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时知青无论自己还是家庭,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回城。所谓磕头送礼也就罢了,伪造病情可是真的,目的就是办病退。

大部分人随大流是因为没办法,每年病退困退是有指标的,势必不能都成功,但这个可不是“随”,确切地说,对知青们来说,是拼死抗争得来的 -- 当时知青回城已经势在必然,但办与不办,何时办,怎样办,对官僚主义习气严重的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大问题,结果就是各处知青的抗争风起云涌,没有政治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权利。

嘿嘿,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敢说为了自己,为了私,那真是把脸都撕干净了。

您接触知青多了就会明白,那是一批真正什么都明白了的人,世态炎凉,白云苍狗。

不过,他们心底有深深的悲哀。我认识一个知青已经在北京商委作了很高的职务,和我说心里话(因为是父子两辈的交情),说自己在新来的大学生面前是怕,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又没有学历,又不懂外语,发展是发展不过人家的,只是社会经验好,所以懂得怎么给人家穿小鞋,怎么挡人家的路,才能保自己的路。

你以为他愿意这样啊。但他这一辈子,还能怎样?

大部分知青的命运还不及他,在今天的社会大潮中,你说他们优势何在?大城市下岗中,他们的身影最哀痛。

还要歌颂他们,这不是打人家脸吗?

至于留下的知青,北大荒,新疆,有的是因为夫妻都在那里,按政策给一点优惠留下,子女可以回城,又是新的天涯分离,你以为他们不痛?还有的是和当地人结婚了,那就真的动不了,他们真的愿意吗?

回忆惨痛的过去,不是为了找谁算帐,那个时代谁都有责任,算不清。目的是不要让悲剧重演。而不让悲剧重演,是我们和我们后代的责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