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杨氏宏观经济学之市场论―曼昆忘了告诉你的知识 -- 无聊的海上闲

共:💬174 🌺334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好文,探讨

先八卦,兄台为何用大卫这个名字?俺也姓杨,本家!

兄台从根本上探讨市场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从根本上破除“市场=公平”这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公理”性的假设。这个问题多年前我也有很多思考。

顺着你的思路,你的SPT模型,BS模型和RMJ设计有一些粗糙,缺乏联系。在下不才提出一些建议:

1. SPT模型是一个离散化的模型,只有SPT三个离散点。其实在抢劫、(公平)交易、自生产之间,还有很多连续点。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花钱买了东西的人会骂一句:简直是抢劫啊!其实你后面的RMJ就是在描述这个事情,但你没有讲透。

2. 可以将RMJ设计成一个取值[0~1]的参数,而抢劫和自生产就是这个参数的两个极端值0和1。在这之间的任何参数都是市场交易,反过来自生产和抢劫就可以理解为交易的两个极端形式。

3. 对于交易双方,RMJ甲方+RMJ乙方=1。双方任何取值不是0.5的交易,就不是严格意义的公平交易。一方在交易中的获利必然压倒另一方。

4. 严格意义的公平交易(RMJ=0.5)是很难存在的,而0和1两个极端值也是很难出现的,这样就正好迎合了你的静止和运动的类比。就如同李政道给毛泽东演示对称,0.5是对称点,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对称点。

5. 公平交易本身就如同物理学的匀速直线运动一样,是一个理想假设,B-S模型就是一个连续模型的非常态离散点。

公平的交易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交易双方有对等或平衡的实力,否则,强势的一方会放弃公平交易方式而倾向采用抢劫方式。

也就不必拘泥于字面上的公平交易和实力均衡。实力的对比和RMJ是正相关。公平交易向抢劫不再是离散跳跃,而是连续滑动。相对均衡的实力可以造成相对公平的交易,比如说(0.4~0.6)之间。

6. 综合这个模型,杨式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就是:任何交易的参与方,都是本着取得有利于自己的最大RMJ。这也就是你最开始的抢劫优先假设,但把抢劫优先改成高RMJ偏好。由于文明进步分工的存在(如风中虎说的),抢劫自生产两个极值只有理论意义了。而由于人性,高RMJ偏好假设是可以被普遍接受的。

7. 传统西方经济的“自然人”和“看不见的手”假设后面,还有一个“社会效益”的假设。即人人自私,但社会效益增加。这可以理解为在物物交易的时候,没有严格意义的买方和卖方,整个市场的均衡RMJ=0.5。有人占便宜,有人吃亏,但综合起来是均衡的(大体如此,细节再议)。

8. 在钱物交易的体系下,出现了买方(出让货币)和卖方(接受货币)。当信用货币(你的杨式货币理论)作为交易的一方时,交易就不得不考虑第三方:铸币方。这时RMJ甲方+RMJ乙方!=1,RMJ甲方+RMJ乙方+RMJ铸币方=1,就是说铸币方不用参与交易就可以参与利益分配。这个时候模型需要引入货币理论进行重构,RMJ铸币方与通胀程度相关。单纯的市场(仅包含买卖双方)整体也不再均衡。(细节再议)

9. 我知道北航的韩德强写过一本书:《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竞争经济学》。他用竞争经济学来描述非公平市场经济,写的不错,但没有很多量化模型。这种理论离主流太远,根本不可能入主流的法眼,诺贝尔更不要想

10. 兄台的杨式货币理论也很好,兄弟我一直在等你的更新。尤其是想看引入负债经营、信贷消费和虚拟经济等等后的杨式货币模型。

11. 如果兄台愿意专心构建杨式经济学的话,不妨把你的经济理论货币理论应用到投资领域。既可以获得收入,也可以验证你的理论,如果你对自己的理论有信心的话。

思路太发散,见笑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