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汉前60年左右西域军事部署和干涉卡莱可能性分析 -- 泉畔人家

共:💬92 🌺69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西汉前60年左右西域军事部署和干涉卡莱可能性分析

先上图,再扣汉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片里边黄色路线是常惠率领至少3校尉的酒泉张掖兵解车师之围的路线。

蓝色路线是西域都护到乌孙赤谷的路线,也就是如果汉军武力干涉乌孙时候的开进路线。图中5个校尉,1都尉部署对应时间是前60年左右.这条路现在中国国境以内难走点,海拔最高(3800),出境后很快就是2500以下的草原了。感兴趣河友可以参考 链接出处

汉书 券96

。。。。

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

这段说明汉军在乌孙打过仗是毫无疑问的。就是战争时间和规模的问题。常惠的3校尉在西域传里出现过2次

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吉上书言:“车师去渠犁千余里,间以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可且罢车师田者。诏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吉乃得出,[COLOR=red]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COLOR]

车师王之走乌孙也,乌孙留不遣,遣使上书,愿留车师王,备国有急,可从西道以击匈奴。汉许之。于是汉召故车师太子军宿在焉耆者,立以为王,尽徙车师国民令居渠犁,遂以车师故地与匈奴。车师王得近汉田官,与匈奴绝,亦安乐亲汉。后汉使侍郎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贵,将诣阙,赐第与其妻子居。是岁,元康四年也。其后置戍己校尉屯田,居车师故地。

这一段很有价值,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兵力规模有了。

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常惠率领酒泉张掖的大军“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然后3校尉军队屯田渠犁。

"汉使侍郎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贵,将诣阙,赐第与其妻子居。是岁,元康四年也。其后置戍己校尉屯田,居车师故地。"

这里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元康四年是前62年。如果是汉军大举屯田渠犁,然后再派"殷广德责乌孙,求车师王乌贵"是比较合理的。乌孙交出乌贵的时间就是前62年。戍己校尉屯田车师故地的时间也应该就在这1,2年。后边前60年,匈奴日逐王投降

其后日逐王畔单于,将众来降,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既至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为安远侯。是岁,神爵二年也。乃因使吉并护北道,故号曰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矣。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田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治焉。

这段和前边的引用合起来以后很能说明问题。神爵二年是前60年。如果这时候常惠的3校尉军队并没有撤离渠犁,那么加上车师(吐鲁番盆地)戍己校尉,莎车(喀什)屯田校尉,米兰遗址(伊楯都尉)。 西汉在前60年这个时间点上,新疆地区的兵力部署就是5个校尉加至少一个都尉。这个兵力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很有可能驻军规模超过了3万人以上。

考虑到郑吉在忙于安置日逐王,那么汉朝到前59年以后,开始策划进行解忧刺杀行动是比较合理的。我感觉解忧刺杀的时间点应该是前59-55 之间。 刺杀失败后,郑吉,常惠都到了赤谷,汉朝西域三巨头(加解忧公主)凑齐了。

元康二年(前64年),乌孙昆弥因惠上书:“愿以汉外孙元贵靡为嗣,得令复尚汉公主,结婚重亲,畔绝匈奴,原聘马、骡各千匹。”

使长罗侯光禄大夫惠为副,凡持节者四人,送少主至郭煌。未出塞,闻乌孙昆弥翁归靡死,乌孙贵人共从本约,立岑陬子泥靡代为昆靡,号狂王。惠上书:“愿留少主郭煌,惠驰至乌孙责让不立元贵靡为昆靡,还迎少主。”事下公卿,望之复以为:“乌

孙持两端,难约结。前公主在乌孙四十余年,恩爱不亲密,边竟未得安,此已事已验也。令少主以元贵靡不立而还,信无负于夷狄,中国之福也。少主不止,徭役将兴,其原起此。”天子从之,征还少主。

这里一是乌孙求婚是前64, 而萧望之这个四十余年。这句太有用了。解忧出嫁是前100年,四十余就是前50多年。“少主不止,徭役将兴“ 这句话里战争的味道已经很浓了。当然,儒生们是最讨厌打仗的,后边肯定是一堆大道理。这里还说明一个问题,狂王登位的时间应该是前60以后。

后边就是解忧刺杀了。刺杀之后汉朝先是送医送药的安抚,又是"坐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下蚕室".那么合理解释就是解忧刺杀在匈奴大内战爆发前,当时汉朝有所顾忌,所以采取了安抚为主的政策。匈奴大内战后(前57年),那么汉朝内部处理季都等人的同时,汉军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前57-55年之间展开的。

