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一) -- 逸云三洲
画了张示意草图,绝对外行哈,军事外行加画地图外行,硬着头皮涂一下,只能是显示一下战场各点及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主要参战部队的相对位置而已,您要是当真,去比划距离.....那,那,曼哈顿一定要落到安大略湖里去了
接下去说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四连进攻种子山主峰
薄特少校的第四连是早晨六点半出动的.前面说到过,加拿大步兵连的编制里共有三个步兵排,而全营的步兵排都是统一编号的,四连所属的为第十,十一,十二排.四连全连在八点半左右到达467高地,此时先行的一连已将高地附近村庄搜索,并无伏兵,于是一连继续推进,四连则在薄特少校指挥下开始登山,第十一排和第十二排分路,向467高地的双峰顶攀爬,其他单位随后跟进.
登山部队当然是做好战斗准备的,但由于一路顺利,而山上的志愿军守卫部队又隐蔽的极好,所以四连的官兵们其实并没有预期会在此遭遇顽强抵抗.自然,这个预期是没有实现了,
"铁了心不让他们(---指加拿大军,安注)向铁原进迫,敌人的火炮与迫击炮猛然开火",加拿大随军记者如是写到.
实际上,真正让四连吃上苦头的,是467高地上的轻机枪.左路的十一排最先中招,当他们爬到半山腰时,遭到突然袭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守军猛烈的轻机枪火力下,十一排伤亡严重,后面的担架员抢上去救助,也被当场打倒.
补充说一句,第四连攻山时,配有一队韩国人员帮手,负责抬担架和搬运弹药,这些人属于韩军服务兵团,是按准军事部队组织起来的,固定分配至各各外军单位使用,说起来,这跟民国时候北洋军中的挑夫营/杠子团有得一比(八路军的回民英雄马本斋司令员,早年在北洋军当军官时,就一度带过挑夫营).当然北洋军的杠子团与其支援的作战部队同文同种,韩军服务兵团跟加拿大兵们,那就是鸡跟鸭讲了.不过别看文化迥异,两边相处得还不错.也难怪,朝鲜半岛不仅山多,还往往陡峭得很,人高马大的洋兵们常见了傻眼,如果没有韩国挑夫帮忙,战斗力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看着韩国支援兵负重爬山,加拿大兵还是蛮佩服的.出于种种原因,史料中洋兵对韩国韩人负面的评语,可说司空见惯,要说感观普遍好一些的,就是对这些服务兵了.
回来讲攻山中的第四连.薄特少校见十一排损伤惨重,一面请求炮火支援,一面命柯恩中尉的第十排增援上去.在皇家加拿大炮兵第二野战炮兵团的野炮以及营/连两级迫击炮的支援下,左路终于重新开始推进,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登上467高地的西峰.但是,高地的最高峰此时仍在志愿军手中.薄特少校于是率连部赶上西峰,准备与柯恩中尉带领的部队汇合,再带人去增援攻击东峰的十二排.可是才上去一会儿,西峰便遭到猛烈射击,薄特少校与随连行动的炮兵团前沿观察官一齐被打倒.连长负了重伤,仗还要打下去,就由十排排长代理指挥.柯恩中尉带部队赶往右路,与十二排一起进攻主峰.但是两路合兵,仍然进展困难,主峰上的轻机枪,任凭野炮轰,迫击炮打,岿然不动,死死封住加拿大军了前进的道路.
