留在经济基础这样的层面架构上,那么我们也亏待了资治通鉴,亏待了24史。

我们历史上的三省六部制,监察御史制度和言官弹劾制度是并不逊色于美国的三权分立的,而我们恰恰欠缺的是体制外的监督,美国的政务公开、个人收入税收体制以及舆论自由恰恰是我们欠缺的。这种体制外的监督,毛泽东主席探索过,那种大众的监督是否可行?或许这种监督太扩大化了,执行上还存在着进一步细化的需要,但其自身的价值我觉得是不能否定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创新来实现这种民众的监督,那么我想我们就在政治层面的架构上再次走到美国人的前面。

罗里罗嗦,也不知道是否表达清楚。自己是政治经济学的门外汉,对这些纯属是爱好,更多是被主席的乐观和自强不息精神所感染,总想着咱们中华民族就是要不一般嘛,所以也就在这里论开了,希望河友们多提提看法。我毫不讳言,地理大发现,生物和太空领域的技术革新导致的大发现,都将不断更新人类的认知,但正如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一样,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物质和精神两个领域,要辨清两者的主次先后关系是难的。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政治架构我认为是最关键的(这里有些凌乱,但我想河里的朋友应该能看懂)。对于政治架构,西方的民主自由好,但不一定适合我们这样有悠久东方文化熏陶的国家,那么主席的人民监督是否能另辟奇径呢?或许主席指引的路才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