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这个可厉害了,是我多年的珍藏!过年了让大伙儿高兴一下。 -- 锦候

共:💬70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太极拳传统散手功夫亟待提高――回顾吴公仪、陈克夫之战有感

转自博武网

外链出处

剑竹 《武魂》杂志

  吴公仪、陈克夫之战发生在约五十年前,结合近五直来太极拳发展的状况,有以下感想:

  从吴、陈打斗经过的描术和照片来看,此战不但没有表现出太极技击的高明,反而典型暴露了太极传练中的弊病,即练与打脱节,推手与技击脱节。吴先生习练的是柔化见长的吴氏太极拳,但因为此战不是平时的搭手试艺,所以他在断手时就乱了套,面对身法灵活、一触即退的对手,追不上去,进不了身,未能发挥出短打技法。而双方“互有击中,鼻青脸肿”,说明吴在快速、动荡的断手时,身手失调,发挥不出太极内劲,将对方一击倒地或飞出。从以上两点即可看出,吴先生不是技击高手。当然,陈克夫先生别为白鹤名家,但也并未发挥出白鹤拳的高超技术来看。两人一样像拳击似地以长拳互殴,两拳擅长的近身短打,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太极拳虽然把推手研究得高深莫测,但散手技击功夫自近代以来却一直在衰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敢说吴先生不是技击高手,因为有比较。太极门中技击高手虽少却也不乏其人,远的以杨氏为例,杨禄禅、班侯、少侯都是。近的杨澄甫的高足郑曼青先生即是。他曾轻松打败鹤拳高手。并曾与英美驻华军队中的拳击高手较量,都是在对方先出手进攻时一击将对方打飞,是连败其六人,举座震惊。还有武派太极大师阎志高、霍梦魁都是不论对手如何凶狠快速,均能轻松做到接手人飞。这才是太极高手的风范,而不是鼻青脸肿。如果历史上名门派的技击大师每次比武都鼻青脸肿,那还怎么能在后辈人心中留下那么光辉的形象。

  1959年香港武术界顶尖高手(当然不可能是香港第一,因为还有意拳、咏春两派高人在派)太极门胡胜、张耀强出征泰国挑战泰拳,结果张在先放倒对方一次后挨对方一肘击胸即失去战斗力告负,而胡支撑不到一分钟即被泰拳手一倒肘打中后脑而被击伤。事实证明太极拳的技击水平在当代是江河日下,如果太极拳还抱着高深理论自我陶醉而不反省的话,昔日威震武林的太极拳也只能是健身操了,只能走上拳架健身、推手娱乐的道路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