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对浙江经济为何先飞的思考(一) -- 方解石
为了更好的分析浙江经济发展的过程,我想先请河友们不厌其烦地读一段文章。该文中将浙江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段,我想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比我乱七八糟的分析和猜测一通好多了。
http://www.yuloo.com/news/175745.html
1979-1982年,浙江以全国经济调整为契机,以补偿性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大力发展传统轻纺工业,实现了浙江工业的全面复兴。从1979年起,将物资、能源、资金和劳动力向轻纺工业倾斜性分配和调整,并以其发展为先导,推动了浙江工业化进程。1979至1981年,浙江轻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0%,比同期重工业年均增长率高出8.9个百分点,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60.2%升至65.1%。乡镇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初步发展,农村工业产值增长1.5倍,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6.3%上升到23.2%。凭借轻纺工业的超前增长和农村工业的迅速起步,浙江工业企业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在全国脱颖而出。1979-1982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6%,比全国平均高出9.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全国首位。1980年增长率更是高达33.3%,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份额,由1978年的2.9%升至1982年的4.0%,在全国各省市区的位次由第15位升至第11位,平均每年前移一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从1979年的35.3%提高到1982年的37.4%,并在1980年超过了农业。
1983-1989年,根据改革进程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浙江及时调整单纯依靠传统轻纺工业增长的倾斜战略,将工业发展立足于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循环,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加工型产业结构,1988年进一步扩展为“国际大循环”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在经历了1982年的短暂低谷之后,浙江工业增长速度迅速回升,到1985年增长率高达35.0%,形成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个高峰。从1983年到1988年,浙江省工业年均增长率达20.8%,比同期全国增长率高出7.4个百分点。浙江工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跃升至第7位。从1983年起,农业占GDP的比重降至1/3以下,工业比重持续稳定在40%以上,工业已成为浙江经济的主体,标志着浙江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这一阶段,伴随着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农村工业化勃兴。浙东北地区社队企业(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这几年达到高潮。个体、私营工业也开始发展,在浙西南出现了农村专业市场和家庭工业相结合的工业模式。1984年非国有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国有工业。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既成为浙江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力,也成为浙江市场发展的重要催生力。8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机制的变化,工业结构以发展家庭日用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为主导,传统轻工业向现代轻工业升级,重工业向加工业和新兴产业调整。同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资的利用和技术引进,也大大加强了浙江工业的管理和技术基础。
三年治理整顿期间,相对于其它地区,浙江工业增速回落时间较早,回落幅度较大,回落持续时间较长,引起各方面的关注。1990年浙江工业在全国工业尚未回升的状况下先期增长,1991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升至18.4%。浙江工业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较大的考验。
1979-1991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从55.6亿元增加到43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3倍。工业总产值从158亿元增加到1801亿元,年均增长20.1%,增幅居各省市区首位。工业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15位提高到90年代初的第6位。农村工业总产值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6%上升至1991年的48.3%,接近半壁江山。
(二)1992-2001年,全面工业化阶段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思想观念的解放和条条框框束缚的破除,为整个工业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浙江再次掀起工业化高潮,工业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规模、结构、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八五”中后期,浙江工业抓住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机遇,实现跳跃式发展。以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为契机,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利用外资的成倍增加、使浙江省再次掀起了工业化高潮。1992-1994年,农村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46.7%、73.8%和57.2%;农村工业总产值占浙江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1年的48.3%迅速提升到1994年的63.5%,对浙江省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89.3%。农村工业化高涨促进了浙江省工业跳跃式增长。1992年浙江省工业增加值增长26.6%,1993年增长35.3%,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增长纪录。针对全国性经济过热和经济秩序失调等问题,1993年,中央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1994年起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开始平稳回落。由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式掌握较好,没有出现以往经济调整中的大起大落。1995年,浙江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46.3%,工业总量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4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1%。
进入“九五”时期,浙江工业在适度从紧的宏观环境下运行,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增长质量逐步提高。1998年,面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浙江应对挑战,把握转机,迎难而上,实现了工业增长目标。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1.1%,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税净增25.3亿元,居各省市之首,利润总额占全国的1/10。1999-2001年承接企稳回升势头,工业继续稳定发展,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在这一阶段,浙江工业化进程向更高水平推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产生较大转变;二是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工业产品出口和利用外资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三是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四是工业增长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一步创新,企业技术进步稳步推进,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初,浙江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2001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6%、5.8%和38.6%,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1%;全社会劳动力中,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达66.6%。这些标志着浙江工业化进程已处于中期阶段。
(三)2002-2008年,新型工业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顺应这种变化,省委、省政府及时调整工业发展战略,浙江工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2年,中共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构筑产业新高地”的目标,要求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围绕提升产业、扩大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服务业;围绕建设“数字浙江”,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些目标和要求,为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了基本框架。党的十六大以后,省委、省政府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结合浙江实际,做出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有浙江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决策。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浙江工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作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主体的浙江工业,逐步走上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2002年以来短短几年间,浙江工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一是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经济发展有新的突破;四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浙江工业向又好又快发展方向迈进。2003-2007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5%,成为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尽管受到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企业通过改善管理和经营方式,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和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21.1%和22.9%。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7
🙂对浙江经济为何先飞的思考(三) 6 方解石 字1752 2010-04-17 22:35:20
🙂水路运输有这么重要吗 1 假日归客 字540 2010-04-18 00:51:59
🙂但是如果你在内地,尝试下收费站 2 方解石 字649 2010-04-18 02:06:37
🙂对浙江经济为何先飞的思考(二)
🙂机械加工业当然不是浙江挖掘到的第一桶金. 月色溶溶 字200 2010-04-17 22:09:34
🙂你反应的真快,我还没有整理完思路你就来了 方解石 字44 2010-04-17 22:12:43
🙂正到处逛呢. 月色溶溶 字0 2010-04-17 22: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