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由69事件看“棒流” -- 非闲人

共:💬281 🌺195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这个形式单一问题就是“影以载道”的产物啊

在文革结束以后,传统文人再度夺回了文艺界的控制权,电影成为了他们的控诉工具,彻底失去了电影本身应有的“娱乐性”,出现了一大批伤痕作品,这些作品以貌似现实作品的面孔出现,基调就是沉重、反思、严肃、节奏缓慢,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流毒至今,那些电影评论家说有现实批判性才是有深度的作品,才是艺术啊。

艺术他个头。

你看看建国三十年来的电影,包括文革电影、样板戏,哪是这样的。即使是艰苦的战斗中,也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看看《地道战》、《地雷战》,拍得多有趣啊,想得到这是科教片吗?像《红色娘子军》,光从人物的服装设计来看,就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了。女主角一出场就是一身耀眼的红衣,这现实吗?一点不现实。像文革电影《决裂》这种讲述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政治性片子,其中也不乏幽默的段子。

这些老电影作品无一不是节奏明快,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改革开放以后的所谓“艺术电影”的慢节奏、无病呻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先进的本来是我们,严肃活泼,幽默得来又不乏内涵,结果好嘛,又一个退化到要向香港学习轻松的无厘头搞笑、屎尿片搞笑了。

因为中国电影被控制在中国文人手里,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问题就成为问题的焦点,他们用“文以载道”的方式来使用电影这个工具。换句话来说,他们完全是把电影当成宣扬自己理念,自己喜好的一种工具,“影以载道”,把电影高度政治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