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古典决战修订版:希波战争篇 -- 史鉴

共:💬8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古典决战修订版:希波战争篇

第一章:比较希腊和波斯的战争艺术

战争是人类最基本的文化现象。有人说过,如果理解了历史上所有的战争,也就理解了整个人类历史,这是一个令人悲哀的事实。军事史一直是西方史学界一个举足轻重的领域,军事史学家经常能够从历史里看到未来,发展出全新的战术理念。二次大战中纳粹德国著名的闪电战,就是由两位英国军事史学家哈特(B. H. Liddell Hart)和富勒(J. F. C. Fuller)最先提出的。西方军事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这场战役标志着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精彩亮相,而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逐渐成为世界的主导。

早在古希腊文明兴盛以前,诸如埃及、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波斯等文明古国就将战争艺术发展到非常高的水平。公元前14世纪拉姆西斯二世(Ramses II)的古埃及帝国拥有常备军10万人;公元前8世纪萨尔贡二世(Sargon II)的亚述帝国拥有20万军队;波斯王大流士的军队则号称百万。古埃及时期的战争就已经发展成为多兵种的协同作战。公元前1285年的卡迪什(Kadesh)战役里,拉姆西斯二世的部队共3万人,其中包括5千辆战车。他的对手赫缔(Hittite)帝国出兵2万5千人,包括3千辆战车。双方的步兵部队都由披甲持矛的重装步兵以及使用弓箭的轻步兵组成,赫缔军队的步兵甚至分为山地步兵和平原步兵,前者使用轻便的圆盾和战斧,后者使用长矛。战斗中赫缔军队将2千辆战车隐藏在一处河谷里面,然后对埃及军队的右翼发动突袭,一举将其击溃,展现了相当高超的战术水准。

埃及、亚述、波斯这三个帝国的军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弓箭非常倚重。弓箭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武器之一,形成于公元前6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弓箭最初是简单的直木弓,进而发展出复合弓,威力强大的组合弓最早出现于公元前两千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以后的5百年间逐渐扩散到小亚细亚、中亚和埃及。古埃及军队对战车部队进行改造,战车配置驭手一名,士兵两名,装备组合弓、标枪和长矛,作战时先以弓箭袭击敌人,待到敌阵散乱时发动冲锋,突入敌阵前投掷标枪,然后用长矛格斗。亚述帝国首创骑兵弓箭手,并发明肩背箭囊,将射速提高40%,亚述遗址就有并驾齐驱的两个骑兵,一人挽住两根缰绳,一人回身射箭的浮雕。亚述骑兵在圣经里被称作“马上飓风”,集群行动,发箭如雨,进退如风,威力巨大。亚述战车也有进一步改进,乘员四人,装备弓箭、长矛和斧刀(Sickle-sword),士兵先远距离射箭,然后挺矛冲入敌阵,跳下车来以斧刀撕杀,战车的作用类似现代的装甲运兵车。波斯军队也是以使用弓箭的轻骑兵为核心,居鲁士将波斯军队骑兵的比例增加到20%,轻装步兵几乎全部是弓箭手。重视弓箭的一个副作用就是轻视重装步兵的发展,军队依靠密集的弓箭杀伤敌人,然后骑兵伴随战车冲破敌阵,步兵的任务通常是追击扩大战果,而不承担突击任务。

相比而言,古希腊在战争艺术方面远远落后,战争行为一直停留在部落械斗的层面上。究其原因,上述文明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先进;而古希腊一直由松散的部落城邦组成,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方式简单。古希腊军事文化的发展完全沿着一条独立的轨道,并没有受到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影响。这是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迈锡尼文明(Mycenean)在公元前12世纪遭到神秘外族的袭击,几乎消亡殆尽,然后是长达400年的希腊文明黑暗时期,此前希腊人吸收其他文明古国军事文化的纽带被切断,复兴以后的希腊文明不得不白手起家。于是希腊人因地制宜,发展出一套最简单有效的战术系统。

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城邦开始成为希腊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与此同时,希腊人的军事文化也开始从毫无章法的单打独斗,迅速转换成为有组织的集团战斗,希腊密集阵应运而生。希腊军队最主要的兵种是重装步兵(Hoplite),来自各城邦的有产阶级,因为士兵必须自备武器盔甲,而全套装备价值不斐。重装步兵的基本武器是一支长3米的矛,外加一柄短剑作辅助兵器。最主要的防护装备是一面直径约1米的圆盾(Hoplon),通常挽在左前臂。圆盾是木制结构,呈凸镜形状,外表有一层青铜蒙皮。重装步兵头戴青铜头盔保护头部和双颊,上身穿戴整块打造的青铜胸甲,腰带上悬挂有貌似短裙的青铜片甲保护腹部,两腿穿着胫甲保护脚踝至膝盖的小腿正面。希腊军队有少量骑兵,由贵族充任,主要因为战马非常昂贵,普通人置办不起。希腊骑兵通常被甲,装备一支标枪和一柄短剑。由于战马没有马鞍,骑兵如果以长矛冲击敌阵,很容易跌落马下,因此只能担任掩护侧翼,骚扰敌阵的任务,战斗效能不高。

希腊的密集阵战术思想,完全不同于此前的埃及、亚述、巴比伦,以及同时代的波斯等文明古国,后者的军队习惯于保持一定距离以弓箭作战,除非敌方出现溃势有机可乘,轻易不会舍身犯险近距离格斗。希腊人虽然早就开始使用弓箭,但认为用弓箭伤人显得怯懦,并不堂堂正正,因此不加以重视,而是纯粹依靠勇气和斗志逼近决斗,浴血奋战。这种战术思想的源于希腊人以神话英雄为楷模的英雄主义情怀,以及将战场视为竞技场的观念,也使战争更加血腥残酷,更具有决定性。希腊密集阵士兵肩并肩排列,通常有八行纵深,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长矛叠在前排长矛之上,而后四排则将矛竖立。方阵通常稳步前进到距离敌阵150米的距离,然后开始奔跑,逐渐加速,最后50米全力冲刺。希腊密集阵战术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需要负重四十公斤,进行长距离的奔跑和高强度的冲刺。一个希腊方阵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队形紧密,步调一致,这需要长时间的队列训练才能达到。希腊密集方阵的正面攻击锐不可当,其弱点在侧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骑兵在两翼保护。

希腊密集阵战术看似简单,却异常有效,其原因有二。首先,希腊人非常喜爱竞技体育,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连续举行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后216年才终止。希腊人积极投身各种体育运动,如越野跑,标枪、摔跤、拳击、赛车等等,竞赛冠军往往受到国人的景仰崇拜,这种民风给希腊密集阵提供了坚实的身体条件。其次,希腊城邦的兵役制度非常严格。希腊城邦全民皆兵,兵役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希腊人从小就接受军事训练,在竞技场里练习奔跑,摔跤,弓箭和标枪等等,年满18岁开始接受正规密集阵训练。训练完毕以后,年青士兵先派到一个堡垒守卫一年,然后加入预备役直到49岁,一旦战事爆发就上阵杀敌。49岁至60岁称为老兵(Presbytatos),只担任驻守要塞的任务,除非紧急情况不再参战。希腊除了斯巴达以外,都是纯粹的公民军队,士兵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和平时期从事各自的行业,闲时就聚集在一起操练。严格的兵役制度使军事训练成为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希腊密集阵的战术基础。

强劲的冲击力是希腊密集阵进攻的诀窍。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长矛如林冲刺而来,接敌时动能惊人势不可挡,防守一方前几排的步兵阵线往往会立刻崩溃,或被洞穿,或被践踏。密集阵前排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7名士兵拼命向前推挤,整个方阵如同人肉坦克一样不可阻挡,敌军的阵形通常很快就会瓦解。现代科学家研究过,由于希腊重装步兵40公斤的负重和接敌前的高速奔跑,接敌以后30分钟以内体力就会耗尽,因此30分钟成为希腊密集阵的进攻极限。公元前198年罗马军队就是通过有秩序地后退消耗希腊步兵的体能,然后利用希腊密集阵因某些士兵力竭而出现的空隙突入肉搏,取得了胜利。