从汉朝前边的作战规律看,郑吉在解忧刺杀失败后赶到先解围,然后屯田积谷。后边的夏天常惠的3校尉军队,屯田校尉,戍己校尉,伊楯都尉等地方的西汉屯田军主力可能会陆续通过吐尔尕特口岸开赴今天比什凯克附近地区(吐尔尕特口岸官方主页上都有历史上是汉朝重要口岸的介绍)。辛武贤的1.5万人是预备队,可能是因为汉军西域军主力长时间逗留中亚,朝廷担心新疆东部空虚所做的军事调动。复为破羌将军也能说明问题,汉军的将军名字普遍以作战目的地命名(比如贰师将军,浦类将军,度辽将军等),如果辛武贤是攻打乌孙的,赤谷将军一类的更合理些。

那么时间顺序也就理顺一下。解忧刺杀 前59-58年发生。 狂王泥靡刚被亲匈奴势力推到王位上,屁股还没做热。汉使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送侍子是假,按照宣帝密旨,刺杀泥靡是真,本来打算趁泥靡立足未稳,刺死他然后让元贵靡继位。结果行动给搞砸了。

前59-58年, 郑吉率领军队解围赤谷。这期间汉朝采取安抚策略,刺杀被说成是解忧公主的个人行为。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做样子给乌孙人看也是宣帝的意思。当时匈奴威胁还在,汉朝还不想大动干戈。但有2手准备,屯田和增兵已经开始。

前58-57年,赤谷屯田,后勤准备。

前57-56年,匈奴大内战开始后。汉宣帝决心彻底解决乌孙问题,政策转向。奉旨慰问安抚狂王的使臣基本都杀了。常惠率领汉军西域军主力经过今天的吐尔尕特老口岸(东经75°23′,北纬40°30′,海拔3800米,是汉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外链出处)开赴楚河平原地区,汉军兵力规模可能4-7个校尉左右(2.5-4.5万人)。加上亲汉的和效忠解忧公主的当地乌孙兵力,军事优势就有了。战斗打响,辛庆疾立功了。

前55-54,大规模战斗基本结束。乌孙亲匈奴势力撤退到山区打游击。汉军兵力不足,难以彻底剿灭。这时候分国方案就出笼了,双方肯定要讨价还价一下,上甘岭一类的小战估计也难免。辛武贤1.5万人在前54年作为预备队被部署到敦煌,也是用来威吓乌孙抵抗力量的。

前54年夏秋,双方谈判完成,乌孙亲匈奴势力接受战败现实,自请小昆弥。冯瞭亲自回长安朝见汉宣帝,盖章,办手续。这个时候,安息的求救使节也来了。也许安息求救使节就被冯瞭带回了长安。

前54年秋,克拉苏11个罗马军团大军越过幼发拉底河,罗马东征安息战斗打响。罗马顺利占领大片安息土地,安息军队没有像样的抵抗。

前54年冬,宣帝秘密下诏书给赤谷汉军远征军,救援安息。乌孙分国正式方案暂缓公布(担心方案公布引发反弹)。

前53年冬春,赤谷汉军2-3个校尉部队秘密西行(应该还有2-4个校尉的军队留守赤谷),前53年1-2月,汉军开始6-7千里的行军。行军路线先经过西域属国大宛,接着进入安息境内。在木鹿(Mary)被安息东部诸侯苏莱娜家族的人接应,进行几天休整,更换服装等做些掩饰工作(所以木鹿有木鹿造武器击败克拉苏的说法)。学习欺骗罗马人的少量安息西部语言(卡莱战斗中的顶不住了,快跑一类的),其后在苏莱娜引导下在3-4个月时间里抵达卡莱。6月9日,罗马11个军团在一个下午的正面战斗中被1万所谓苏莱娜私兵彻底击败,克拉苏战死。

前53年夏秋,宣帝得到战报后公开乌孙分国方案,让冯夫人回赤谷宣布。解忧之子掌控6万户,控制赤谷。原亲匈奴势力4万户。

前53年秋冬-前52年,乌孙亲匈奴势力对分国方案不满(有所反复。汉军远征军返回后又进行了一下弹压行动。(悬泉汉简里有冯夫人不停换马往来的记录,应该是形势有变,再回长安汇报)。

前52-51年

后乌就屠不尽归诸翕侯民众,汉复遣长罗侯惠将三校屯赤谷,

因为分[COLOR=red]别其人民地界,大昆弥户六万余,小昆弥户四万余,然众心皆附小昆弥。[/COLOR] 元贵靡、鸱靡皆病死,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公主与乌孙男女三人俱来至京师。是岁,甘露三年也。

汉朝彻底处理了乌孙问题(可能又发生了比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亲匈奴势力的主力被彻底歼灭,亲汉势力也遭遇了重大损失,所以后来致支单于崛起的时候,乌孙就没任何抵抗力)。解忧公主的使命完成,请求返回。

前49年,公主回到长安。汉军远征军主力,应该也撤回了。

通宝推:风中乱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