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黄万里先生与三峡 -- meokey
东方早报:1955年,全国一次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三门峡水利枢纽为第一期重点工程。在这个“报告”中,三门峡大坝规划的正常高水位为350米,为此将淹没良田207万亩、迁移60万人。建国初期国力薄弱,既然明知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为什么还要修三门峡大坝?
温善章:主要考虑的是解决下游水患问题。当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黄河下游“决口改道威胁与日俱增”。因此修建三门峡高坝拦沙也变得“刻不容缓”。
在195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和1957年《水利部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问题向国务院的报告》都强调下游已危在旦夕。如果下游决口,将威胁到下游25万平方公里和8000万人,为了保住下游,必须在上游修建大坝,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淹没代价。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对下游决口可能估计得过于严重,按当时的经济状况,即便决口,其灾害程度也没有估计的那样严重。
东方早报:据说,修建三门峡大坝,与一种“黄河清”的说法有关……
温善章:建三门峡大坝的初衷是“蓄洪拦沙”,即把洪水和泥沙都挡在三门峡水库,以减轻下游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水患威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足够的库容,也必然要带来淹没。
黄河的根本特点就是泥沙含量高。泥沙淤积使下游河道抬高,黄河变成一条地上河,威胁也越来越大。当时认为,通过上游水土保持工作,使下游黄河水变清,从而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1955年的人大报告中,也要求通过水土保持变“黄河清”。而在水土保持生效前,应该修建三门峡水库拦沙,从而立即实现“黄河清”。三门峡拦沙,是换取水土保持的时间。
现在看来,把黄河基本变清,在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价值具有非常巨大的效益。但单靠面上的水土保持,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制约,是难以实现黄河清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是什么人?居然撒谎不脸红? meokey 字556 2010-08-10 20:55:23
😮是呀!黄老应当在神坛上供着,温善章的人品不值一提! 老老狐狸 字0 2010-08-10 21:04:56
🙂世人多知黄万里,而少知温善章 3 洗心 字36 2010-08-09 06:08:29
🙂【参考】东方早报专访温善章
🙂据说重庆深水港已经开始搬迁了。 flycloud 字0 2010-08-07 20:54:17
🙂是不是搬迁还两说。 njyd 字82 2010-08-08 06:23:06
🙂说说这几条: 21 njyd 字1745 2010-08-07 07:46:05
🙂老哥,你的数据准确吗? beech 字1029 2010-08-08 17: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