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杜拉拉升职记》与中产阶级幸福观 -- 达闻奇

共:💬92 🌺17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中产阶级的悖论

中国的中产阶级既没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也没有历史传承,既没有文化的指引,也没有心灵的栖息地。因此他们过着一种非常表面化的生活,用不断更替的幻象来缓解内在的紧张。

中产阶级全面拷贝西式文化与价值观,容易出现生吞活剥和食洋不化的现象。我们在这里暂不拿中国中产者与西方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仅拿他们的生活观来推理一下,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悖论。

以西方为引领的现代性包含两种成分,一种是普适的,一种是西方所特有的。这里所说的“普适”不是普世价值,而是指可为一切人所用的文明成果,比如器物,比如科学技术,比如一些管理制度与方法。但有些是西方独有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套用,很可能出现排异反应。

有些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者西方模式即普适,不少西方人自己也这么想。这仍是西方中心论在作怪。有些东西并不是西方的专利,只是因为他们率先进入了那个阶段。

迅速拷贝西方的文明成果,确实容易体现所谓“后发优势”。但这种亦步亦趋式的拷贝容易造成悬浮的“天花板”状态,既无根基,也无目的。况且,西方模式是否可持续还是疑问。

过去中国中产者的简单生活目标就是“像西方那样生活”,但一场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看上去很美”的西方模式其实未必有那么美。西方自己在经历痛苦的结构转型,当然无暇顾及中国中产阶级的信仰幻灭。中产阶级非但不是社会的稳定器,它本身就在产生不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来说,《杜拉拉升职记》的意义在于给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一种心灵慰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