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2季 沙漠新娘 第10章 军崩都颓

离开安条克的奥勒良,并没有急于南下,而是慢慢腾腾、稳扎稳打的向南推进。摄于罗马军威,沿途的Apamea(安条克以南,奥伦特河右岸)等城开门迎降,每到一城奥勒良都要花大把金钱大排筵宴、举办歌舞娱乐,既展示朝廷的盛大气象,也用来招揽帕尔米拉帝国的反对派。见帕尔米拉日渐式微,众多对芝诺比娅心怀不满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叙利亚人、腓尼基人、巴勒斯坦人、田纳人、阿拉伯人,纷纷加入皇帝的阵营,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拉伯骑兵和巴勒斯坦步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叙利亚古城Apamea,后被萨珊帝国摧毁;十字军时代恢复繁荣,1152年彻底毁于地震 =====

前文提到芝诺比娅曾发兵大破台努赫部落联盟,杀其酋长哲狄默(Jadhima al-Abrash)。由于哲狄默无子,加上军事失利,台努赫部落联盟瓦解为数个部落。其中最重要的是莱赫米(Lakhmid)部,其酋长是哲狄默的外甥阿慕尔(Amr ibn Adi)。阿慕尔是阿拉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其母是哲狄默的的妹妹Raqush,阿慕尔出生时嘴里含着个金勺子,比口含通灵宝玉的贾宝玉还神,因为勺子有长把,子宫里空间狭小,搞不好会划伤母亲的子宫或自己的口腔。阿慕尔长的非常漂亮,其母Raqush为了不招惹麻烦,从小就给他带上面纱。阿慕尔成年时,正赶上摩尼创立、传播摩尼教,他没有选择传统的犹太教、基督教、祆教、密特拉,而是赶时髦做了摩尼教徒。听说奥勒良来讨伐帕尔米拉,阿慕尔登高一呼,号召原台努赫各部落,组成联军为奥勒良效力。罗马人将这些自备干粮,来讨伐帕尔米拉的阿拉伯人,统称为【萨拉逊人】(Saracen),用来与忠于女皇的阿拉伯人相区别,据考证这是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萨拉逊人】称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典型的大力神赫勒克勒斯形象,左手狮子皮(作战时披在肩上),右手钉头大棒 =====

巴勒斯坦步兵是由来自巴勒斯坦中部山地的剽悍山民组成,他们的形象,有意或无意的模仿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勒克勒斯 (Hercules)。赫勒克勒斯的典型形象是不穿盔甲、赤裸上身,左肩披着刀枪不入的【尼密阿巨狮】(Nemean Lion)的皮,右手持握钉头大棒。这些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蛮勇好斗,身上不穿着盔甲,手中的钉头大棒,做为钝器是各种铠甲的天敌,如果让他们冲起来,冲击力不逊于骑兵。

当奥勒良带着越来越多的军队,抵达埃美萨城下时,芝诺比娅和她的倾国之兵已经恭候多时了。埃美萨是女皇的首都,更是太阳神的圣地,广大密特拉信徒的精神家园,根本不容有失。为了一举打垮奥勒良,女皇放弃了帕尔米拉、埃美萨之外的所有城市,将所有能搜刮来的军队都集结到埃美萨城下,她的大军多达7万人,其中约有2万骑兵,5万步兵,帝国的兴废存亡就在此一战了。

奥勒良将罗军的阵型一字展开,步兵居中,其中坚为皇帝的禁卫军,以及日耳曼前线久经考验战功卓著的各个军团,其成员多为潘诺尼亚人(Pannonians,奥地利)、莫西亚人(Moesians,保加利亚)、凯尔特人(Celtic)。、以巴勒斯坦步兵为代表的新入伙的中东步兵,部署在罗马正规军的侧翼。罗军的骑兵,得到了安纳托利亚人、萨拉逊人的补充,数量有所增加,分为两支部署在步兵的两侧,以防帕军侧翼迂回。