希腊各城邦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因此军队规模都相当小。以雅典为例,公元前431年雅典鼎盛时期,总共有自由公民10万人(妇女不计),以及外国人和奴隶14万人。这个时期的雅典军队,包括重装步兵1万3千人,老兵1万6千人,骑兵1千2百人,弓箭手1千6百人。因此可以想象,当希腊人面对波斯帝国数以百万计的庞大军队时感受到怎样的一种怵栗震撼。著名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得(Herodotus)对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帝国的军队有过一个精确的描述:波斯帝国海军有一千二百零七艘战舰,官兵五十七万人;陆军包括步兵一百七十万人,骑兵八万人,骆驼及战车兵两万人,共计二百三十七万人。这还只是亚洲地区的部队,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欧洲附属国必要时还能提供三十万陆海军。

公元前549年居鲁士建立波斯帝国时依靠的一支核心部队,包括精锐步兵1万人,号称“长生军”(Immortals);另有波斯王亲军骑兵6千人和步兵2千人。帝国时期这些部队分散在波斯各地,当地总督以这些部队为核心组建地方军队,因此波斯军队主要由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多民族部队组成,战前临时集结,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战斗力也参差不齐。波斯军队军种齐全,包括步兵,骑兵,战车和工程兵。波斯骑兵大部分是轻骑兵,身上不被甲,装备弓箭和短剑,主要任务是以弓箭远距离袭击骚扰敌军。波斯重骑兵是精英部队,身披鳞片甲,装备椭圆盾牌、战斧、弓箭、和标枪,必要时可以冲击敌阵。波斯步兵和骑兵的构成类似,大多数是轻步兵,没有盔甲防护,主要使用弓箭,另外佩戴一柄弯刀作为辅助兵器;重装步兵着鳞片甲,装备一支长矛和一面长方形柳条编织的盾牌(Wicker Shield)。波斯军队除了个别将领以外,普通士兵带一顶软帽包裹头颈,没有装备金属头盔,很令人费解。

波斯的混合步兵方阵(Sparabara)相当特别,这种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十人队”,队长通常是重装步兵,站在最前列,手持一支约两米的长矛,长方形盾牌斜立于前,他身后的九名步兵都是轻装步兵。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45度,这样在阵前三百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箭囊,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波斯人的弓箭齐射时遮天蔽日,对敌军有相当强的威摄力。温泉关战役时,斯巴达将领迪埃尼斯(Dieneces)面对波斯军队的弓箭齐射风趣地说:“波斯人放的箭遮住了太阳,正好让我们在阴凉下作战。” 组合弓在波斯军中只有少量装备,大部分士兵还是使用简单的直木弓。波斯人的箭用一种三棱宽刃箭镞,青铜质地,带倒钩,杀伤力强大,但穿透力不足;这在对希腊的战争中被证明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波斯人的箭雨不能对希腊的重装步兵构成足够的威胁。

波斯的工程兵相当出色,通常在大军前面开路,铺设道路,修建桥梁,安营扎寨。在波斯攻克巴比伦城的战役中,波斯工程兵将底格里斯河改道,使波斯军队能够通过干涸的河床攻击疏于防范的东侧城墙。波斯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非常先进,能够供应数十万军队进行上千公里的战略机动。波斯辎重部队使用标准化的牛车,能够负重700公斤,而波斯的帝国大道能够容纳三辆牛车并行。波斯吞并腓尼基以后,控制了地中海最大的舰队,因此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波斯官员主持设计了几种运输船,其中50桨的大船运送士兵马匹,30桨的小船运送给养。

波斯军队技术上的先进掩盖了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缺乏强有力的重装步兵。波斯军队作战时以步兵结阵,采取守势,用密集的箭雨杀伤敌军,而骑兵从两翼包抄,攻击敌阵的薄弱之处。对波斯军队来说,战斗决胜依靠步兵和骑兵从几个方向的协同进攻,而不是单纯的步兵正面进攻。波斯帝国建成以后,波斯军队面对的敌手几乎都是边远落后的蛮族部落,军事能力比波斯低好几个档次,这种不对称战争也使波斯军队得不到磨炼,战术思想也开始固步自封。希波战争开始的时候,志在必得的波斯人可能不会想到,貌似简单的希腊密集阵会是波斯军队的克星,而经过亚力山大完善的这种战术最后将导致波斯帝国的灭亡。

第二章:马拉松战役

马拉松平原座落在雅典东北四十二公里的爱琴海边,向东面朝阿提克海峡,背后群山环抱。马拉松平原呈新月形,有九公里长,中间最宽处约有三公里。公元前490年9月的一天,一支波斯大军在这里登陆,打破了马拉松平原惯常的寂静。六百艘波斯战舰把月牙形的海湾挤得水泄不通,岸上是波斯大军筑起的一座庞大的营垒。波斯大军已经在这里停留了许多天,波斯人的运输船往返穿梭,源源不断地从小亚细亚的基地运来人马,军械和给养。

在紧靠马拉松平原的一座山顶上,是雅典军队的营地。雅典士兵可以居高临下俯视整个平原,观察波斯军队的一举一动。两支军队这样对峙有好多天了,山下的波斯人好整以暇,并不急于攻击雅典军队,因为拖到时间越长,波斯海军运来的部队就越多,要知道在爱琴海对岸的小亚细亚,还有十万波斯军队等着被送过来。山上的雅典营地里,气氛却十分紧张,人人都是一脸的凝重。雅典军队只有区区一万人,而这是雅典除去卫戍部队以外,能够拿出来的全部家底。除了斯巴达以外,其他希腊国家都拒绝援助雅典,而斯巴达的两千援军还在两百公里以外,要跋涉好几天才能到达。

雅典的战时指挥体制弊端很多。雅典军队是从10个部落征集而来,每一个部落推选一位将军,而十位将军组成军事委员会,战场总指挥由10位将军轮流担任,每天一换。另外雅典议会选举军政长官一名(Polemarch)主持军务,任期一年。这年的军政长官是卡利马什(Callimachus),他召开会议,要求大家投票决定是否立刻同波斯人决战。投票结果是五票赞成,五票反对,这就意味着卡利马什的一票将决定雅典的命运。卡利马什没有马上做出决定,他走出大帐,站在山坡上遥望人喧马嘶的波斯大营,心潮澎湃。希腊人面对的是一个近五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波斯帝国,无论在国力,军力上希腊和波斯都无法相比。如果选择与波斯为敌,则前途凶险,输掉任何一场战役就可能导致亡国。卡利马什思前想后,始终无法痛下决心。

1. 历史背景

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Cyrus)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所有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公元前522年大流士即位时,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西起利比亚沙漠,东至兴都库什山脉,横跨3千5百公里的亚非大陆。此时的波斯帝国有28个行省,统治着47个民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符其实的大帝国。

波斯帝国代表世界古代文明的一个顶峰,波斯人拥有自己的书写系统?C楔形文字(Cuneiform)和自己独特的信仰?C拜火教(Zoroastrian)。楔形文字是和古埃及文和中国甲骨文齐名的古代象形文字,而拜火教源远流长,是中国古代摩尼教和白莲教的远祖,直到今天在伊朗和印度都还有不少信徒。发动波希战争的波斯王大流士,是波斯帝国秦始皇式的人物,他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体系,修建贯穿帝国全境的道路和灌溉工程,并采取措施促进帝国内的自由贸易,使波斯帝国成为古典时代首屈一指的富庶国家。波斯帝国的治国思想有些类似中国的“大同世界” 的理念,对帝国内各民族的宗教和习俗都相当尊重和宽容,历代波斯王都以身作则鼓励波斯人和其他民族通婚。纵观波斯帝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一起宗教迫害事件,波斯人也从不强迫其他民族信仰拜火教,这和以后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鲜明对照。

