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1) -- 神州遗少

共:💬44 🌺2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上帝之鞭-民族大迁徙史话(5)

第五节

分道扬镳

公元150年前后,原来居住在维斯瓦河下游的格皮德人和上游的部分哥特人由于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压力,突然开始倾巢南下,向图拉真的军队从未完全占领过的、喀拉巴阡山脉以东的达西亚行省黑海沿岸平原迁徙。和其它日耳曼民族一样,他们此时的武器也不外是长矛和标枪,只有部分人拥有木制盾牌,而弓箭、短剑和盔甲的携带者更是少之又少,骑兵的数量几乎为零,但数量和身体的优势使得这些人成为中欧不可战胜的力量。他们所过之处无坚不摧,伯艮第、汪达尔、查特、夸德、马考曼等日耳曼民族纷纷落荒而逃,奔向西南方的多瑙河中游平原避难:民族大迁移的预演开始了。一般认为,哥特人与格皮德人的南迁最终截止于公元196年,因为由维斯瓦河三角洲通向黑海的“琥珀之路”在那年中断了,而它是哥特人与格皮德人在维斯瓦河流域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与此同时,在易北河下游平原上,几个西日耳曼部落也渐渐融合起来,给内忧外患中的罗马帝国又制造了一个新的劲敌:阿勒曼人(意思就是“全体人”)。时至今日,在法语中,德国仍然被叫做“阿勒曼尼亚”,而德国人则被叫做“阿勒曼人”。

哥特人在公元3世纪初进入东南欧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元248年,正当罗马庆祝它的建城千年纪念日时,哥特人突然开始进犯莫西亚行省。这其实并不应该令人感到意外,早在公元2世纪末,当哥特人与格皮德人出现在多瑙河平原上时,双方之间的武装冲突就开始了,但规模都不算大。此后,罗马帝国被迫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艰难地维持相对贫瘠的达西亚行省。事实证明,这既不可行,也不值得。公元238年,哥特人的仆从民族──卡尔皮人的入侵,彻底消灭了达西亚境内的所有罗马武装。为了腾出手来抵御萨珊国王沙普尔一世,当时刚刚上台的戈狄安三世接受了屈辱的和约,同意向以哥特人为首的达西亚日耳曼民族联盟纳贡。但在公元248年,罗马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浦却出人意料地取消了应当缴付的这笔贡金,也许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他千年庆典计划中荣耀的一部分吧。

阿拉伯人菲利浦皇帝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菲利浦的决定显然过于草率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哥特人已经拥有了黑海沿岸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汪达尔人和赫卢利人匍匐在他们的脚下,斯拉夫人和夸德人的君主降为他们的奴仆,马考曼人和卡尔皮人向他们称臣纳贡,格皮德人、西徐亚人和萨尔马特人与他们联盟。在哥特人看来,个人向政府纳的税与交付给黑社会的保护费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弱小的一方向强大的一方购买自己人身安全和权利所必需的款项。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如此,弱国如果不肯纳贡的话,那么强国就理所当然有权采取必要的行动,以使对方认识到这项费用的意义之所在。正当他们在多瑙河北岸集结重兵,并开始试探性的进攻时,本应负责抵抗他们的罗马军团将士们却突然转移了注意力,拥立他们的司令官帕卡提安努斯为奥古斯都,并准备联合哥特人,向意大利进军。但在一位出身潘诺尼亚,名叫德基乌斯的元老的帮助下,帕卡提安努斯很快被自己的部下刺杀。作为奖赏,德基乌斯取代菲利浦的内兄塞维里安,被升迁为莫西亚行省的新任总督。

德基乌斯皇帝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说几乎是一步登天,但德基乌斯可没有时间来庆祝,他面临着一个极其危险的烂摊子:一方面,曾参预帕卡提安努斯叛乱的将士们还惊魂未定,他们随时都可能再次闹事;另一方面,哥特人并没有因为帕卡提安努斯的死,而放弃对罗马帝国的入侵计划。事实上,莫西亚的很多地区都已经被他们的股部队洗劫了。尽管德基乌斯没有参过军,但因为长在在邻近的潘诺尼亚,他对莫西亚的当地情况比较了解,头脑很灵活,手段也很丰富。一些忠诚度不可靠的部队被解散了,在数目上处于劣势的罗马军放弃多瑙河防线,城戍部队改守面为守点,野战部队改盯人为区域联防。这个新战术在整体上是很成功的,但有一点可能德基乌斯没有考虑到:部分被解雇的罗马士兵因为退伍后的生活没有着落,居然投靠了日耳曼敌军,向他们出卖了罗马军的部署情报。受此鼓舞,哥特王奥斯特罗高塔决定大干一场。