帕军的阵型与罗军相同,只不过朝向相反,也是步兵居中,骑兵在两翼。步兵的中坚为帝国扩张过程中收编的罗马军团,辅以中东盛产的步行弓箭手。骑兵以重骑兵为主,轻骑兵为辅。本来帕尔米拉的重骑兵比例很低,随着帝国的扩张和富裕,重骑兵的比例迅速上升。帕军的所谓轻骑兵,与重骑兵的最大区别,在于马匹没有重甲,骑手的铠甲依然质优量足,与罗马重骑兵不相上下。帕、罗两军的人数相当,步骑兵的比例也相差无几,只不过帕军的骑兵质量高,罗军步兵质量高,双方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真打起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埃美萨战役第一阶段,帕军骑兵出击,罗军骑兵后退。罗马步兵中,头盔上有马鬃的是禁卫军,赤裸上身的是巴勒斯坦步兵,没找到合适兵牌,以使用双手大剑的蛮族兵来代替。帕步兵中有大量的弓箭手 =====

随着女皇轻轻颔首,大将宰达挥动令旗,命令帕军两翼的骑兵骤马出击。听吧,号角绵长、鼓声擂起;看呐,身披叙利亚锁甲,头戴半蛋壳形头盔,留着漂亮胡须的帕军骑兵,端起长矛,抖动缰绳、催骤战马,提速、加速、冲刺,向罗军两翼的骑兵发起冲击。女皇的儿郎们,圆睁的怒目、戟张的须发、闪亮的矛尖和扬起的漫天沙尘是你们的标志,是你们在幼发拉底河畔剿灭萨珊帝国禁卫军,令沙普尔夜不能寐;是你们在安纳托利亚扫荡牛高马大的日耳曼强盗,将他们赶回海上;是你们在博斯拉粉碎了哲狄默的萨拉逊人,让他们部众瓦解,四散奔逃;还是你们在巴比伦堡摧毁了普罗布斯的罗马人顽敌,完成了女皇收复埃及的丰功伟业。高傲的帕尔米拉武士们,用长矛、短剑和骏马来捍卫自己的荣誉吧,你们的正面冲击是坚不可摧的,无论是特洛伊的坚固城墙,还是希腊的巍峨奥林匹斯山,都抵挡不住你们的奋力一击。让奥勒良和他的军队抱头鼠窜,为女皇的战旗再增加一抹亮色。罗马的骑兵们,伊美亚战役是你们的最后辉煌,奥勒良皇帝呀,你即位以来所向无敌,余威震于殊俗,可是你的好运到头了,今天你脚下的黄沙定是你的葬身之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埃美萨战役第二阶段,帕军骑兵追击罗马骑兵、帕步兵前压射箭,尽量消耗罗军步兵 =====

哦,奥勒良皇帝故技重施,又命令两翼的骑兵全体向后转,卸去我军的无敌冲锋,让我们一击不中,想消耗我们的锐气和体力,重现伊美亚的胜利。端坐在远方高处金宝装饰的骆驼背上的女皇,看到此情此景,绽放出难得的微笑。怎么,亲爱的皇帝陛下,又想玩这一套,又想靠太阳神帮忙吗?没关系,哀家早已洞悉其奸,你的骑兵不和我打,我的重骑兵的确追不上,但是把你们逐出战场已经足够了,我的重骑兵已经绕到了你们中央步兵的背后。皇帝陛下呀,你忘了我还有步行弓箭手吧,我军的弓比你们的强劲有力,我的弓箭手训练有素,百步穿杨。我要让他们向你的步兵倾泻箭雨。如果你的步兵按兵不动,我军就继续射,屠杀你们。你要是让步兵向前推进,那么我以步兵为砧板,你中军背后的我军重骑兵为刀斧,粉碎你的步兵,那时即使你能率领轻骑兵逃走,你的5万步兵却已经覆没了,你败局已定,喜祸乐乱的罗马将士们,一定会像你杀害伽利埃努斯一样,割断你的喉管。传令:步行弓箭手前进,向敌人射击。让勇敢的骑兵们继续追击,把敌人的骑兵赶得远远地,只要他们不干扰哀家摧毁奥勒良的步兵就够了。

