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 -- 西瓜子

共:💬2898 🌺24009 🌵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美国人的大逆转游戏

上文说道,为“中国人”的利益,为了中欧能够在经济合作的具体框架——WTO内会师,老施很上心,主动用整个欧盟的名义,向美国人喊话。

美国人听到了,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克林顿马上就做出了安排。

1999年6月2日,南斯拉夫屈服。6月10日,战争停止。6月12日星期六,大家还没有睡醒,一个震惊世界,并且足以令欧元区恶心、愤恨到极点的消息传来:11日(星期五)深夜,俄罗斯军队以维和部队的名义,抢先进驻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机场。

据称“200名俄军空降兵突袭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英军前,占领了这一军事要冲”。在我看来,是英军主动要求下,俄军才成功地“抢”在前面。——当日已经被折腾到要啥缺啥的俄军,能作出这等漂亮的举动,没有人帮助,那才叫个神奇。

一个月后的7月11日,美军主动向俄军让出了东科索沃的部分防区——我猜,老施肯定一边咬牙一边说:“克林顿这招‘放虎归山’,玩得真绝啊!”呵呵。

与俄罗斯的闪电动作相反的是,在美军的安排下,在前盟友塞尔维亚警察“有意”和(美国忠实盟友、美国安插在欧盟内部的特洛伊木马)英军“无意”的策应下,法军和德军不但没有快速反应必需的直升机,来帮助他们部署到位,而且在徒步行军中,还碰到了地雷问题(鬼才知道真的假的!)。

其中奥秘,尽在下面这则报道中:

综合外电十二日消息:北约欧洲最高指挥官克拉克将军星期六在布鲁塞尔说,他接到来自科索沃的报告,说一小队北约部队已进入首府普里什蒂纳的机场。

  在伦敦,电视台报道说,一队由伞兵和装甲旅组成的先遣部队已进入普里什蒂纳的斯拉蒂纳机场。在此之前,约二百名抢先进驻的俄国部队早已在机场内部署。

  俄罗斯国防部说,进驻科索沃的俄军指挥官扎瓦尔津将会於星期六稍后时间,跟刚抵达的英国维和部队指挥官杰克逊中将在普里什蒂纳机场会晤。

  一辆有「维和部队」字样的俄军装甲运兵车停在距机场三百公尺处,拦阻欲前往机场的记者。在三公里外,塞尔维亚警察亦设了一个检查站。

  与此同时,逾百名俄国士兵星期六分乘六十多辆军车自波斯尼亚东北部的俄军基地出发,驶往跟南斯拉夫接壤的边境。

  俄罗斯部队星期五晚突然开入科索沃及其首府普里什蒂纳。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先遣队则在星期六越过边界开入科索沃。

  与俄罗斯军从波斯尼亚迅速开入科索沃相比,北约军行动则备受阻延,他们在科索沃境内一隧道遇上爆炸事件,并发现由撤退的塞尔维亚军提供的地图上未全部标出布雷区。爆炸并未造成任何伤亡或损失,原因仍未明,但有北约官员说他们在隧道内引爆了一个地雷。

  原计划是法军沿两条路线进发,但后来改为一条路线。

  破晓时分,「支奴干」和「美洲豹」直升机进入南斯拉夫领空,运载设备和英国空降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清除科索沃边界的地雷。

  随后的是数十辆吉甫车和大型运兵车,在清晨六点前不久,由马其顿越过边界进境,随行的还有数百步兵,包括雇佣兵。

  估计星期六共有五千至七千英国部队进入科索沃。官方称首批部队将於是日稍后抵达普里什蒂纳。

  这批隶属英国第四旅的部队负责开路,确保大军从马其顿开入科索沃境内时,一条穿越两条隧道和两座桥梁的通道没有地雷危险。

  根据和平方案的条款,在布雷区位置问题上,部队会与南斯拉夫军官联络解决,但英国的弗里斯上将星期六向记者投诉,他未能与南斯拉夫负责军官对话,只能跟其副手接触。

  此外,一队北约法国部队从马其顿边界的杜马诺夫斯开入科索沃,带头的装甲车载着一队外国拆雷专家。

  其中一支法国分队配备二百军车和九百部队,另一支有八十辆军车和三百五十名士兵。

  一千名德国士兵的北约维和部队,包括扫雷专家在内,正开入科索沃。而五千五百名意大利部队和一千五百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部队亦准备於星期六下午越过边界。

  而据目击者说,第一批美国维和部队亦已於星期六开进科索沃。第八十二美军空降师在英军先头部队进驻十小时后,从马其顿越过边界进入科索沃。

外链出处(细节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全部转载,大家仔细琢磨琢磨其中的猫腻^_^。)

欧盟(除了英国人)——换言之,就是欧元区——欲哭无泪,辛辛苦苦安排了几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欧元一露头就被暴打致残),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本想将俄国人的势力就此驱逐出巴尔干,最终竟然在科索沃让老毛子稳稳住了下来!

我们回顾历史,就可以理解欧洲人的心情:包括英国人在内,欧洲人在沙俄时代就致力于驱逐老毛子出巴尔干地区。1853年,英国、法国联合土耳其、撒丁王国等,向意图独霸巴尔干的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最终老毛子惨败,并吐出了全部既得利益,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此忧愤成疾而暴亡。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 。说句题外话,在战争中,有位下级军官屡建战功(不知是真是假),然而显然他无法挽救俄军的全面失败,他就是后来的俄国文学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或许因为这点,才有人说他“屡建战功”^_^)。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与历史上的表现相比,英国人前后矛盾的表现耐人寻味,却在情理之中:当年他是老板,为自己打工,为追求欧洲霸权而需要驱逐俄国人;现在则是伙计,依附于美国人才能生存,是为美国人打工,所以它留住俄国人,以利于美国继续控制欧洲人。

欧洲人傻眼了:欧元区要拆掉的炸弹,没有拆掉,继续在滴滴答答响,等到再次美元危机,就要爆炸!——利用效率多么高的炸弹啊!俺由衷地赞叹一下美国人的智慧。

听,金融危机(于2008年8月)全面爆发前,或者说,美元信用危机全面爆发前,炸弹的引信着了起来——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在沉寂了9年后,在舒服地享受了多年的“事实独立”后,宣布正式独立了!很明显,有人需要这个定时炸弹再次爆炸。

哎!瓜子一声叹息,不过,是替欧洲人的多舛的命运而叹息。

哼!瓜子一声冷笑,不过,是为美国人害人得逞、自以为得计而冷笑。

哈!瓜子一声偷笑,这次是为自己:焉知不是我华夏之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