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较真】夕餐秋菊之落英,真的吗? -- ifuleu

共:💬130 🌺117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较真】其实这个故事应该是传闻,未必可靠

首先,这个故事载于《西清诗话》与《高斋诗话》,《高斋诗话》认为“秋英”那两句是苏轼而非欧阳修所作。而胡仔写《渔隐丛话》时,查阅了《六一居士全集》以及《东坡前后集》,都没有发现这两句的来源。

其次,“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这两句显得相当稚拙,像是初学诗者所写,而不像是王安石的诗风。

第三,《警世通言》的叙述是小说家言,与史实大相径庭。冯梦龙写“东坡在湖州做官,三年任满朝京”,前去王安石府上拜访,发生此事,而被王安石贬至黄州。但历史上苏轼到湖州是1079年的事情。而王安石在1076年便已经再次罢相,回到江宁,苏轼如何能在东京拜访到他?更何况苏轼到湖州3个月即因为乌台诗案而倒了大霉,最后贬至黄州,这当然也不是王安石做的手脚。

再说早在苏轼之前,唐代陆龟蒙就曾写过一篇《杞菊赋》,其中有云:

春苗恣肥,日得以采撷之,以供左右杯案。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旦暮犹责儿童辈拾掇不已

至于掉在地上的菊花能不能吃,这个他没说,不过我觉得不会比“枝叶老硬,气味苦涩”难吃。

而苏轼在去湖州以前,密州任上,因为“家日益贫,衣食不奉”,便已经尝过菊花的滋味,也仿效陆龟蒙写了一篇《后杞菊赋》,其中道:

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既然他自己吃菊花,自然知道菊花什么时候可以吃,什么时候好吃。而且他知道陆龟蒙“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我觉得苏轼很难再发出以上的疑问。

《西清诗话》把这个故事安排在嘉祐年间,主角是欧阳修,算是避开了上面的问题。但我也不相信以欧阳修的博识,会不知道陆龟蒙的文字。

最后,“落英”到底是什么意思?

至于苏轼,在他自己的诗句里,也常常用到“落英”字样,如“欲伴骚人赋落英”,“却绕东篱嗅落英”等。因此,苏轼好象并没有嘲笑王安石的资格。

《楚辞》所说的“落英”,照现在的字面解释,自然就是“落花”。但历来对它作不同解释的也未曾没有。有人认为“落”当作“始”字解,落英就是“初开的花”。有人认为落应作他动词用,落英就是“把花摘下来”。近来郭沫若先生认为菊花残谢的时候,不论黄菊、白菊,花瓣都带红色,所以他把这句《楚辞》译作: “我在秋天餐食着菊花瓣上的红霜。”(《屈原赋今译》)以上三种解释,都是肯定菊花不会散落的。

偶然翻阅《尔雅义疏》,见到郝懿行对于“枢达北方,谓之落时”的解释是:“枢达北方者,户在东南,其持枢之木或达于北方者名落时,落之言络,连缀之意。” 我们是否可以用连缀的意义来解释“落英”呢?《楚辞》原文,上句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坠露”对“落英”,就是用“掉下来的露滴”对“连缀在枝上的花朵”,倒比把“坠”和“落”两字解释作同样意义,相对得更为工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