随着女皇的一声令下,帕尔米拉步兵整体前压,进入射程后张弓搭箭,向罗马中央的步兵倾泻箭雨,罗马步兵们纷纷举起盾牌,即便如此仍不断有人中箭倒地。那些装甲单薄、只有血气之勇的中东新兵们,伤亡更加惨重,与坚韧的罗马步兵不同,许多即使没被射中要害的,也满地打滚,痛苦的哀号之声不绝于耳。心如铁石的奥勒良皇帝对步兵遭到的远程打击,似乎视而不见,他冷酷的眼神,紧盯着渐行渐远的敌我骑兵。我看见了,帕尔米拉的骑兵们,你们贪功心切,复仇心急,追击的太猛了。我看见了,你们的队形乱了,身体疲劳了,你们盔歪甲斜带朗袍松、辙乱旗靡;啊,是不是脚下的沙土太软了?有的马马失前蹄,扑倒在地,有的骑兵坐不住鞍子,翻身坠马。好了,机会到了,朕等的就是这个时刻。传令骑兵小伙子们,掉转马头,沾上去,与敌人面对面肉搏,只要重骑兵失去了速度,没了冲击力,肉搏起来,你们的优势并不明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埃美萨战役第三阶段,帕军骑兵和步兵脱节,被罗马骑兵、步兵前后夹击而消灭 =====

嗯,双方的骑兵都完全失去速度,纠缠在一起开始了近身肉搏,他们用长矛、直剑甚至匕首互相攻击,战马们也在用尖利的牙齿、粗壮的后肢互相啃咬和蹬踹,令人怀疑它们是否真的是食草动物。朕的骑兵小伙子们是好样的,虽然甲弱盾小,却仗着体力充沛,肉搏中没有吃亏。机会来了。传令:全体步兵向后转,前后夹击帕军骑兵。

一直忍受着帕军箭雨的罗军步兵,立即行动起来。根本没有铠甲的巴勒斯坦步兵,跑的最快、冲得最猛。这些壮高大汉高举钉头大棒,嘴里咕哝着旁人听不懂声音,不知是在咒骂敌人,还是给自己鼓劲,抑或是什么让自己刀枪不入的神秘咒语。一直在与罗马、萨拉逊轻骑肉搏的帕尔米拉骑兵们,在烈日下奋力挥动长矛和短剑,早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完全是靠信念和毅力与敌人做死亡之舞。许多战马突然看到屁股后面,一群胡须纠结、满身油渍、如狼似虎的彪形大汉从背后嚎叫着冲上来,纷纷失去控制,要么受惊乱跑,要么完全失去斗志,前腿跪地将骑士掀下马来。饶是帕军骑兵铠甲坚固,也抵挡不住这些壮汉的硕大钉锤。这些打扮如赫勒克勒斯,力大如参孙(Samson,《圣经 旧约 士师记》中的大力士)的莽汉,用大棒卷起漫天血雨,大棒落处,听到是头碎骨断的闷响,大棒抬起,带起人马身上的肉块、脑浆和体液。腹背受敌的帕军骑兵瞬间崩溃,并迅速被罗军的冲击波淹没,转瞬之间,一股股刺人毛孔的腥臭和恶臭,就随着沙漠中的热风,钻进了每个活人的鼻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埃美萨战役第四阶段,失去骑兵掩护的帕军步兵全军覆没 =====

远处观敌瞭阵的芝诺比娅女皇和奥勒良皇帝,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是3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场骑兵会战。但是女皇的感官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她,自己的骑兵覆没了,催人呕吐的血腥味让她的五官扭曲,心如刀绞。强忍着呕吐的她意识到,没有了骑兵就意味着败局已定。果然,罗军步兵再次向后转、整体前压,向帕军中央阵地推进。罗军骑兵则向两翼张开,对帕军侧后迂回。下面发生的就是例行公事了。本来肉搏能力就不如人的帕军步兵们,眼睁睁看着骑兵兄弟全军覆没,已经心胆俱裂,与罗军步兵一经接触,立刻全线动摇。罗军骑兵则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两翼起飞,并立即向内旋转,发起向心攻击。顷刻之间,帕军步兵全线崩溃,并四处逃窜,士兵们自相践踏,造成了比敌人刀矛马蹄更大的伤亡。即便如此,帕尔米拉的溃军也极少有人能逃离战场,罗马轻骑兵们的四条马腿,是送他们渡过阿卡伦河(Acheron,希腊神话的冥河)的免费单程船票。短短几个小时内,整个战场成了屠场,7万帕尔米拉大军,伏尸疆场,肝脑涂地,几乎全军覆没。