公元248年盛夏,奥斯特罗高塔率哥特、西徐亚、卡尔皮、泰法利、阿斯丁吉、袍西安六族联军(后三者是达西亚的土著民族),号称30余万,水陆并进,穿越多瑙河三角洲,向罗马军设在黑海岸边的主营马尔西安堡(在今保加利亚旅游胜地瓦尔纳附近)扑来。大敌当前,德基乌斯镇定自若,他命令部下坚壁清野,使敌人找不到足够的物资来制造攻城器械。奥斯特罗高塔见久围不下,于是分兵攻击周边小城,也没有得到多少收获。对峙数月后,日耳曼联军终于粮尽撤退,罗马野战部队在他们归路上的山谷里连续伏击,又消灭了相当数目的敌人,把奥斯特罗高塔一举赶回了多瑙河北岸。此次大捷让罗马将士们对德基乌斯这位文官的领兵才能心服口服,他在部队里的威望大增。不久后,德基乌斯被部下拥立,紫袍加身,于公元249年10月在贝罗卡战役中杀死了阿拉伯人菲利浦与皇储菲利浦二世,成为新的罗马皇帝。

在奥斯特罗高塔败在德基乌斯手下后,他的民族一度面临重大的麻烦:格皮德国王法斯提达看到哥特人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于是计划起来抢夺东欧的霸权。他先是击败了北方的勃艮第人,然后就向奥斯特罗高塔宣战,两军在多瑙河下游平原上恶战了一场。结果,哥特人略占上风,法斯提达撤回了喀拉巴阡山脉以西。奥斯特罗高塔在此后很快去世,有可能是在战斗中负伤所致。他出身于哥特人中最高贵的“阿马尔”贵族家庭,这个名字来自他的祖先阿马尔。奥斯特罗高塔自己名字的意思似乎就是“东哥特人”,在他死后,哥特人也真的分裂成了东西两部,东部的叫“Ostrogothi”,西部的叫“Visigothi”。在拉丁语和日耳曼语里,这两个名字看上去就是“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意思,所以后人一般也就如此理解和翻译。但还有其它不同的解释,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这样的:“东哥特人”原来自称“GrvtvngiAvstrogoti”,意思是“沙滩哥特人”,因为他们住在第聂泽河附近的沙质海滩上;而“西哥特人”则自称“Tervingi”,意思是“森林居民”,因为他们居住在达西亚的森林里。也有人说,“东哥特人”就是原来奥斯特罗高塔麾下的部落,而“西哥特人”原来自称“Vesvgothi”,意思是“优秀的哥特人”。不管怎么样,这两部分哥特人在公元3世纪中后叶分家了,双方的势力范围以第聂斯特河为界,“Ostrogothi”住在河东,“Visigothi”住在河西,所以“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称呼无论如何也不能算错。他们分家的原因我们至今还不清楚,或许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分两次南迁的不同部落,或者因为他们的生活习俗有差异,也可能是因为罗马人有意在其中挑拨离间,就像两汉对南北匈奴,隋唐对东西突厥那样。

奥斯特罗高塔死后,克尼瓦成为他的继承者,时间大概是在公元249年。当时德基乌斯正忙着在罗马进行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革,对边境防务有所疏漏。看到有机可乘,为了报奥斯特罗高塔战败之耻,克尼瓦重新会合了卡尔皮人和其他日耳曼民族,于公元250年再次进犯罗马帝国。卡尔皮人负责攻击重新回到达西亚的部分罗马军队,而哥特军则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分直捣色雷斯,将色雷斯总督普利斯库斯包围在该行省的首府菲利浦堡;而克尼瓦自己则率7万大军,沿多瑙河岸西进,进围罗马帝国莫西亚舰队和西徐亚舰队的主泊地诺瓦城。防守该城的是德基乌斯皇帝的心腹猛将──上莫西亚总督伽卢斯,他成功地挡住了哥特军的进攻,克尼瓦于是转而攻击尼科波利斯城。德基乌斯皇帝得知莫西亚和色雷斯告急,立即带上自己的长子兼皇储赫伦纽斯(此时已经被他封为“恺撒”和“帝国首席青年”),率军从罗马出发,昼夜兼程地赶往巴尔干,寻克尼瓦军主力决战。这时,求胜心切的他大概没有想到,作为常胜将军的自己,此行竟然会有去无回。

