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 -- 晨枫

共:💬2140 🌺13348 🌵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面专利制度起到了很大作用

搞一个药西方公司要花约十亿美金,十年时间,还要有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合成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时间花在活性、毒性、药理、代谢等测试上,光临床一、二、三期就花老鼻子钱了。个中风险极大,很多候选药都在最后关头给毙了。有些公司迫于业绩表现,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改、隐瞒数据),勉强通过审查上市销售,后来被迫召回,损失惨重。制药行业是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所以西方制药公司对专利看得很重,指望高回报维持研发呢。由于FDA卡得越来越严,美国这儿现在大公司自己的研发也快跟不上专利失效的速度了,更多的是指望收购小公司的研发成果。

印度原来不承认化合物专利,不保护。所以原料药、仿制药这一块做得不错,国内市场保护得很好,赚了不少钱。搞得国外大药厂肉疼,逼着印度改专利法。印度一直拖到2005年才实施。化合物保护就生效后,印度实际上还在偷偷摸摸搞,有好几次官司,有几个药还打赢了官司。这里面和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有关系。印度公司挣了钱后就加强研发,从原料药、仿制药、制剂复配、到新化合物筛选研发,都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大举收购国外公司,增强研发实力。这次经济危机,更是给印度公司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加上印度语言方面的优势,在仿制药的国际营销方面,远远走在中国前头。年销售额现在是80亿美金。

中国原来也不保护化合物,九十年代迫于国外压力开始实施化合物保护。那时,国内企业刚从计划经济转过来,技术上、资金上没有什么积累。加上国营公司对创新没有动力(包括仿制),所以这一块的创新研发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后来上市公司多了,要炒作概念,才加入创新这一块,不过基本还是以制剂复配为主(这方面技术也比较落后)。现在,国内的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基本是为西方公司提供研发的各个环节的服务。这里,以药明康德为代表,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人力人才优势,做得不错(这方面,有些类似富士康)。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把前期研发外包给了中国,经济危机更增加了这种趋势。从这方面,时间久了研发实力增强之后或许会有变数(这里,更多的是等待西方制药公司的衰落)。不过,这类公司做得好的大多(华人)外资公司。药明康德前一阵还给美国公司收购了。有很多小公司现在也在做原料药API,国外大公司基本对这一块想开了,有些专利药国内做出来了,他们就直接收购,皆大欢喜。国企、民营公司象西方制药公司搞研发的,基本没有,这次金融危机,巨额美金放着贬值,却不出击收购,没办法,创新意识没到那一块,买回来也不知道怎么管理。国家也不能说没有投钱,但国家投钱,很多是撒胡椒面,重视硬件投资,而对于最关键的人的投资则抠得太紧。先进的实验室建起来了,却留不住人。西方国家中研发骨干基本衣食无忧,在中国,要操心的事太多了,静不心下来。科研人员,很多喜欢比较独立、安静的研究生活环境。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之一。其实,如果国家真的下定决心把这一块搞上去,我们的投入可以比西方公司节省很多。这是人力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正适合中国这样的国家搞。另外,中医中药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不过,需要的不是炒作,而是认真培育。培养认证方式不改的话,骗子横行,中医会有灭顶之灾。中医讲究的是以人为本,所以医生的医德至关重要,中医必须是作为一项事业来搞,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感觉。对金钱不能看得太重。关于中医,罗大伦的《古代的医生》说得很好。俺觉得,如果中医发展了,咱们在服务好自己的同时,输出医生和服务,而不是药,那会是另一种发展思维。

关键词(Tags): #制药(嘉英)通宝推:打铁的,程不悔,阴霾信仰,洗心,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