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1998年,瓜子还在北方的海边,吹着海风,喝着啤酒,惬意得很。而在浙江某地,瓜子那农村户口的未来媳妇面临一个难题:为了得到城市的工作机会,她应该转为城市户口。
然而,一个好消息传来,只要缴纳一定数额的费用,瓜子的未来夫人就能够转入城市户口。于是,在花费了2万多元(这几乎掏空了在90年代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的、在农田里刨食的、瓜子未来的老岳父的腰包)后,瓜子的未来夫人变成了城市户口。
然而,很快夫人发现,她那传说中的城市户口必然带来的工作机会根本不存在。
与此同时,在山东某地,瓜子乡下的表姐也在花费一笔(对于她来说是)“巨资”后,获得了城市户口。同样地,她发现,上万元换来的户口背后,根本没有传说中必然带来的工作机会和(乡下人没有的)福利保障。
事情的原因很简单,在一拨一拨的、此起彼伏的、大规模的“卖城市户口”的同时,就是“砸三铁”和瓜子提到过的国家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大批原有的国企职工,伴随着刘欢“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声,尚且要下岗自谋出路,原有福利待遇统统撤销——哪里有工作提供给这批新的城市户口持有者?
很多年过去了,瓜子脑子清醒一点了,经常忍不住回头想一想这些过于奇怪的事情。
就瓜子看来,这个举措,很明显,是当日的地方政府为了纾解财政困局,病急乱投医,而出的下策。除此之外,打“白条”、摊派、集资、乱收费等等,也是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所谓“不得已而出的下策”单子上的众多选项。
所有这些怪现状的背景,是地方财政的极度紧张。而且,越是基层,财政的紧张状况越是严重。
县里的情况且不论,瓜子查到乡镇财政的窘境,给大家分享一下。据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走向研究”课题组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改革》报告中提供的数字显示:
中国地方上的事情,尤其市发展经济的具体任务和事务,是交给地方官员来完成的。接近基层的市、县、乡镇的官员,自然是中国经济最直接的执行者。
然而,瓜子已经指出,在1990年代初的财政体制改革中,中央及高级地方政府将大多数财政收入拿走,却将更重的任务和担子压下来。这样就造成了瓜子上文所描述的极其尴尬的局面。
很明显,这个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地方官员的尴尬,似乎无解。
然而,2001年以后,这个问题逐渐得到缓解,乃至部分得到解决,这得益于中国加入WTO。
此前,瓜子曾经提到,中国加入WTO的实质,乃是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接纳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而中国也自觉地、主动地争取了这一结果。而这一点,意味着中国拥抱国际资本,也就是说,国际资本潮涌般进入中国。
而同时,它们找到了房地产这个宝贝。
1998年,“劳动节”的七天假期里面,瓜子同宿舍的一位老兄,拉着心仪的漂亮mm穿越海峡,带着在学校里包场放映《泰坦尼克号》赚来的500块钱,去大连玩了七天。
七天后,这位的老兄回来了,如同黑炭团一般——太阳晒的。
见了瓜子,嘴里喊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大连太漂亮了!”第二句话是:“大连太漂亮了!”第三句话还是:“大连太漂亮了!”