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鲁士灭亡米底亚(Media)以后,领军乘胜进入小亚细亚半岛,很快征服了爱奥尼亚(Ionia,今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大大小小的希腊城邦,然后设立若干行省正式将小亚细亚纳入帝国版图。爱奥尼亚的希腊城邦向本土求救,但雅典、斯巴达、底比斯(Thebes)等国相互之间内战频繁,根本无力顾及海外侨胞的安危。

公元前560年,雅典政治家庇西特拉图(Pissistratos)利用公众的不满情绪,发动政变推翻了100多年前梭伦建立的贵族寡头统治,成为独裁者,废除了雅典贵族的许多特权。庇西特拉图治下的30多年里雅典发展成为希腊海上贸易中心。雅典贵族不甘心失去特权,秘密和斯巴达勾结。公元前510年,斯巴达军队入侵雅典,驱逐了庇西特拉图的儿子希庇亚斯(Hippias)。随后雅典贵族克莱斯蒂恩(Cleisthenes)改革政治体制,召开公民大会,正式建立了雅典民主制度。赶跑独裁者以后,雅典人过河拆桥,驱逐了斯巴达军队。为了抗衡斯巴达强大的武力,雅典贵族携洋自重,派使者晋见波斯王大流士请求提供保护。

平心而论,波斯对希腊半岛并没有太大兴趣。大流士领土扩张的战略方向是印度,那里富饶的金银矿藏尤其让他垂涎。大流士相当爽快地答应了雅典使者的请求,只要求他们奉献一包泥土和一瓶水作为回报。这是典型的象征主义东方思维,贡献泥土和水象征雅典人将国土献给波斯,这样波斯王就有义务保护雅典。雅典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仪式,完全没有领会其真正的内涵,于是很轻率地同意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雅典和波斯结盟以后两年,斯巴达发动的进攻被雅典独力击退,雅典人于是觉得与波斯结盟得不偿失。不久雅典政府换届,新政府公然废除了同波斯签订的条约。大流士对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非常恼火,决心予以惩罚,只是波斯帝国在印度和南俄草原的军事行动正牵扯他的精力,所以暂时隐忍不发。不久大流士亲帅的远征军在南俄草原受挫,狼狈撤回。爱奥尼亚的希腊城邦趁机揭竿而起,而雅典和尤伯亚(Euboea)出兵支援,大流士花了5年时间才完全平息了这场起义。平定爱奥尼亚以后,大流士立刻发动了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是一个典型的国际政治案例,超级大国因为保护国而涉足地区争端,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进行了一场毫无价值的战争。波斯帝国在地中海东岸的扩张早已停止,如果不是因为雅典主动请求结盟,大流士对贫穷落后的希腊半岛不会有太大兴趣。大流士发动这场战争,并没有任何战略考虑,完全是上国对不义之邦的惩罚行动。波斯人将为这种傲慢心理和战略目标的缺乏付出惨重代价。

公元前492年,波斯小亚细亚总督马多尼(Mardonius)企图从海路入侵希腊,船队在爱琴海上遭遇风暴,铩羽而归。两年以后,波斯帝国卷土重来,海军统帅达提斯(Datis)率领600艘舰船满载三万陆军,沿着连接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的西克拉迪岛链(Cycladic Island Chain)杀奔而来。波斯军队采用跳岛战术,占领了爱琴海上几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修建了后勤补给战,然后舰队挥师北上,先进攻岛国尤伯亚。由于两个内奸偷偷打开城门,尤伯亚很快陷落。波斯军队将城市夷为平地,所有居民被卖为奴。

由于此时雅典的海军还无法与波斯抗衡,只能坐视尤伯亚的覆灭。达提斯并没有直接从海路进攻深沟高垒的雅典城,而是在雅典东北40多公里的马拉松平原登陆。老奸巨猾的达提斯迫使雅典人作出选择,是据守城池还是出城应战。如果雅典人坚守不出,则波斯人可以从容不迫地兵临城下长期围困,这样雅典人只能坐以待毙;如果雅典人出战,那么就不得不跋涉40公里来到达提斯选定的战场打一场波斯人擅长的野战,马拉松平原开阔的地形非常适合波斯骑兵的战术迂回。

雅典议会对是否出城应战进行了激烈辩论。出城决战的确是一场豪赌,如果雅典军队在野战中失败,无兵可用的雅典必然亡国。最后的投票结果,出城决战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雅典发倾国之兵前来马拉松,同命运做最后的抗争。虽然希腊密集阵战术在希波战争中被证明是波斯军队的克星,但在马拉松平原两军初次相遇时,希腊人却是心中无底。他们面对波斯大军时的心情,大概和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在萨尔浒面对明朝大军时一样,有几分自惭形秽,有几分忐忑不安,而更多的是豁出去了的义无反顾。

2. 天降大任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

米提亚德(Miltiades)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斯王大流士征服色雷斯以后,率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南俄草原,企图征服那里的游牧民族塞提亚人(Scythian),他临行前将多瑙河上的一座浮桥交给几个希腊藩邦守护(其中包括切索尼),以备不虞之时能够安全返回。后来大流士果然在南俄草原受挫,不得不撤回来。这时米提亚德建议拆毁浮桥,将大流士困在多瑙河对岸。这一招相当狠辣,因为大流士大军此时粮草将尽,后面又有塞提亚骑兵紧紧追赶,如果不能及时渡过多瑙河,大流士即使不死于塞提亚人的箭下,也会死于饥馑。可惜其他的希腊城邦首领无人有这样的胆识,米提亚德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流士安全返回。

很快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大流士,于是米提亚德成为波斯帝国头号通缉犯,不得不逃到雅典。他刚到雅典,就主持收复了沦落敌手多年的两个爱琴海岛屿,立刻成为雅典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时雅典刚刚驱逐独裁者希皮亚斯(Hippias),成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米提亚德的政敌于是指控他在切索尼搞独裁统治,欺压人民。这个罪名倒是证据确凿,可是米提亚德在崇拜英雄的雅典人气正旺,这项指控最终被雅典议会束之高阁。

米提亚德曾经作为藩属参加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对波斯军队的组织和优劣了如指掌。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大多数是被胁迫参战的藩邦士兵,士气低落,协同作战的能力差,局势危急时往往会丧失斗志,溃不成军。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的弓箭无法穿透希腊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前排被希腊密集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无法和希腊长矛对抗。

从政治角度来看,时间并不站在雅典人一边。二十年前被驱逐的雅典独裁者希皮亚斯投奔了波斯,成为大流士的高级顾问。他不但向波斯人献上完整的希腊地图,而且积极为波斯远征军出谋划策,马拉松平原这个登陆地点就是希皮亚斯选定的。并不是所有的雅典人都有坚强的斗志,许多人摄于波斯帝国的军威,沦为内奸。通向马拉松的航道曲折艰险,但一路上都有人在岸上用青铜盾牌反射阳光,为波斯舰队指引航向。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和波斯大军对峙的时间越长,雅典的政治局势就会变得越复杂,而投降派的颠覆阴谋就越有可能得逞。

正当卡利马什犹豫不决的时候,米提亚德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整个雅典的命运握在你的手上,你必须决定是甘愿被波斯人奴役,还是奋起抗争,为雅典赢得自由,也为你赢得千古不朽的名声。如果我们不立刻与敌决战,波斯军队会越来越强大,而雅典的投降派会越来越嚣张。我坚信雅典健儿强过波斯人百倍,胜利一定属於我们!”米提亚德这一席话打消卡利马什的顾虑,他终于投票支持和波斯大军决战。

3. 马拉松之战

米提亚德由於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战役总指挥。正当雅典军队准备下山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Plataea) ,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一千人,但极大地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马拉松平原呈喇叭形,两侧有两条小河穿流入海,因此只有中间地势较高,没有积水,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联军列阵的地点大约有1千5百米宽,而联军阵线只有1千米长。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

