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小梨园”里听相声 -- 酒杯里的忧郁
“小梨园”里听相声
本月十八日,也就是上周四晚上,在天津鼓楼老城博物馆里的“小梨园剧场”听了一场相声。
这个“老城博物馆”是个典型的北方三进四合院,从前是某位富商的宅院,后来改成了博物馆,专门展览天津卫老城里边那些老物件儿老风物,给后人提供一个咂摸老天津味儿的地界儿。只可惜去到之时已经天黑,进门只望见影壁上大大的“鸿禧”二字写得煞是好看,后院下班了不得而入。这头进院的西厢,便是小剧场,门口戳着水牌子“相声大会”,此处也是天津的相声馆子之一。
这“小剧场”真的很小,前边是十几张八仙桌子,后边是四台“雅座”——都是石面圆桌、石面鼓凳,隔断一挡围成四个敞向前台的空间,相对宽敞独立一点。前边后边全算上,大概能坐个百人上下。不过这剧场虽不宽敞却还干净,桌椅板凳拾掇得也利索,灯光舞台也比别家像模像样。不过我坐在那儿还是纳闷,拢共就这个大个地方这么些观众,舞台上怎么还戳着麦克风呢?甭管是唱戏还是说相声,难道如今的演员们的气力都不够灌满这小小的园子了?!
在天津听相声,第一次是在鼓楼南街的“名流”,第二次在大胡同的“谦祥益”,第三次就是这次的“小梨园”。据我观察,“小梨园”驻场演出的,是“北方曲校”的学员,整个演出下来,除了串场主持的那位有些年岁而外,演员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位老演员都没有,这与“名流”和“谦祥益”就完全不一样,那边虽说也有青年演员,但总有两对儿老演员给兜着底、压着秤,即便前边“塌了”最后也能托住。而“小梨园”完全没有压阵的名角,那么能不能把每天的演出扛下来就全看这些年轻人自己了,这可不容易啊。
“小梨园”这晚的节目别出心裁,来的是“顶针续麻”的顺序,并且完全打破了先前的组合。比如说,第一组上台的两位演员并不是习惯的搭档,逗哏的那位平日是捧哏的,捧哏的那位平日是逗哏的,两人先说上一段之后,一位下台一位留下归于本工,后边再上来这位演员也是反着位置再合说一段,然后那位下去这位留下归于本工。。。以此类推。反串以前见过,“顶针续麻”也见过,“反串”和“顶针续麻”一起来今儿可是头一回见识。仗着观众都知道演员年轻,这么折腾一下既能活跃活跃演出气氛,也能试试演员的功力,倒也不错。
这晚演出中有些哏就是“反串”出来的。比如传统相声“论捧逗”,逗哏的这位赶上正好串在了捧哏的上,演着演着俩人得过来过去的换位,换着换着这位演员就懵了,张嘴就是一句“你个臭捧哏的!”,话一出口自己就楞在那儿了——估计以前他是捧哏的,这是他本工的词儿,可演出这会儿他自己正是捧哏的那位,结果把自己给挤兑了!结果台下哄堂大笑台上乐不可支,歪打正着,效果很好。
一场相声听下来,总的感觉来说,一是“嫩”,学徒气还没褪去,尤其几个千锤百锻的老段子上基本功到了,但是火候拿捏得不够。这没办法,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舞台磨炼少,火候差点是必然的。二是“薄”,节目掌握控制上有一两个演员畏手畏脚放不开,照着师傅教的书本上写的说,中规中矩鞠躬下台。老段子本来笑料都明撂在桌上,太守规矩就讨不到好。有的演员呢,学着老演员“抓哏”,功力又欠缺着,抓来的哏忒勉强,使不响,结果还把段子节奏给打乱了,得不尝试。这个也是年轻闹的,不像老演员生活磨炼舞台磨炼已久,对节目收放自如,台风还沉稳。三是“旺”,到底是年轻人精力充沛,在台下看他们演出浑身都是青春的气息,有种跃跃而上的活力,所以台下观众里年轻人很多,台上台下的交流也有很多是他们同龄人之间的息息相通,不是这个年龄段的理解起来还要愣一愣。再者,在老段子的基础上,年轻的演员们还创作了新相声,马驰的“旅行家”就挺受欢迎。这“旅行家”是“地理图”的衍生新作,抽根拔节的虽然还能听出老段子的味儿,可年轻演员有这份上进心就难得,值得鼓励!
去天津听相声是偶尔一为之,对这些演员也并不熟悉,听到最后也没闹明白谁本该是捧哏的还是逗哏的。但我觉得就这场演出来说,捧哏的演员当中颇有几位倒是很有模样,假以时日,好好磨炼,日后必有出众者。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小梨园”里听相声
🙂嘻哈包袱铺 itn 字234 2010-11-23 19:04:51
🙂高哓攀以前是德云社的 cdcdcdd 字0 2010-11-27 22:15:15
🙂这段儿有笔误吧 1 您很象飞行员嘛 字82 2010-11-23 18:13:09
🙂确实笔误 酒杯里的忧郁 字86 2010-11-29 23:55:55
🙂北方曲校好像名声一般啊 cdcdcdd 字106 2010-11-22 18:59:37
🙂就我看到那些学员来说,有些位吃相声这碗饭确实勉强。。。 酒杯里的忧郁 字28 2010-11-23 21:59:33
🙂您这里说的“老段子”有多老? 芷蘅 字18 2010-11-22 17: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