德基乌斯很快抵达尼科波利斯城,措手不及的克尼瓦立即解围,但还是被追上来的罗马军在伯罗阿城附近击败了。德基乌斯以为哥特人已不足虑,于是北上攻击进犯达西亚的卡尔皮人,并且打了几次大胜仗,差不多收复了整个行省。与此同时,罗马发生了叛乱,一个名叫李锡尼的人自称皇帝,直到公元251年3月才被德基乌斯的亲信瓦勒里阿努斯镇压下去。克尼瓦看准这个机会进军色雷斯,与自己的南路军合围菲利浦堡。德基乌斯知道哥特人的这个动向之后,只好急忙从达西亚南下,翻越崇山峻岭,去救援菲利浦堡。但他来得已经太晚了:看到情况已经绝望,菲利浦堡里的一部分罗马士兵决定拥立他们的总督普利斯库斯做皇帝,以便与克尼瓦谈判;另一部分则干脆开城投降,哥特人一涌而入,刚刚披上紫袍的普利斯库斯被杀,菲利浦堡沦陷了。哥特军洗劫了这座富庶的都市,在获得足够的战利品后士气大增。看到情况已经恶化,德基乌斯只得重新北上诺瓦城,与伽卢斯合兵一处,准备在敌人从色雷斯返回的山路上伏击他们。5月,哥特军走进了包围圈,结果被打得大败,不过罗马军也损失惨重。为了庆祝这次胜利,皇储赫伦纽斯晋升为“奥古斯都”,德基乌斯留在罗马的次子霍斯提里亚努斯也被封为“恺撒”,父子三人同秉朝政。

但克尼瓦的主力部队仍然没有被消灭,两军继续在莫西亚北部山区周旋。德基乌斯企图在敌人进入多瑙河平原之前全歼他们,双方的决战在公元251年7月上演。一开始,罗马军连续消灭了从正面冲上来的两股哥特军,但克尼瓦却出人意料地率领自己的精锐部队从他们身后绕了出来。为自己的生存而拼死恶战的哥特军前后夹击,罗马军阵脚大乱,先锋赫伦纽斯被流箭射中心窝,死在他父亲的面前。据说,当德基乌斯看见了这残酷的情景时,为了鼓舞士气,他咬着牙喊道:“没有人会为此悲伤!仅仅一个军人的死亡,不是帝国的什么严重损失!”话虽如此,但出于父亲的天性,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此带头拼命进攻,决心要么杀死克尼瓦,为儿子报仇雪恨,要么就干脆也一同牺牲好了。克尼瓦见对方攻势猛烈,于是伪装撤退。当杀红了眼的德基乌斯把敌人追到一座名叫阿布里图斯的城镇时,周围巷道里突然伏兵四起,他力战阵亡,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被蛮族杀死的罗马皇帝。

哥特人在公元3世纪中叶对罗马帝国的入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基乌斯的部下拥立了伽卢斯总督为帝,他为了能够立即返回罗马,避免元老院另立新君,赶紧与克尼瓦讲和。双方签署的条约内容是:两国从此结盟,互不侵犯;哥特人有权带走自己在巴尔干掳掠的所有战利品和战俘;罗马帝国恢复每年支付给对方的贡金。但哥特人很快撕毁了和约,在要求提高贡金未遂后,再次联合其它日耳曼民族南侵,直接导致了伽卢斯皇帝在公元253年的败亡。不久,罗马皇位落入了瓦勒良和他的儿子伽利埃努斯之手。

伽利埃努斯皇帝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公元254-259年,伽利埃努斯在莱茵-多瑙河前线多次击退日耳曼人,但无数的日耳曼民族还是源源不断地越过“Limes”边墙,进入高卢和巴尔干。公元257年,三万法兰克人穿越整个高卢和西班牙,渡过直布罗陀海峡,一直打到他们心目中的乐园毛里塔尼亚,才被瘟疫、酷暑和追兵所消灭;公元259年,一支朱同人(大概是阿勒曼人或马考曼人的一支)居然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一直打到了罗马城下,但由于缺乏攻城器械,没有攻城便撤退了。从莱茵河前线快速返回的伽利埃努斯在米兰城郊截住了这些胆大妄为的日耳曼人,并且将其彻底打垮。据说他后来自我吹嘘,只用一万兵力便击溃了30万敌军,元老们于是齐声赞颂他是亚历山大大王以来最出色的军事天才。次年春天,伽利埃努斯又深入敌境,在今德国巴伐利亚北部的奥格斯堡大破马考曼人,并救出了几千名罗马战俘。马考曼人被迫投降,以罗马帝国盟军的身份移居到潘诺尼亚北部,负责抵御其它日耳曼民族。马考曼国王阿塔努斯还把他美丽的公主琵琶嫁给伽利埃努斯为妻,双方由此实现了和平共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