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闻】炒油炒到MARGIN CALL,中国航空石油(新加坡〕申请破产 -- 西风陶陶

共:💬30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耐人寻味的中国航油事件

耐人寻味的中国航油事件

● 谭蕾

  中国航油到底怎么了?它亏损了9个亿,到底是谁的错,问题又出自何处?

  在普华古柏会计公司的调查报告还没有公布前,谁也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是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吗?其实,行内人都知道,它只是一种对冲产品,许多石油贸易公司都利用它来降低油价起伏对业务的风险。

  用最简单的说法,石油贸易公司可以通过出售期权来获取资金,比如说A公司用1元卖出共1000个期权,它可以从投资机构那里得到1000元现金;假设期权行使价格是40元,买下期权的投资机构可以在期权到期,当油每桶价上涨到40元的时候,向A公司以每桶40元的价格购买石油,但如果当时的市场价是50元,A公司就得蒙受1万元的亏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以中国航油来说,在一个月期间以每桶45美元开始一路往上卖空到55美元,如今油价已回跌到45美元以下,如果能在目前这水平盖盘,亏损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而且可能还有些小利润,可见这种波动千变万化、盈亏在一线之间的市场,风险之大往往超乎常人所能想像的。

  目前,在亚洲石油期权市场出入的投资机构包括:摩根士丹利、法国兴业、里昂信贷、花旗银行、高盛等等大型跨国金融集团,近年在衍生产品惨败而归的故事就有:澳洲国家银行今年1月在货币期权市场亏损2亿5200万澳元;南非航空在货币对冲市场损失7亿美元;2002年2月爱尔兰合众银行亏损7亿美元。

  据悉,中国航油同法国、日本和美国金融机构组成投资银团,出售石油期权(options)获取资金扩展业务,很不幸的是,今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节节上升,远超过公司原本的预测。

  此外,由于这项交易是场外交易(OTC),它的风险也比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产品风险要更高,不过,它的好处是灵活,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洽谈条件。

  除了中国航油,在新加坡从事石油现货和期货交易的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还有中化集团、中石化和中国石油。

  只是,作为新加坡的挂牌公司老总,也是中资企业协会的老大的陈久霖特别的幸运,不仅保持非常高的“曝光率”,也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风险机制没启动

  如果以母公司的背景、资产和历史相比,中国航油远逊色于这三家集团,不过,从亏损9亿元的数目看,中国航油显然比其他同行获得了金融机构更多的信用认同,盘口非常之大。

中国航油有一个由专职风险管理主任和高级分析控制员组成的队伍,它们应该懂得游戏的底线在哪里?不久前,在香港的一家中国公司就因为3500万美元的衍生产品亏损而被国资委通报。但很明显的是,当中国航油在“流血”的时候,公司内部的风险机制完全没有启动起来。此外,总公司的董事部也完全没有人过问属下公司“受伤”的事情,从某个角度看,这也许同陈久霖也是集团副总经理,同时也是上市公司总裁的双重身份有关吧。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国内市场的航油价格是由国家掌握的。

  中国航油的母公司就在它的网站上透露,“自去年8月以来,中国国内市场航油价格一直没与国际接轨,今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达到59%,而国内市场油价只上调了两次,涨幅仅为27%。为国内航空公司提供航油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大约承担了24亿元(4亿8000万新元)人民币。中国航油也以大局为重,承担上亿元销售价格倒挂造成的损失。”

  假设排除任何人为因素而导致中国航油今天的局面,看来这位在中国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也正在中国清华大学修读法学博士的陈久霖,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上颇有心得,但却低估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高度风险,抑或是当他看到的时候,已是大势已去?

  其实,当“股市”、“期货”、“期权”、“对冲”这些字眼在中国开放大门之后,才逐渐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对于国际金融市场和产品的运作,中国有几代的学子都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在纽约、香港、伦敦和新加坡市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不断的在支付学费,也让自己和所牵涉的人和事,付出了惨痛和沉重的代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