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抗美援朝期间空战的一些细节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 yg1993

共:💬149 🌺247 🌵3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随便回回,贻笑大方了

1 绞杀战目标的变化是有原因的,印象中51年8月底朝鲜在闹大水灾,联军轰炸造成的损失远不如洪水,但是9月后,雨季结束,北朝鲜的运输恢复的很快,所以美国想要继续维持8月的遮断效果,就需要大规模增加战略空军出动数,同时缩小攻击范围。对于中苏空军的实战效果,从1951年10月美国开始以B29诱杀MIG15来看,还是有作用的,貌似10月中B29损失20余架。所谓取得了清川以北的制空权,我觉得要加两个字,“部分”。

2 从炸三角区改为攻击清川以北,也是为了上面我说的诱杀战术,美国人需要的不是炸坏这个结果,还希望能够在防空作战中耗尽中苏空军的实力,就像他在二战对德国和日本做的那样。这才是美国人主要的意图。

3 对水电站的攻击你估计看到的资料不全。此前的1951年11月开始,美国的战略空军就开始增多使用英国在二战中使用的夜间轰炸战术了,不能说昼间战略轰炸爆击破产,但是损失肯定是逐步上升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人火急火燎的要求B-47入朝。当时是 B-29 进行夜间轰炸,空军和海军的战斗轰炸机进行白天轰炸。这么安排的原因就是战斗轰炸机能够更好的自保,大部分战果都是战斗轰炸机完成的。

5 这个问题是无奈的,当时中苏空军的实力捉襟见肘,就算美国人搞突袭,中苏当年是不是会分出宝贵的兵力专门进行机场全天候巡逻,我很怀疑。另外,二线机场的问题,当时东北二线机场有两拨人,苏联的教官和中国的学员,前者能打不打,除非有特殊命令或者任务,后者想打却打不过

6关于炸桥,那么容易就好了,也许有人说有导弹和滑翔炸弹,但是看松塔在朝鲜的糟糕战绩,美国人当时的技术不靠谱。而且就算准确命中,想要打断也远比在地面上切断铁路困难,炸桥直到有了激光制导炸弹才算容易了些,这一等要到越南战场了

7关于战果,这里面必定有重复计算,不一定叫做造假,而且还可能有中苏多次计算的问题,数据有水分是可能的。但是说MIG15比F86差多少,这个不好说,看怎么用,比如YOYO,而且光武器威力和机体坚实程度这两项,F86就成问题,打起来你可以多次咬到我,但是只能咬伤,但是我一枪你就下去了,至少重残得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