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游子哼(0)引子 -- 胡亦庄

共:💬104 🌺576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游子哼(11)牧师专业化

基督教两千年的历史里,教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经济特征关系密切。就拿人口饱和程度来说:中世纪欧洲人口相对拥挤,修道院里就接收了很多神甫、修女、修道士,理论上也不允许他们繁衍后代;而向外殖民的时期,传道士则可以结婚,甚至“传道士”这个词本身就被用来命名了一种交配体位;在美国人口匮乏的时期,甚至还有提倡“一夫多妻”的教派出现。美国二百年的基督教会史,同样是与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了同步。开拓殖民地时期的教会,不但比欧洲的天主教的神职人员要少许多,甚至牧师本人还要从是农业生产工作,相对减轻教徒们的经济负担。那时的乡村牧师,就如同古时中国乡村里唯一识字的秀才一样,在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中身兼数职,德高望重。但是随着美国本土开拓活动的结束和平民教育的普及,教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模式就很难维持了。

现如今,美国牧师越来越重视正规学院的受教育经历,以及文凭等规范化的认证。神学院的教育一方面提高传教者的文化水平,一方面可以开拓人脉,也为大教派选拔人才提供一个场所。试想有两个相似的教会:一个组织者只有高中文化,经验学识有限,靠一己之力摸索教会经营之道;另一个组织者有神学硕士学位,懂希伯来语等外语,受过专业的辩论培训,听说过很多教会组织的经验教训,清楚自己的发展定位,还与全国性的教派有密切联系——很显然后者在竞争中更容易吸引教徒的青睐,面对威胁风险时更从容,也更可能得到外部支援。

如此一来,进入神学院受教育就成了一种有形的行业壁垒。尤其是高等教育申请都要求推荐信,学生入学之前就已经被卷入教派博弈之中。

在一两百多年前,美国牧师很可能要参与教堂设计施工,甚至亲手锯木头铺地板,这在今天的美国都是很难想象的。学院里的专业教育使得牧师人才变得专业化,也就是专注于争取和安抚教众的技能——因为只有这个才是一个教会的核心竞争力——现实中的工作也让牧师们没有时间精力再去打点教堂的每一个角落。于是教会业务的外围,例如法律、会计、土木、通信、广告、网站设计等活动则统统被转包到相应的专业人士手里。尤其是规模不大的新教教派,很可能会今天从穆斯林程序员那里买一套软件,明天又向犹太教工匠定一批工艺装饰品,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

只要教会能够从教徒手中收取“募捐”,购买外部服务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假设一个教会有牧师一名,助手2名,教徒80名,每个教徒“奉献”自己收入的5%,则教会毛收入等于4名教徒的收入;如果能达到“什一奉献”(教徒捐出收入10%),教会收入则达到8名教徒收入。实际上除去教堂的地租、保险、水电、交通、通信、各种采购以及神职人员的养老保险,牧师们仍然有客观的可支配收入供自己的家庭使用。

据资料统计,目前美国专业牧师的净收入在2.5~6.7万美元之间(工资水平与工作经验有较大关系),而且稳定性高。如果业务水平高,地段好,年薪10万以上也不成问题。(天主教这一类型的教会,基层神职人员名义上则没有工资。)

经济上的收入,对于保障美国宗教行业吸引、培养人才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的牧师专业化训练使牧师的人格发生某种定型,出现“一旦当过牧师,一辈子都是牧师”(Once a priest, always a priest)的现象。由于转行难,牧师被动失业后仍然倾向在宗教界再就业,进而引发恶性竞争等问题,也使得美国去宗教化速度极为缓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