与此同时,波斯军队也迅速列阵。此战波斯军队大约2万5千人,其中包括2千骑兵。波斯中间阵营全部是重装步兵,两侧是弓箭手和重装步兵组成的混合方阵,骑兵布置在步兵阵线的侧后。此时双方阵线相距大约1千5百米,而波斯人身后1公里就是海岸。列阵完毕以后,双方对峙了两个多小时。由于马拉松平原越往东去越宽广,雅典军队如果主动进攻波斯阵营,两翼就会失去地形的保护,米提亚德非常明智地按兵不动。最后波斯人终于失去耐心,开始向雅典阵地前进。很快达提斯就发现马拉松平原变得越来越狭窄,波斯步兵阵线的两翼已经紧贴两边的沼泽地,骑兵部队被挤到阵线的后面。等到波斯军队前进到距离雅典阵线大约300米的时候,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希腊步兵表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先小步慢跑,逐渐加速,最后狂奔,而阵形丝毫不乱。

波斯人看到兵力悬殊,且没有骑兵掩护的雅典步兵冲了过来,就好象是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波斯人射出的箭密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驰的雅典方阵之上,如同雨打芭蕉一般在雅典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上纷纷弹开,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没等波斯人放出几轮弓箭,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两翼的盾牌防线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为的是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两侧的盾牌防线顿时崩溃,很多人被希腊长矛连人带盾刺穿。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全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失去盾牌保护的波斯步兵们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他们三五成群,拼命用弯刀拨开雅典人的长矛,企图靠近肉搏;与此同时,他们后面的步兵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放箭。但雅典人的密集阵前四排的长矛重迭向前,波斯人即使能拨开第一排长矛,也很难躲过接踵而来的后三排长矛的攒刺。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波斯骑兵被隔离在自己阵线的后面,无法参战,只能徒劳地射箭。面对雅典人无坚不摧的凌厉攻势,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

波斯阵线中央是由身经百战的波斯重装步兵组成,战斗力相当强劲,而攻击他们的雅典中央方阵又只有四行纵列,冲击力不足,战局在这里胶着起来。有些强悍的波斯士兵爬到前排战友的肩上,挥舞着战斧奋力跃向雅典人的方阵。波斯的中央阵营一度突破了雅典人的阵线,迫使雅典的中央方阵集体后撤以保持完整队形。但是波斯的两翼此时已呈溃逃之势,雅典的两翼开始向中央包抄过来,呈V字形夹击波斯的中央方阵,而后退的雅典中央方阵也乘机杀了回来。会战到这个时候波斯军队败局已定。

波斯主帅达提斯(Datis)看到大势已去,下令撤退。波斯士兵放弃阵地,拼命逃向海边的波斯战舰,雅典士兵在后面紧紧追赶,将许多腿脚不够快的波斯兵刺个透心凉。雅典人追到海边以后并没有停住,他们开始分散开来攻击停泊在岸边的波斯战舰,企图将其付之一炬。波斯士兵在逃生欲望的驱使下拼命反抗,而雅典人本次战役的伤亡大多发生在这里,包括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以及十位将军中的两位都在此牺牲。最终波斯人在损失七艘战舰以后,大部队得以安全撤退。此役波斯军队共阵亡六千四百人,而雅典方面仅仅阵亡一百九十二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斯巴达的两千援军跋涉300公里,到战役结束以后方才到达,他们列队在战场绕行一周,观看雅典士兵的战果,战场上波斯人尸横遍野让斯巴达战士们惊叹不已。所谓患难见真情,普拉提亚人在危急关头前来援助,赢得了雅典人的敬重。战役以后雅典授予所有普拉提亚人雅典公民资格,普拉提亚从此正式成为雅典大家庭的一员。

马拉松之战并没有使波斯军队受到重创,2千骑兵几乎毫发无损地保存下来。达提斯撤离马拉松以后指挥船队折向西南,准备趁雅典军队大胜以后忙于庆祝的机会偷袭兵力空虚的雅典城。米提亚德早有所料,率领8千步兵强行军连夜赶回雅典。当波斯舰队驶进雅典海港时,看到雅典军队已经占据一处高地严阵以待。达提斯见战机已逝,下令班师回国。

马拉松之战对希腊人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战。两千四百多年以后中国的一位巨人气冲霄汉地宣告:“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而希腊人通过马拉松之战对此有了深切的体会。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一向都是打出来的,希腊人在马拉松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而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也开始无比高涨。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在希腊半岛威名远扬,成为希腊联盟的盟主。对波斯帝国来说,马拉松之败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挫折,几乎没有在波斯人的历史上留下丝毫痕迹。10年以后,新即位的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又卷土重来。薛西斯对马拉松之战已经没有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吸取任何教训。在以后的一系列战役里,波斯军队要在希腊密集阵前撞得头破血流,丧师数十万才善罢甘休。

4. 晚节难全

马拉松之战以后米提亚德在雅典如日中天,受到所有希腊人的崇敬和爱戴。可惜的是米提亚德并没有摆脱自古以来盛极必衰的宿命。波斯军队败退以后,波斯小亚细亚的据点就显得孤立无助,正是雅典人偷袭的好机会。米提亚德劝说雅典议会拨给他一支部队,扬帆出海。没有人知道米提亚德真正的攻击目标并不是某个波斯要塞,而是一个叫帕罗(Paros)的希腊小岛国。当年米提亚德在波斯王帐下效力时,曾经被一个帕罗贵族当众羞辱,因此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这一箭之仇。

没想到马拉松一战成名的米提亚德,居然奈何不了区区一个爱琴海岛国。米提亚德的部队顿兵帕罗坚城之下屡战屡败,米提亚德本人还受了重伤。消息传到雅典,议会立刻哗然。雅典人对米提亚德爱之愈深,就恨之愈切。米提亚德的政敌立刻活跃起来,提议将米提亚德以叛国罪论处,很快在议会通过。雅典法律规定,被告人有权在判决前做最后一次自辩。身负重伤的米提亚德被人抬进议会,昔日的民族英雄如今躺在担架上潦倒不堪地乞求众人宽大处理,而雅典人为纪念马拉松之战所刻的米提亚德大理石雕像就竖立在议会门外。也许是这具雕像让雅典议员们想起了米提亚德的不世功劳,他终於免于一死,而被罚一笔巨款了事。仅仅几个月后,米提亚德就因为伤重不治,在孤苦伶仃中去世,此时距离马拉松之战还不到一年。

第三章:萨拉米斯海战

公元前480年,是决定希腊生死存亡的一年。这一年,经过三年的准备以后,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入侵希腊。薛西斯处事严谨缜密,雷厉风行,和他父亲大流士的仁厚疏旷形成鲜明对比。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Syracuse),然后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Hellespont,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修建浮桥两座,又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补给站。希腊很多城邦投降波斯帝国,派兵派船参战。一切就绪以后,薛西斯领军从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从希腊北部攻来。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被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Leonidas)率领的希腊联军挡住,久攻不下。这时一个希腊内奸领波斯军队从另外一个山口突破希腊联军防线,迂回到希腊军背后。利奥尼达立刻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坚守温泉关阻击敌人,最后全部阵亡。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弃这座历史名城,举国撤退到萨拉米斯岛。波斯军队进占雅典空城,将其付之一炬,随后大军追击到萨拉米斯岛对岸,而波斯战舰也源源不断地向萨拉米斯岛汇集。

萨拉米斯岛夹在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Peloponnese)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希腊海军的三百多支战舰就停泊在海峡里面。这时希腊联军统帅是斯巴达贵族尤利比亚德(Eurybiades),他得知有一千二百艘波斯战舰聚集在海峡东南面,大惊失色,打算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的陆地上。没等希腊军队行动起来,就有消息传来,薛西斯派波斯海军的埃及舰队绕到萨拉米斯岛西侧,将海峡的出口堵住,准备来一个瓮中捉鳖,将希腊联军一网打尽。

