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周秦引弓之族 -- 狂草舞茅

共:💬62 🌺7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内容上的商榷

“周公是行事不避责任的人,很高调,所以成王的确产生了疑心,周公辞职避难东国。”——这段老兄可能是误解了,不过责任不在老兄,是古人就没说清楚。这事的原文是《尚书·金縢》:“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孔颖达疏:“郑玄以为武王崩,周公为冢宰三年,服终,将欲摄政,管蔡流言,即避居东都。”其实这完全了误解了“居东”的含义,把“居东”当成了避祸,错。

第一,武王去世后,周公摄政,面临武庚和三监之乱,一个负责的政治家根本不可能有闲情避祸,而是要抓紧时间镇压叛乱——周公不能避祸。

第二,周公摄政,实际上就是称王,而不仅仅是宰相。作为大权在握的摄政者,年幼君主的猜疑根本不会影响其决策(参考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周公无需避祸。

其实对于第二点,先秦学者基本都有统一认识,只是汉朝以后,学者们都生活在君主集权制度下,不能或者不敢道出历史事实,只能把周公的位置从事实上的君主降格为宰相,即“冢宰”,才会将错就错认为“居东”是避祸。

其实,考证事实,“居东”很容易解释清楚:周公率军东征平叛,自然是“居东”;而且根据史料,周公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就是说两年内,平定了武庚和三监之乱,把叛乱的祸首制服了,正好和“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的记载严丝合缝。

所以,历史真相应该是:武王逝世后,传言周公将不利于成王(我认为这未必是流言,可能确实有人认为面临艰难局面,年幼成王不足以执政,希望周公能称王),成王肯定听到了这种言论,但是此时年幼无权,无可奈何——这点可以从《尚书·金縢》中得到验证:“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很快,周公率军东征,即“居东”。二年后,叛乱祸首伏诛,成王也发现了周公为武王祈祷的金縢,于是误会消除。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