加拿大军野战炮团的二十五磅野炮.此类炮是英联邦军队在二战中使用的主要火炮之一,朝鲜战场上,英军,加拿大军和新西兰炮兵也是用这个.这个炮从口径上看,比美军使用的105榴弹炮小一点,粗讲就是88mm.我对武器是外行,不过以前看到过两份资料,比较英美制式的火炮,顺便也翻译抄上几句,他们认为,英制火炮中,3.7-inch相当于美军75 mm(战争早期韩军装备)这一级,但射程短而弹重;而二十五磅炮则相当于105榴这一级,只是射程长而弹轻。从配属上,二十五磅炮和105榴都是师属火炮(入朝的英联邦军队在没有成立师之前,跟在各旅中,成立英联邦师之后,成为师属火炮)
十二排排长伍孜见炮兵没办法,只好老大哥自谋出路了,遂命射手用三点五英吋火箭筒抵近射击.那年头,三点五英吋火箭筒还是新产品,美军也是在吃了人民军T-34的苦头后才赶着装备部队的,对付坦克确实管用多了.是那时的先进武器,比加拿大军原先装备的火箭筒强力多了.加拿大国防部长赶在二十五旅赴远东参战之前,跟美国人商量调拨来装备了部队.这时派上了用场.谁知道撼坦克易,撼467难.进攻部队一顿马组卡上去,岭上的轻机枪竟然照样拒绝下课.按加军的说法,叫:"顽固的中国佬死不挪窝(the stubborn Chinaman could not be dislodged)",十二排的尖刀班千难万险,爬到离峰顶阵地只有二十英尺远了,却再也没有办法前进一步了.
主峰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皇家步兵团史写道:胜利是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战后加军称赞志愿军守军"士气高昂,充满自信(in high spirits and full of confidence)",尤其对守军的隐蔽能力做了很高的评价,称其工事修的好,是伪装的专家,利用工事的能力亦极为高超:
前面说过,中午时分,进入彩乐里的一连发现志愿军包抄其后路,于是获命令南撤.但营长祁膺此时尚未放弃攻占467高地的计划,等第一连退下来之后,他又决定将第三连从269高地上撤下来,用于增援攻击467高地的第四连.然而这个时候,第四连对467高地的攻击,已陷入绝境.下午三点,第四连代理连长柯恩中尉报告,该连处境困难,手下只剩七十人,攻克主峰无望,而且中国人援军大至(有老兵回忆,说志愿军三千援兵进入河谷,准备向他们反击,这数字未必牢靠),要求准许撤退.随即获得营部批准.祁膺中校并命令西侧162高地的第二连前往接应.半个多小时后,四连撤到山下,后在二连接应下南撤出发阵地,但二连为掩护该连,遭到一定伤亡.反是269高地下来的三连,虽然报告有大批志愿军向其右翼运动,但并未受攻击,可是随该连行动的重机枪班,把架设机枪的两辆吉普以及弹药拖车都丢弃了.不知何故.掩护一连的坦克分队,也被迫丢了三辆坦克,但后来收回,估计是出了故障.一连虽然前进最北,但伤亡却轻于二连,军史家分析,坦克功不可没,认为撤退时如无坦克掩护,带着伤员的一连会遇到大得多的困难.
关于彩乐里---种子山作战的失利原因,战后加拿大军官们和战史家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轻敌,因二十五旅一上战场,正值志愿军五次战役第二期进攻失去势头,全军大撤退,是以一路推进顺利,没有打过硬杖,到了种子山地区,仍以为顺水推舟,结果碰了钉子;有的认为是战术失当,面对一个新的敌人,刚刚参战的加军尚在使用二战时欧洲战场上旧套路;也有人认为是进攻计划做得不够好,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分兵;无论如何,这些都算是原因了,只不过算不算或哪个才算根本原因?就有不同看法了.有的战史家就认为,加军在种子山地区,面对的是一支坚毅的生力军(fresh, determined troops),与之前的对手有很大不同,即便营主力集中用于攻击主峰,未必就能得手.
我是外行,硬要凑热闹地说,那略偏向最后一种说法,只不过看过萨兄的故事,知道六十三军守种子山地区的部队,谈不上fresh,他们其实也是久战疲劳之师,只不过是靠毅力硬顶上去的.所以坚毅是当之无愧了.
其实东说西说,都是事后诸葛亮了.仗能打成啥样,到底是假设不来的,我一个外行也掺和提供意见,就更不值钱了....
五月三十日晚上七点,皇家加拿大步兵团二营退回出发阵地.
待续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A war of patrols 1 文森 字454 2010-08-11 11:09:34
🙂【原创】种子山战斗的进一步探讨(二)
🙂贴个相关地图 11 王树 字198 2010-08-10 23:50:57
🙂花谢 1 花开见佛 字164 2010-08-14 07:39:46
🙂很好的补充资料,独立成文 核桃 字0 2010-08-10 23:14:06
🙂加拿大人的评价很生动 千钧一发 字0 2010-08-10 22: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