又一次战败的女皇和宰达,这次没敢回埃美萨,他们抛下都城中积攒多年的财宝物资,率领亲随向东逃往故都帕尔米拉,企图依靠坚固的城防做最后一搏。获胜的奥勒良皇帝,倒也不急于追赶芝诺比娅,而是以战胜者的身份,以盛大的入城式,浩浩荡荡开进这个东方圣城。入城后,奥勒良派人接管女皇多年积攒下来的巨额财富,皇帝本人免冠徒跣,以最虔诚的心境,步入城中有数百年历史的太阳神庙。在这里他向太阳神献上巨额布施,并将自己登上皇位,和一系列辉煌胜利归功于太阳神的庇佑。除此之外,作为埃拉伽巴卢斯之后,第一个确信无疑的太阳神信徒皇帝,他下令在罗马兴建更为辉煌壮丽的太阳神庙。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奥勒良决心做一番宗教改革。罗马传统的太阳神叫做索尔(Sol),现代英语中的【太阳的、阳历的】(solar)就是索尔的变形。与其对应的是月神露娜(Luna),英语中的【月亮的、阴历的】(lunar)是露娜的变形。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传入罗马之后,导致索尔的地位日渐没落,不过土生的索尔并没有与外来且更加强势的阿波罗合并,一直保持着独立性。随着闪族的巴力/埃拉伽巴尔、雅利安人的密特拉,这两大太阳神逐渐传入罗马帝国,被遗忘的索尔又被翻了出来,索尔与巴力/埃拉伽巴尔、密特拉被罗马人合并,并赋予了一个新的称呼—【索尔-因维克多】(Sol Invictus),意为【不可战胜的太阳神】(unconquered sun),其中的Invictus == in + victus,in == 否定,victus == 战胜,是【胜利/victory】等词汇的祖先。简单地说,索尔-因维克多是以罗马土生的索尔为表,东方来的密特拉为实的一个神明,索尔-因维克多 == 巴力/埃拉伽巴尔 == 密特拉 ≠ 阿波罗,曾经盛极一时的阿波罗则日益被冷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奥勒良铸造的铜币。左侧的奥勒良身穿胸甲,头戴放射状皇冠。一般认为放射状皇冠代表着太阳的阳光。右侧是太阳神索尔像,他的左脚踩着一个敌人 =====

除了皇帝本人崇拜太阳神之外,从更深层次来说,奥勒良的太阳神改革,可能是受到古埃及太阳神阿吞崇拜(Aten, Aton)、基督教、祆教等一神教的影响,萨珊皇帝沙普尔支持摩尼创建、传播摩尼教的启发,奥勒良打算以索尔为核心,为罗马帝国量身制作一个新宗教,并利用索尔这个罗马传统神明马甲,重建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光辉传统,进而压制基督教、祆教、摩尼教等纯外来宗教。与前任埃拉伽巴卢斯的激烈改革不同,他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其举措主要有4条:

1 大大提高索尔在帝国诸神体系中的位置,但并不高于朱庇特/宙斯。

2 大修神庙,并将他从帕尔米拉帝国劫掠来的大量财宝布施给索尔神庙,让索尔神庙有足够的财力扩大影响,并吸引英才为太阳神服务。

3 任命元老院中的资深和精英人物,为索尔祭司,以此提高太阳神神职人员的社会地位。

4 从274年开始,每4年为纪念索尔组织一次全国性运动会。其模式类似于奥运会,奥运会的初衷是用来纪念希腊主神宙斯的。

参拜了太阳神、献上贡品并修葺神庙,没收了女皇府库中的财宝,并让将士们得到充分休整和分到足够战利品后,奥勒良率领盆盈钵满的罗马大军再次踏上征程,他们目标是女皇的最后堡垒—号称坚不可摧的千年古城帕尔米拉。

***** 注:写到帕尔米拉骑兵覆没,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