1. 历史背景

在萨拉米斯海战以前,雅典并不是一个海上强国。当时地中海的航海大国是腓尼基和迦太基,他们在历次波希战争中都站在波斯一边。这时雅典仍然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并没有职业军人,雅典人平时操持农活,农闲时在一起操练,战时自备武器盔甲上阵杀敌,但这种组织形式完全不适合海军。海军必须是常备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战舰造价高昂,维修和保养也非常昂贵,但这个时期的海战都无法决定战局,战争最终还是要在陆地上分出胜负。对于这样一个费效不成比例的军种,雅典人不愿大力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各国海军主要装备的战舰叫Trireme,因其每一侧船舷装备垂直排列的三层舷桨而得名。这种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一艘战舰的桨手非常关键,海战战术主要依靠桨手来实施,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往往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败。因为这个原因,桨手的报酬至少和水手及士兵一样。1987年英国出资在希腊仿制了一艘古希腊规格的战舰“奥林匹亚”号,试航以后效果良好。“奥林匹亚”号最高航速能够达到10节,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180度大转弯,从而证实了古典文献关于古希腊战舰的描述。

这个时期的一艘战舰通常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主要任务是防止敌军登舷作战。海战的主要战术是冲撞敌舰,具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速拦腰撞击,金属包裹的冲角往往能够将敌舰撞成两段;另一种是收起自己的舷桨出其不意地从敌舰旁边划过,这样能够将敌舰一侧的船桨折断,使其丧失行动能力。这种海战战术在几百年里都没有多少改变,而机弩和投石器等远程火力要到罗马时期才开始装备战舰。

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将他们庞大的舰队编成波斯海军,建立了海上霸权。在希波战争初期,波斯海军有战舰一千二百余艘,而雅典海军只有战舰七十艘,根本无力和波斯争夺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希腊是民主政治,扩建海军的提案往往因为费用巨大而被议会否决。雅典议员们过于计较蝇头小利,对制海权的战略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希腊能够掌握制海权,就可以阻止波斯从海上增援和补给,这样在希腊作战的波斯远征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一百多年后罗马就是因为牢牢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才拖垮了在意大利征战的汉尼拔大军。

公元前483年,雅典附近发现一座银矿,开采以后能够给雅典带来一笔巨额收入。雅典议会讨论如何处置这笔意外之财时,大多数议员主张平均分配给所以雅典公民。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他晓之以理,动之以利,终于说服众人将资金全部用于扩建海军,此人就是后来被称为雅典海军之父的特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

2. 时势造英雄

和其他的雅典著名政治家不同,特米斯托克利出身贫寒,完全靠个人奋斗一步一步地登上雅典政坛的顶峰。特米斯托克利从小就野心勃勃,对功名利禄无比渴望,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小的时候老师对他说:“你将来不会默默无闻,不是名垂千古,就是遗臭万年。” 特米斯托克利是参加马拉松战役的十个将军之一,此战后米提亚德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特米斯托克利嫉妒得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不过米提亚德不到一年就身败名裂,将雅典的政治舞台拱手让给特米斯托克利和阿里斯蒂德(Aristides)。

特米斯托克利虽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在复杂的局势前往往表现出卓越的分析和决断能力。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人大多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只有特米斯托克利坚信这只是开始,波斯人肯定会卷土重来,而艰苦的斗争还在后面。他力主加强国防,扩建海军,时刻准备和波斯再战。由于在扩建海军的国策上存在分歧,特米斯托克利和雅典政坛的另外一颗巨星阿里斯蒂德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

阿里斯蒂德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和特米斯托克利形成鲜明对比。阿里斯蒂德出身雅典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性格谦和豁达,是雅典上流社会的典范人物,被人称为“阿青天”(Aristides The Just)。他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处处为雅典人民着想,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他和特米斯托克利交恶,纯粹是因为他生性保守,不能接受海军至上的观念,也不愿看到特米斯托克利权力过大,威胁到雅典的民主体制。两人的政治角力终于以阿里斯蒂德被雅典放逐告一段落。

阿里斯蒂德被放逐以后,特米斯托克利出任首席执政官(Archon) ,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主持将银矿全部所得用于扩建海军,一共建造了一百二十多艘战舰。特米斯托克利还亲自参与设计希腊战舰,使其短小精悍,速度快,机动性强,非常利于在希腊狭窄曲折的海湾里作战。按此前的惯例,一艘战舰上的18名士兵都是弓箭手和标枪手,纯粹用于防御敌人登船。而特米斯托克利设计的海军编制,一艘战舰上只有4名弓箭手,其他14人都是重装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登上敌船近身格斗。这个新编制在萨拉米斯海战中被证明是决定战局的胜负手。

战舰的造价非常高昂,以古希腊的货币单位德拉科马(Drachma)来计算,一艘三排舷桨的战舰造价约一万德拉科马,相当于五百名重装步兵全部装备的费用。雅典在萨拉米斯海战之前拥有战舰两百艘,光建造成本就足够装备十万步兵,要知道这个时候雅典陆军总共只有两万余人。一艘战舰定员约二百人,加上日常维护保养,一个月的开支就达一万四千德拉科马,这样雅典海军每个月的军费高达两百八十万,大概是雅典陆军军费的十倍。这样庞大的开支雅典财政是绝对负担不起的。

为了解决海军军费的难题,特米斯托克利走公私合营的道路,首创“船主制度” (Trierarchy) 。战舰的所有权属於国家,但交给船主管理,船主负责招募水手和桨手,以及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国家负责提供士兵,以及训练和指挥。船主以招标方式产生,任期一年。这个创造性的构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海军军费的问题。当时雅典有大批出身寒微,依靠个人奋斗发迹的富商巨贾,他们一直苦于无法登堂入室,获得应有的政治地位,而船主制度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天赐良机。雅典新兴的有产阶级对船主身份趋之若鹜,船主们相互攀比着为自己的战舰买最好的材料,雇最好的人手。很多船主为了建功立业,还兼任舰长上阵杀敌。可以说船主制度成就了雅典以后的海上霸权。

波斯人说来就来,雅典海军的扩建计划刚刚赶上了第二次希波战争。温泉关失守以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雅典无险可守,神庙的祭司都已预言雅典的木制城墙将被焚毁,但大多数人仍然打算死守雅典。不久人们惊骇地发现寄居雅典卫城的圣蛇并没有吃进贡的食物,显然已经逃走,这才意识到雅典已成死地。特米斯托克利立刻促使议会通过决议放弃雅典城,举国撤到萨拉米斯岛。特米斯托克利打算利用这里的海峡地形,和波斯海军决战。在撤退以前,特米斯托克利还敦促议会赦免阿里斯蒂德,使他能够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回来为雅典效力。

3. 萨拉米斯海战

希腊联军统帅尤利比亚德被波斯海军的表面强大所震摄,准备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在连接希腊半岛的狭窄地段筑起一道墙进行消极防御。特米斯托克利坚决反对,威胁说如果尤利比亚德执意撤退,他就率领雅典人离开希腊远走高飞,到地中海西部重建家园。两人正争执不下的时候,阿里斯蒂德从流放地乘快船到达萨拉米斯岛,同时也带来了海峡北面出口被埃及舰队封锁的坏消息。

阿里斯蒂德一下船就前来拜会特米斯托克利,两个昔日的死对头如今尽释前嫌,共商大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阿里斯蒂德也认为应该在萨拉米斯海峡与波斯决战。两人然后和其他希腊将领见面,告诉大家现在已经没有退路,说服众人同波斯决一死战。波斯人断了希腊人的后路,反而激起希腊联军死战的勇气和决心,看来薛西斯并不懂得围师必阙的道理。

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向波斯投诚,谎称希腊联军已经丧失斗志,打算趁夜突围。波斯舰队于是整夜在海峡外面守候,而希腊将士则在岸上休息以养精蓄锐。天亮以后,疲惫烦躁的波斯人按捺不住,闯进海峡来挑战,于是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波斯人在萨拉米斯岛对岸筑起高台一座,而薛西斯端坐在高台之上,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海峡的每一个角落。薛西斯身边站立数十名书记官,个个手持功劳簿,准备当场记下波斯战舰的表现。

