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经济随想 -- 关注趋势

共:💬135 🌺292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思考2

前边说到90年代改制的国企主要是地方国企主力,不但承担大量社会职能,还因为种种原因低估了企业的净资产。结果改制后企业主裁员降薪,还享受5年内的税收减免优惠,立刻造成地方政府的执政危机:税源没了、社会责任增加了、还有大量无业人员。也说是说,第一次改制是人为地制造出第一批资本家,而成本由全社会共同承担。当然,亮出来的口号冠冕堂皇:卸包袱。这方面东北吃亏最大,我就不多说了

享有如此优惠的企业主当然如鱼得水。90年代初时万元户还是了不起的概念,但到90年代中后期就默默无闻了。同期,80年代设立的乡镇小集体小作坊因市场准入限制无法打入异地市场和原国有采购网,除了沿海地区及时转向外贸幸存坐大外,中西部地区的小型企业体纷纷倒闭,又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不稳定,内需内场进一步缩小

我在这里不负责任地猜测一下:当时朱不顾一切加入WTO,也许是走投无路后的求生之举

我对这一阶段改制的不解之处是:

我们经常批评俄国国民分得股权后低价卖出损害自身权益,可我国的运作却是赶国有工人净身出门,比俄国还残忍。而且其中耍了个小花招,先改固定工为合同工临时工,再减薪不同意就解聘,温水煮青蛙,由不得不从。既然我国还扯社会主义的大旗,当时完全可以将职工安置得更人道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的主政者骨子里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思想,完全没有一丝一豪将工人当作“主人翁”的意识。

个人认为,改制的指导思想是清楚的:政权稳固-国家经济运转-基层经济单位用命-利益共同体-赠送国有财富-私有。而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整体,被抛弃了。其后法轮功的兴起,各地群体事件,大都与工人失权失利有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