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 -- 晨枫

共:💬2140 🌺13348 🌵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可能rmb贬值太快了

哈哈,我自己决定,看起来那么大一个反应器,很厚的,估计有几十厘米厚的钢,目视3米多的直径,高度约两层楼,我觉得这种抗高压高温的反应器,一两个亿也不多啊,不过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不是。

至于古巴的那个流化床,我也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情况,59年的时候,我觉得我国的化工还是很土的把,有些啥东西搞不定不也是很正常的么。网上收索了一下,发现个援助古巴的文章,里面写道些东西,估计可能就是去copy了个啥东西:

其次,在工业方面,制糖行业为国际领先,其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整体发展固然很不足,但仍有一批于五十年代后期或六十年代初由美、法、西德、意大利等国承建或引进设备的企业,其现代化程度很高,工艺技术先进。如位于哈瓦那的300万吨年级的炼油厂,位于莫阿镇的制镍公司(年产硫化镍折算金属镍20000 吨,硫化钴折金属钴2000吨,硫酸40万吨,硫化氢2万吨),位于马坦萨斯的氮肥厂(4万吨合成氨/年),位于皮那利特奥省的硫酸厂(年产10万吨另可副产精铜1200吨,铅1200吨,黄金200公斤,白银4900公斤)以及哈瓦那的塑料热压制品厂等。尤其镍厂和炼油厂,其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都够进入大型甚至特大型行列。上述这些企业的共同点是工艺技术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用人少。如制镍公司的露天矿场使用大型采挖机和载重10吨的大型(五十年前确属大型)自动翻斗汽车,年采矿200万吨只需近100名工人;40万吨硫酸厂每班操作工只4人,全公司包括机修、6万千瓦自备热电站、运输等在内一共只 800人;氮肥厂只550人,均比国内同类或相近企业少得多(大约只占1/5-1/8)。制镍公司的主要原料含镍矿粉经配水制成浆状后管道输送。另一原料硫磺从船上卸下后,加热熔融,然后也用管道输送。这些管道均有数公里长,从而便于运输并节省费用。为了防止强酸性的化学腐蚀,大量使用了当时国际上尚很少见的钛制设备和氟塑料。主要化工设备(反应器、塔、转化器等)大都露天设置,从而减去厂房及固定吊车等投资。生产线主要设备一般都单台系列,宁可将年工作日适当压减也不搞备用机组。这些设计中的新概念,我国直到七十年代引进国外共十三套大化肥装置时,才被接受。再有,他们很重视科学施肥,从提供给我们的化肥发展五年规划资料看,是从计划生产什么农产品、产量多少、每个农产品按古巴土壤需补充和施用什么比例的氮、钾等,由此算出每年各需要多少氮、钾肥料。由于当时国际上复合肥料(即化学分子中含二元或三元营养素的化肥)产量普遍不足,因此古巴国内有十多个混合肥料厂,即将不同的化肥按需要混配后供农业使用。我国长期单一施尿素或硝铵的方法并不正确,对测土配方施肥,国内虽已宣传了二、三十年,但组织措施乏力,成效仍不显著。农村仍大量直接撒放原肥,不符合科学要求,又浪费原肥,无谓增加费用,又影响土壤合理营养成分的结构,还待改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