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如同一个个海上城堡。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有一个岛屿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战舰一次之能通过几十艘,这样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兵家大忌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海潮上涨,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多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人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后面的波斯战舰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舰只,大家都动弹不得,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都是弓箭手,根本挡不住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剩下的波斯战舰想掉头逃跑,但被接踵而至的后续部队堵住。海峡外面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里面的战况,他们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涌,都希望在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於是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丧失了进攻能力。

希腊联军在这场海战中损失了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有的史学家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的一处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特米斯托克利倡导的海上霸权不但改变了雅典的军事战略,也打破了雅典长达数百年的社会经济秩序。数百年来雅典的地主阶级一直是社会中坚,他们生性保守,安土重迁,长期以来垄断了国家的武装力量,因此对雅典国策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趣的是,古希腊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把地主阶级当作社会的基石,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希腊城邦的重装步兵部队才是唯一值得信赖的武装力量,因为他们来自一个具有德行的阶级。海军的扩张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在萨拉米斯海战中,雅典舰队有三万多名桨手,正是他们的血汗奠定了胜局,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是没有土地的雅典贫民。雅典海军的一百多名船主几乎都是成功的商人,他们代表一个崭新的社会阶级,拥有和土地贵族完全不同的政治诉求。雅典的军事战略对海军越依赖,这些人的政治地位就越高,最终改变了雅典政坛的格局。

希波战争结束以后,雅典走上霸权主义的道路,就是因为雅典商人和无产者的功利主义主导了雅典的国策。特米斯托克利对雅典可以说有再造之恩,在他的影响下,雅典从一个固步自封的田园牧歌式的希腊城邦,逐步演变为一个野心勃勃,锐意进取的海上强权。雅典人的民族性从此深深地打上了特米斯托克利个性的烙印。古希腊哲学家们看到雅典议会里面充斥着轻浮好战的暴民,深感惊骇。柏拉图认为,虽然萨拉米斯海战挽救了西方文明,但却让希腊的民族性“变坏”了。亚里士多德则将希腊政坛煽动群众的风气和海权至上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两人都觉得希腊依靠海军打赢波斯得不偿失,还不如在陆战中悲壮地输掉这场战争,起码可以避免那些商人暴发户和流氓无产者因为战功而登堂入室,使希腊的民主传统蜕化变质。历史最终还是青睐注重市场经济、国际贸易和全民参与政治经济的国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虽然精通深邃的哲理,却没有看清这股历史潮流。

4. 公道自在人心

特米斯托克利在雅典始终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的私德一直很成问题。萨拉米斯之战后他越发地飞扬跋扈,经常抱怨雅典人把他当成一颗大树,暴风雨来时都到树下避雨,暴风雨刚过去就开始砍树枝,剪树叶。特米斯托克利贪财成性,经常收受贿赂,并且定期到爱琴海的希腊各岛国为雅典海军讨要赞助,搞得人怨沸腾。雅典人一向对公众人物求全责备,最欣赏的是阿里斯蒂德这样品德无懈可击的完人,因此对特米斯托克利越来越无法容忍,终於在公元前476年将他放逐。特米斯托克利被放逐以后,他的朋友们迅速将他的大部分财产转出雅典,而被雅典政府没收的一小部分就价值四十八万德拉科马。

特米斯托克利被流放期间,希腊联盟惊暴一起通敌大案,犯案人乃是率领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歼灭十万波斯大军的斯巴达名将保萨尼埃(Pausanias)。保萨尼埃也是因为居功自傲,不愿在斯巴达甘居人下,於是暗地里和波斯王薛西斯接洽。保萨尼埃认为特米斯托克利一定对忘恩负义的雅典人怀恨在心,特来劝说他一道起事,特米斯托克利断然拒绝。保萨尼埃给薛西斯的一封信被希腊联盟截获,事情败露以后保萨尼埃在斯巴达东躲西藏,最后被困在一座神庙里直到饿死。

要命的是保萨尼埃为了向薛西斯邀功,在这封信里声称争取到了特米斯托克利的支持,结果雅典议会缺席审判,定了特米斯托克利一个叛国罪。如果这事换了阿里斯蒂德,肯定会坐等雅典人来抓,但特米斯托克利不甘心这样窝囊地死去,於是选择了逃亡。以后的几年里特米斯托克利在希腊各城邦辗转漂泊,而雅典人一直紧追不放。在走投无路之下,特米斯托克利不得不前往波斯,请求他苦斗了大半辈子的死敌波斯王收留。特米斯托克利的到来让求贤若渴的薛西斯欣喜若狂,以至于晚上睡觉时三次在梦中高呼:“我得到了特米斯托克利!” 特米斯托克利最终出任波斯的希腊藩属马格尼西亚(Magnesia)的总督,在这里平静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公元前462年,埃及爆发起义,在雅典海军的支持下连续击败波斯军队,让这时的波斯王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大伤脑筋。阿塔薛西斯决心重建波斯海军和雅典争夺海上霸权,打算让特米斯托克利出任波斯海军统帅。已经六十五岁的特米斯托克利接到波斯王来信以后不动声色,他大宴宾客,在宴席上和亲朋好友一一握手,祭祀众神以后,将一杯毒酒(一说是公牛血)一饮而尽,以死明志。特米斯托克利的死节使波斯王愈加敬重,对他的子孙后代一直关怀倍至。

随着时间的流逝,个人的恩怨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里,而后人慢慢地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生于公元后一世纪著名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为希腊罗马的五十位著名人物作传,并以他们公认的历史功绩排名,特米斯托克利被排在第七位,而诸如亚力山大,庞培和凯撒等人都被排在二十名以外,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第四章:普拉提亚大决战

1. 序幕

萨拉米斯海战只是暂时遏制住了波斯人的攻势,波斯王薛西斯返回小亚细亚之前,将一部分军队交给波斯贵族马多尼(Mardonius)指挥。马多尼是薛西斯的姐夫,12年前指挥了波斯帝国首次入侵希腊的行动,由于舰队在爱琴海遭遇风暴,损失战舰300艘,官兵2万人,结果被大流士撤职。薛西斯即位以后,马多尼重新获得重用。本来薛西斯对远征希腊并没有兴趣,朝臣中反对开战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宰相阿塔班(Artabanus),但马多尼力排众议,说服薛西斯替父雪耻,再征希腊。

马多尼拥有精明的政治头脑和锐利的战略眼光。十几年前大流士派马多尼到爱奥尼亚弹压希腊城邦的叛乱,他采取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清剿为辅的策略,驱逐了波斯在各个城邦扶植的独裁者,恢复民主制度,允许希腊城邦高度自治,很快赢得民心,平息了叛乱。萨拉米斯海战后,马多尼极力反对薛西斯东归,无奈薛西斯生怕雅典海军突袭赫拉斯滂海峡断他的后路,兼程赶回小亚细亚,并带走了包括“长生军”在内的一批主力部队。留守希腊的波斯军队,据希罗多德记载有30万,这显然有点夸张了。后世史学家根据波斯营地的规模推测战斗部队有10万人,后勤部队3万人,兵力比希腊联军只占有微弱优势。

马多尼将波斯大军的基地设在希腊半岛中部的特萨利(Thessaly),并对希腊城邦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争取到马其顿和底比斯(Thebes)等国家的支持,后者不但派遣数万军队助战,而且承担了波斯军队的后勤供应。萨拉米斯海战以后的一年间,马多尼充分利用波斯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指挥军队几次南下侵袭雅典及其他希腊城邦,在阿提卡(Attica)半岛纵横捭阖,目的在于破坏当地的经济生产,迫使希腊人屈服。公元前479年7月,波斯军队兵临雅典城下,迫使雅典人再次弃城,举国迁往萨拉米斯岛。马多尼派马其顿国王亚力山大一世劝降雅典人,提出相当优厚的停战条件,雅典人表示至死不降。

