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庆回家说说西部农村 -- shiningworm

共:💬283 🌺3756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感谢、回复:兼谈村村通、产量及土地肥力的问题

回复 wrench:非常感谢,让我清楚了这条高铁的情况。

郑西高铁的延长线是到兰州的, 应该是楼主所看到的应该就是正在修的兰西高铁

回复 杀猪汉: 你说的很对。现在那边私人之间承包耕地,每亩地一年二三百元。基本情况可以这样理解:种的小麦够自己家吃之外,可以卖一部分来大概包住承包钱、全年耕种所花费种子、肥料、机械钱。产的玉米卖掉所赚的钱就是纯利润,当然不算自家的劳动投入。辣椒和大蒜这些套种的经济作物是用来赚钱的,但收成情况和市场波动非常大。所以不可能指望现在的这种农业模式发家致富,只能保证农村的稳定。算了这笔帐,就可以大致了解90年代时提留统筹摊派之后,农民的收入情况了。当地富裕起来的家庭,没有依靠种地的,全是依靠经商或打工。

回复 喜欢辣椒

在山东农村,玉米杆和玉米芯都是冬天的柴火,不过现在冬天都用煤了,我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卖掉还是直接粉碎了回田.

你说的很对,玉米杆和玉米芯是很好的柴火,比较硬,不象麦秸。有诗为证:“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以前两样农民都保留着,现在玉米杆直接粉碎在地里,玉米芯在剥掉玉米粒后,当柴火用。

回复 怪味可乐

连霍应该是拓宽为8车道

好象是6车道,自己还专门问了一下。希望是8车道,曾经走过沈(阳)大(连)高速,8车道真的很棒。在当地听到的说法是,原先是想把西(安)宝(鸡)北线修成连霍高速的一部分,但算下来成本太高,不如拓宽现有的西宝高速。这个想法也符合地方政府的思维,如果西宝北线也成了高速,那么连接西安和宝鸡就有两条高速,加之这种连霍高速的项目国家肯定会补许多钱的,但成本可能真的太高才放弃的。

回复 清风席卷

你说的很对,农村变化非常大,给人许多信心。在主贴中我还忘记了说“村村通”的影响,这个也极其震撼:因为修高铁和拓宽西宝高速这两个大项目,大型载重车走西宝中线,把原先省级标准的公路压得一塌糊涂,路中压出的坑大的把底盘低的轿车能撑住走不动。但也没办法,只能等所有工程完工后再重修中线。从村里去县城,现在全部绕道走村村通修的水泥路,全部连在一起,畅通无阻。这个真的很震撼,兄弟所在的村因为家家做生意比较富一点,80年代时村里就集资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但与其他村之间就全是土路,村与村之间的路靠村庄自己协商解决不可能完成,利益的分配调整实在难以平衡。过去一下雨,路就泥泞到不可开交。现在竟然全部通了水泥路,亲身经历了前后对比,那种震撼无以复加,而路路通仅是村村通的内容之一。

回复 逍遥蜀客:完全同意,自己也这样认为的。以前知道澳大利亚是羊背上的国家,美国是托拉斯国家,等等,中国称为高铁上的国家听着好象也蛮顺耳,呵呵。

林夕sx

这种“事件”可不少呢。前面已经说过很多次了。90年代因为分税制,地方财力极为紧张,拖欠老师和公务员工资几个月成为常态,提留统筹摊派极重,也是没办法,乡镇一极实在没钱,不这样做连基本职能都没法维持。兄弟在不同村庄亲眼见过多次乡镇人员收不上钱后直接拉走农民粮食赶走猪讪讪地走、那户人家的老太太跟在后面骂的情形。只能是老太太骂,因为不敢拿她怎么样,如果是小伙子,就会被派出所抓起来扣一个晚上。所以矛盾极其激化,斗争方式也多种多样,一个村庄拒不交任何提统摊,乡里没办法就拉闸停了这个村庄全部的电,没法浇水照明看能撑多久。然后农民自己买柴油机发电带动水泵浇地,但家里的所有电器没法使用,只能点蜡烛或煤油灯照明,双方僵持,最后也慢慢调解解决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些事情是政府明显做错了,那立刻被农民抓住把柄,召集起全村数千人,去砸政府。当年曾经在地方电视新闻中见过一个哥们,带头砸市政府,被抓起来判刑,然后在电视上低头认罪道歉,说“对不起党和政府云云”,大家又都看得乐不可支,等等。

有时想想90年代,觉得真如梦一样,农村那么起伏不定,城中的下岗工人也动辄游行阻断公路铁路交通,竟然中国能安然熬了过来,到现在这个好许多的局面。所以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很足,现在就是房价高一些大家不满意,但那时是实实在在的冲突重重啊。

回复 老老狐狸

兄台的许多观点都很赞同,是的,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

关中自古水土肥沃,但原先土地的产出和现在没法比。当地的农谚是“雪打菜籽花,麦收石七八”,石,读dan,那里的一石是300斤。菜籽开花时下雪,冻死许多害虫,并且滋润了土地,是非常好的气候,这种情况下亩产才为500斤左右。按现在的标准看不高,但在古代,绝对是非常的丰产高产。

如果没有大的气候灾害,现在当地小麦亩产稳定在1000斤以上,数据绝对可靠,是兄弟亲手称量计算出来的。最主要的原因:一是良种,二是化肥。因为关中那里有一个杨陵国家高新农业开发区,每年都可以很方便买到良种和复合化肥。过去农村收了麦子后,会随意留一袋,作为明年的种子,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品种退化。兄弟当年在农村种地时,被村里的人称为“小把式”,就是因为年年买新的种子,买新配方的复合肥等等,讲究科学种田,然后就收成很好,“小把式”的表扬让我现在都得意洋洋,每每提起都要自夸自赞一番。当时良种意识已在农民心中有了空间,农民是最讲究实际的,不见成效不会改变行为。一个罗中立《父亲》一样的60多岁的农民,当时和我聊天时就说:我也年年换新种子,效果就是不一样,一亩地最少比别人多打二百斤。过去快二十年了,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小麦品种不同,就高矮不同,分蘖能力不同,种的密稀不同,抗倒伏能力不同,中间学问很大,现在还记得的品种名字有“小偃6号”,还有“德国黑”,听上去象狗的名字,虽然这种麦子比较黑一些,但因为抗倒伏,产量高,所以都种一些,不会全换掉。

土地肥力好象不是太大的问题,起码我在农村种地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也没有人来讨论。那里的土地本来就很肥,不会种上几年就贫瘠了。除了用化肥外,当时还有农家肥,因为家家户户养猪养鸡。现在很少有人散养猪鸡了,一是比较脏,二是容易得病,三是市场购买很方便很便宜,所以农家肥少了许多。但现在秸杆粉碎还田,对土地肥力又是一个补充。一切就是这么奇妙,少了一样,又会有一样来补充。

通宝推:秋末冬初,老老狐狸,二胡,渡泸,桥上,西瓜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