原来当日的大连,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口号:“经营城市”。何谓经营城市呢?瓜子去查网上的介绍,结果跳出来一个简明扼要的解释,瓜子在这里引用一下,大家参考:
讲到经营城市的具体做法和思路,瓜子偷个懒,引用一段,让大家简单明了地理解何谓“经营城市”:
所谓TOD,就是政府利用垄断城市规划带来的信息优势,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接着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土地升值;然后出售基础设施完善的“熟地”,利用“生地”与“熟地”之地价差,平衡建设成本。例如,南京市已着手重新规划新的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并调整郊区开发建设的时序。
所谓SOD,就是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引导开发建设的模式。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功能进行空间调整和迁移,使老市区和新开发区通过地价差,都获得更新与发展的资金保障。青岛市……市政府出让老城区用地,市委市政府机关率先迁入新区,达到了城市功能的转移、空间的疏解与优化、政府财政状况改善等目的。
瓜子简单解释下,就是市政当局,将一块没有人在意、所以很便宜的土地,建设好基础设施,或者给出个好听的、吸引人的名目,然后,吸引或者忽悠资金、人员、资源进驻。于是,该地块房价、地价开始暴涨——经营者则将土地此时高价卖出。
作为领跑者,在1990年代,大连市的做法,瓜子就所知的,简略列出如下几个:
1、1993年到2003年年中,大连举办过326次各类展览会,12次国际服装节,14次出口商品交易会,还有12次赏槐节和4次烟花爆竹节。其间,利用商业化运作,“借景生财”,通过各种活动(比如赏花过节),悦了大家(包括黑炭团同学)的目,同时自己也赚了很多钱,还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
2、美化城市:绿化城市,满城里铺草地、栽大树,建立多处街心花园,全市的绿化率达到了40%;改造棚户区,拆掉违章建筑等等,改变脏、乱、差的市容面貌;把市区的老工厂迁至郊区;建设大量的花园式小区。
3、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引来大批国际资金投资。截止到1999年,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大连有贸易关系;146个跨国公司在大连开办了175个项目;全世界的500强企业有53家在大连有分公司。【1】
于是,在土地升值的过程中,在国内外企业进驻、经营的过程中,市政当局大把的钞票就到手了,哈哈!据说,从1992年2001年,大连的土地及其地面实物总共升值了五倍多。【1】瓜子后来想:这一招,文雅的说法,是“经营城市”,通俗一点来说,明明是高明而又高明的“空手套白狼”!
话题转回来,回想1998年五一劳动节的大连一游,就怪不得瓜子那黑炭团同学对当日大连的景色赞不绝口。
大连名利双收!瓜子忍不住由衷地称赞一声:高,高,实在是高!
然而,先别高兴太早,瓜子忍不住要泼冷水了。
这一招,所谓“空手套白狼”的手法,在当日,却仅仅限于极个别的城市,才能玩得转。这些城市,正如瓜子上文提到的那样,局限在全国最发达的、沿海的大城市。
原因很简单,“空手套白狼”这一招,耍得再漂亮,要先有“狼”,才能套啊。
压根没有“狼”来光顾的其他城市,再怎么折腾,也是白搭。这一难题,正如古语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啥是“米”,啥是“狼”?很简单,就是流动性,通俗地来说,就是钱、钞票。
为何当日,没有多少钱、钞票、或者流动性来凑合所谓“经营城市”的热闹,从而为中国的广大地方政府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呢?
如果大家注意下瓜子给出的时间点——1990年代——就会明白:当日的中国,正处于1990年代持续的通货紧缩之中,流动性短缺(用大白话来说,也就是缺钱)乃是当日的主旋律。
而这一限制,是到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才逐渐缓解。
总设计师曾经有个著名的论断,即:中国的大事情,需要国内的小气候,外加国外的大气候联合作用下,才会发生。坏事如此,好事也是如此,不好不坏、或者有好处也有坏处的事情呢,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只有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在美欧同时点头同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之后,在中国拥抱国际资本之后,国际资本的巨量流动性迅猛涌入中国这一“国际大气候”方才起作用。而国内市政当局极力推行“经营城市”的举措(国内小气候)才能有效。
此时,情况终于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国内的房价、地价逐渐升起——而且加速度越来越大,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地方政府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终于最后变得财大气粗起来。
被国家和中央赋予很多重担和压力,因而,有很多活要干的人,终于有钱了,而且钱越来越多。
后来,在瓜子的记忆中,在新闻里面,再也没有听说过当年(1990年代)天天出现在新闻中的词语——白条、乱集资云云。
【1】数据来源于谢文蕙《城市经营的理念与模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西方的奢侈品厂商倒是很会找到中国的“有效消费能力” ; 5 愚弟 字1111 2010-07-14 14:00:33
🙂坐沙发 1 仲明 字46 2010-07-14 02:07:32
🙂囧 ! 西瓜子 字28 2010-07-14 02:35:52
🙂十一(七)、尴尬的解除(更新到北京时间7月18日23点)
🙂1 1 hnlhl 字152 2010-09-20 07:17:46
🙂作为下岗工人的子女,我觉得对老刘的歌也不必苛求 7 猪头大将 字278 2010-07-14 22:29:24
🙂呵呵,老刘我可以骂 5 西瓜子 字142 2010-07-15 01:19:27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冰河之水 字0 2010-07-13 16: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