面对马多尼咄咄逼人的战略态势,希腊联军一年以来居然毫无对策,只因为内部又发生严重分歧。萨拉米斯海战以后,特米斯托克利主张派遣远征军从海路奔袭赫拉斯滂海峡,将战火烧到色雷斯和小亚细亚,鼓动那里的希腊城邦反抗波斯的统治。这个提议得到斯巴达人的支持,却遭到雅典人的反对。斯巴达人在连接阿提卡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的科林斯地峡(Corinth Isthmus)修建了一座城墙消极防守,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不愿同波斯军队野战,特米斯托克利的计划正可以迫使波斯人退出希腊半岛,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雅典人却无法接受劳师袭远,却任由波斯军队蹂躏自己家园的策略。雅典和斯巴达争执不下,各自按兵不动。结果波斯军队又一次长驱直入,迫使雅典举国逃亡。面临严峻的局势,雅典和斯巴达达成妥协,雅典方面出动110艘战舰,护送斯巴达国王利奥提希德(Leotychides)率领的1万偏师奔袭小亚细亚,而斯巴达方面同意出动倾国之兵支援雅典,同波斯大军在阿提卡半岛决战。

占据雅典的马多尼得知斯巴达大军已经开拔,立刻将雅典付之一炬,然后挥师北上,越过希泰隆山(Mount Cithaeron)来到普拉提亚平原,在阿索浦河(Aesopus River)北岸筑大营一座,然后沿河列阵,以逸待劳。阿提卡半岛地形狭窄破碎,非常不利于骑兵活动,马多尼选择普拉提亚平原作为决战地点,就是打算充分发挥波斯骑兵的机动性。战役的开局阶段,波斯军队可谓占尽先机。

2. 决战

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来自24个希腊城邦的军队陆续翻过希泰隆山,在山脚下的普拉提亚城汇合。这次希腊军队的集结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总共10万8千7百人,这大概包括希腊能够上战场的所有青壮年男子。希腊联军主力当属斯巴达军团,一共4万5千人,包括威名远扬的斯巴达重装步兵5千人,斯巴达盟友拉科尼亚(Laconian)重装步兵5千人,以及斯巴达的希洛奴隶军(Helots)3万5千人。希洛人是波罗奔尼撒半岛的原住民,公元前620年被斯巴达征服,举国成为奴隶,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是斯巴达社会的经济支柱。由于希洛人数量是斯巴达人的20倍,斯巴达人不得不全民皆兵保持高度戒备,结果因此发展出希腊半岛独一无二的职业军队。为了防止希洛人发动叛乱,斯巴达军队每次出征都要将希洛青壮年编为奴隶军带在身边。希洛奴隶军全部是装备盾牌和标枪的轻装步兵。雅典出动7千重装步兵和1千弓箭手,由阿里斯蒂德率领。其他希腊城邦出兵数百到数千不等。希腊联军一共有重装步兵3万8千7百人,轻装步兵7万人,古典史料里并没有任何希腊骑兵参战的记录。斯巴达将领保萨尼埃(Pausanias)被推选为希腊联军统帅。

波斯帝国参战军队大约12万人,其中包括约2万希腊仆从部队,来自7个投降波斯的希腊城邦。和往常一样,波斯军队是十几个民族组成的大杂烩,其中包括来自印度、阿富汗和埃及等遥远地区的部队。波斯骑兵至少有1万人,由德高望重的骑兵将领马希提(Masistius)率领。波斯军队另一位资深将领阿塔巴兹(Artabazus)统帅4万军队,他因为反对同希腊人决战而态度消极。马多尼在阿索浦河北岸修建了一座异常坚固的大营,然后将波斯军队沿着河岸向南排列,左翼是他亲率的波斯本部军队,中央是阿塔巴兹率领的来自巴克陲亚(Bactria,今阿富汗)、米底亚和印度的藩邦军队,右翼是希腊仆从部队。波斯阵线绵延将近10公里,占据了好几个可以涉渡的河段。马多尼的战役计划非常明确,他打算利于阿索浦河这个天然屏障固守,引诱希腊联军发动进攻,然后击其半渡。

此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花絮。战前波斯希腊双方都派人请教当地一位先知(Oracle),先知言道此战进攻一方将遭到失败。结果双方都制定了防守为主的战术布置,互相较量对方的耐心。

保萨尼埃是一位非常稳重的将领,他明白波斯骑兵的威力,因此很注意选择地形。希腊联军先在希泰隆山北坡布阵,以保护自己的侧背。斯巴达军团组成右翼,雅典军团在左翼远端,中间是其他希腊城邦部队。希腊联军的重装步兵按照惯例排成8行纵深,重装步兵后面是轻装步兵,整个阵线长约5公里。这时双方阵线大约相距10公里。

马多尼看到希腊阵线中央显得凌乱松散,立刻命令马希提率领数千骑兵发动试探性进攻。波斯骑兵冲到希腊阵线中央,向3千美加里(Megarian)步兵猛攻,一时箭如雨下。美加里军抵挡不住,开始后退,如果不是希腊阵营居高临下的地势,波斯骑兵就可能在此形成突破。关键时刻雅典军团派来3百重装步兵和一批弓箭手增援,稳住了阵线。马希提身先士卒,混战之中战马中箭狂跳,将他摔下马来,结果近旁的雅典士兵一拥而上,把他围住。马希提身穿黄金鳞片甲,挥舞弯刀困兽尤斗,最后被一支长矛刺中脸部贯穿头颅而死。波斯骑兵失去主帅,仓皇退却。波斯阵营得知马希提死讯,悲恸不已,全军哀悼,好几天没有出战。

保萨尼埃看到初战告捷,信心倍增,指挥希腊联军向西北方向前进,在普拉提亚平原上最后一座高地阿索浦山停了下来。斯巴达军团占据山脊组成右翼,其他希腊军队向西依次排列,而左翼远端的雅典军团将左侧紧紧贴着一条小河以保护侧翼。希腊联军的新阵地距离波斯阵线仅仅两公里之遥。此后双方隔河对峙,整整7天没有任何行动。马多尼想尽办法引诱希腊联军率先进攻,他先送信给保萨尼埃,要求各自带10个最勇敢的武士阵前单挑,遭到拒绝;他又写信给保萨尼埃,侮辱斯巴达人胆小如鼠,总是让雅典人拯救希腊,保萨尼埃依然无动于衷。

保萨尼埃也在想方设法诱使波斯军队率先发动进攻,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斯巴达军团和雅典军团互换位置,由雅典人到右翼面对马多尼率领的波斯军队,而斯巴达人到左翼面对波斯的希腊仆从部队。由于斯巴达军团是希腊联军实力最强的部队,这次阵线转换有故意显示弱点引诱波斯人进攻的意图。马多尼并没有上钩,而是将自己的波斯部队和希腊仆从部队互换位置,保持原先的对阵形势。这一番类似国际象棋的调兵遣将并没有制造任何机会,于是第二天双方又都恢复了原先的布局。

从第9天开始,马多尼派遣多支骑兵小分队深入希腊联军侧后活动,或进行骚扰进攻,或袭击希腊人的后勤运输队。这天希腊联军的一支500匹骡子组成的运输队在通过希泰隆山口时遭到波斯骑兵伏击,粮草全部被掳获。希腊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因此被截断。此后几天,波斯骑兵又袭击了位于阿索浦山南侧的加加菲亚山泉(Fountain of Gargaphia),歼灭希腊守卫部队,将山泉下毒以后捣毁。由于波斯弓箭手控制阿索浦河道,阻止希腊人采水,加加菲亚山泉是希腊联军唯一的水源。马多尼成功地断绝了希腊联军的粮、水供应,逼迫希腊人接受决战。

