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向朝鲜国家足球队致敬! -- 唐舆

共:💬109 🌺8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未必吧

体育运动的理想状况应该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有较宽的选材面。但这种理想状况在中国未必能让一项运动取得好成绩,一项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也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说需要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取得好成绩的充分条件的话,那么90-95年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数量的高峰应当能使2000-2005年的中国足球运动也达到高峰。但实际上是除了01年打进世界杯外,2000-2005年我国的足球运动的成绩乏善可陈。

其实我们应当透过数据的表面看其背后的质量。90-95年足球学校的兴起和当时甲A联赛的火爆有直接关系,各地有一窝蜂不顾条件大干快上的趋势。开学校的是为了收学费赚钱,上学校的是为了进甲A队赚钱。当很多学校不能兑现当初进甲A的承诺,并且我国的联赛馅入低谷的时候,足球学校的凋零和足球学员的流失就是新的必然的趋势了。可以说,当年足球学校的火爆是不正常的,那么多的足球学员也不见得都是踢球的材料。

相反,较小的群众基础未必导致一项运动没有希望。首先,“群众基础”无法通过足球学校和足球学员的数量统计出来。只要大家还觉得足球好玩,就还会有人玩,但不见得每个踢球的人都去注册。其次,有很多体育运动的群众基础不如足球,但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比如排球。足球记者的多少更是和足球水平没什么关系。很多足球记者也是因为足球火了才投身足球的,足球这两年不火了,他们也就转投别的项目了。有的是被迫转行,有的是随波逐流。所以,起码在我国,有统计数据的群众基础和一项运动的希望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我们大可不必因为少了几十万伪后备力量而妄自菲薄,毕竟还有上千万人喜欢足球,还有那么多的人在继续踢球。这就是希望嘛。中国足球就是咱们自己的孩子,咱们不会说自己的孩子没希望,咱们当然也不会说中国足球没有希望。希望总是有的,只要我们想看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