到第12天,希腊联军粮草将尽,处境艰难。保萨尼埃召开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后撤至希泰隆山脚下,恢复后勤补给线。当晚,希腊联军在夜幕的掩护下开始依次撤退,中央阵营先行,然后是雅典军团,斯巴达军团殿后。不料一个斯巴达将领拒绝放弃阵地,引发激烈争吵,撤退行动被耽搁。直到黎明时分,雅典军团才出动,随后是斯巴达军团,而此时其他希腊部队早已经到达希泰隆山脚下。天亮以后,希腊联军阵线分散成三部分,各自相距数公里,形势非常危急。

这是公元前479年8月27日清晨。马多尼发现希腊联军放弃阵地,呈行军队形散布在平原上,认定希腊人已经败逃,于是下令全线追击。波斯骑兵一马当先,步兵紧跟其后,乱哄哄地渡河追来。马多尼亲率大约6万波斯军队向斯巴达军团直扑过来,希腊仆从部队则向雅典军团逼近,阿塔巴兹率领波斯藩邦部队谨慎地拖在后面。

保萨尼埃看到波斯军队追来,立刻命令部队在一块略微隆起的平坦高地上结阵。波斯骑兵眨眼功夫就冲到近前发起进攻,并试图向斯巴达阵营的侧后迂回包抄 - 这是波斯骑兵典型的战术。古典史料没有说明波斯骑兵是否迂回成功,但从今天的地貌来看,普拉提亚平原靠近希泰隆山的部分地形已经相当破碎,沟壑遍布,波斯骑兵在这里的活动肯定受到很大的限制。随后赶到的波斯步兵陆续在斯巴达阵前100米组成混合盾牌方阵,弓箭手在盾牌后面开始一波又一波的齐射,用希罗多德的话说:“斯巴达阵营淹没在波斯箭雨里。” 斯巴达战士训练有素,将盾牌片片相连组成坚实的盾牌防线,虽然不时有人中箭倒地,但阵形丝毫不乱。保萨尼埃一直等到波斯步兵全部到达,列阵完毕,才面向普拉提亚城内的赫拉神庙祈祷,身边的祭司心领神会,声称预兆吉祥,保萨尼埃于是下令冲锋。

1万斯巴达重装步兵组成纵深8行、正面宽1千多米的密集阵,紧跟其后的是3万5千希洛轻装步兵,这样斯巴达步兵方阵的厚度达到36行,冲击力惊人,波斯军队的盾牌防线在如此强劲的冲击下土崩瓦解。斯巴达步兵步调一致,长矛平举向前突击,波斯步兵阵线有秩序地整体后退,前几排的士兵挥舞着弯刀和斯巴达长矛阵搏斗,有些悍勇之徒甚至徒手将斯巴达士兵的长矛抓住折断;后排的波斯士兵依然保持弓箭齐射。

战役进行到此时仍然胜败未分,波斯步兵斗志昂扬,前仆后继地和斯巴达密集阵搏斗,波斯骑兵在一旁等待时机乘虚而入。不一会斯巴达军团就推进到平坦的开阔地上,波斯骑兵开始反击,马多尼身穿鲜艳的盔甲,亲率1千重装骑兵向斯巴达军团侧翼冲击,同这里轻装的希洛奴隶军发生混战。希洛士兵拼死抵抗,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伤亡惨重。正当斯巴达军团侧翼饱受压力,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意外发生了。一个名叫阿里姆尼斯塔(Arimnestus)的斯巴达战士奋力投出一支标枪,击中波斯统帅马多尼,后者当场坠马毙命。主帅阵亡彻底动摇了波斯人的军心,此前一直秩序井然的波斯阵营开始瓦解,纷纷回身逃命。

正在斯巴达军团同波斯军队激战的同时,西面的雅典军团同波斯的希腊仆从部队也发生激战,由于双方采取相同的密集阵战术,战况一度胶着。但当希腊仆从部队得知马多尼的死讯,立刻撤离战场。这时希腊联军的中央阵营也赶了上来,于是希腊各部队开始全线追击。波斯军队撤退时由骑兵断后,以密集的弓箭迟滞斯巴达步兵的追击,并伺机攻击脱离大部队的小股希腊军队,美加里和弗里西亚(Phliasians)的数千步兵就在追击途中遭到波斯骑兵的袭击,被斩杀600余人。绝大多数波斯军队得以安全撤过阿索浦河,躲进坚固的营垒里面。追过河来的希腊联军将波斯大营团团围住,从四面攻打。希腊密集阵在坚固的营垒面前一筹莫展,而波斯人从木制寨墙后面居高临下向希腊人群倾斜箭雨,造成惨重伤亡。最后还是悍勇的特吉亚人(Tegeans)硬将一段寨墙推倒,结果希腊步兵一涌而入,波斯大营内包括随军妇女和平民在内的所有人被屠杀殆尽。

普拉提亚战役中,一直拖在后面的波斯将领阿塔巴兹看到战局逆转,立刻率领4万藩邦部队撤过阿索浦河,过波斯大营而不入,直接朝马其顿方向撤退。这支波斯军队冲破希腊城邦沿途的重重拦截,取道色雷斯和拜占庭,渡海回到小亚细亚。阿塔巴兹由于保全部队有功,受到薛西斯嘉奖,被封为赫拉斯滂总督。马多尼亲率的6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3千骑兵逃脱。希腊仆从部队逃进底比斯城,经过三个星期的围城以后向希腊联军投降,很多亲波斯的希腊贵族被斯巴达人抓住拷打致死。

在普拉提亚战役进行的同时,斯巴达国王利奥提希德率领的希腊联合舰队在小亚细亚的米卡雷(Mycale)击败一支波斯大军。从此希波战争攻守易位,希腊联军开始主动出击,控制从爱琴海到黑海的各个战略要地,并将波斯势力从许多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中赶了出去。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主导希腊联盟长达二十七年,史学家讽刺地称这段时期的希腊联盟为“雅典帝国”。

总结普拉提亚战役,波斯统帅马多尼的临阵指挥无可挑剔,波斯军队也占尽先机,好几次几乎将希腊联军逼入绝境。希腊联军最后胜在纪律严明和斗志顽强,民族存亡在此一战的信念使希腊军队士气高昂、视死如归,能够经受逆境而阵脚不乱。此战马多尼非常合理地使用了波斯骑兵,如果不是马多尼意外阵亡,波斯重骑兵很可能会导致斯巴达侧翼的崩溃。波斯军队由于来源芜杂,组织上对主帅非常依赖,一旦失去主帅就立刻瓦解,而波斯将领一直有身先士卒的传统,此战两位波斯主将的阵亡对部队士气打击很大,也是波斯军队失败的原因之一。普拉提亚战役希腊联军胜得相当侥幸,也许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吧。

3. 后话

普拉提亚战役以后,保萨尼埃成为希腊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次年,保萨尼埃受命率领一支联合舰队出征爱琴海,先后收复塞浦路斯和拜占庭,声望进一步高涨。他因此头脑发热,野心膨胀,渴望成为整个希腊的主宰,于是渐渐腐化。波斯王薛西斯乘机和保萨尼埃秘密接洽,答应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并让他做希腊总督。保萨尼埃暗地里和波斯王书信往来进行勾结,为人处世也开始肆无忌惮,招募一批波斯和埃及人做保镖,经常在家中身穿波斯服装,处处模仿波斯人奢华的生活方式。

一次保萨尼埃让家仆阿基里(Agilius)送一封信到波斯,阿基里注意到以前去波斯送信的人都有去无回,就私下拆看了这封信,结果大吃一惊。信中保萨尼埃告诉波斯王,打算策反斯巴达的希洛奴隶,许诺给他们自由,号召他们揭竿而起推翻斯巴达统治。阿基里马上把这封信交给斯巴达的五位行政长官(Ephors)。阴谋败露以后,保萨尼埃东躲西藏,最后逃进雅典娜神庙里面。愤怒的斯巴达人将神庙团团围住,用石块将门窗堵了起来,将保萨尼埃困在里面。据说保萨尼埃的母亲觉悟甚高,亲手垒上第一块石头以示大义灭亲。可怜昔日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最后就这样饿死在神庙里面。

元宝推荐:萨苏,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