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建立中国经济的“操作系统运行手册” -- 陈经
美国之所以诞生了不少车库企业或者几条人枪的创新型企业,与他本身在互联网领域的统治性地位和经济实力是有关的。
新技术企业是踩在多少同行尸体上产生出来的有谁统计过?
这些同行所产生的产品或者技术,就一定是一无是处的吗?
这些倒下者在生存周期内消耗了多少相关资源(资金,人力和教育投入)?
举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Palo-Alto研究中心,我们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图形图像相关的技术很多都是从那里来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家boss施乐的没落。
仙童公司,它分流出来的人员几乎垄断了通用CPU领域,但是它本身已经成为历史了。
有关信息技术创新的话题,我认为主要需要关注这些特点:
1:互联网使得知识可以传播给任何一个想接受知识的人。
2: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活动相比于其他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所需的物质资源更少。
3:国际政治经济造成的分工
对于1,想要进行任何创新活动,没有知识是不可能的。一个文盲肯定不可能去写一段程序。不过只要肯学,借助于老师,还是能变成优秀的程序员。互联网应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和最懒的老师。最好的,因为它无所不包。最懒的,因为一切都依赖于学习者的主动性。
对于2,正如大家都提到的,只需要人+电脑就可以了。比起来,如果你想设计一个新的机械,要去买工具,要去买钢材。如果你想做化学方面的创新,一套烧杯试管总是要的。这也是我认为,生化基因技术不可能像当年信息技术一样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别的不算,依靠个人积累的话,连做实验的条件都不可能具备。没有这个,连vc的面都不可能见到,更别提能拿到足够的启动资金了。现在的新能源概念同理。
对于3,国际政治经济造成的分工。如果把社会福利作为标准,大致可以划出几个集团,美国是第一集团,欧洲是第二集团,以日本及四小龙代表的第三集团,中印的第四集团,广大不发达国家的第五集团,最后还有一个独立的资源生产国集团,包括俄罗斯,海湾国家,巴西,阿根廷,智利等。把这些国家的“创新能力”按照从高到低排个序大概也是一致的(俄罗斯相比起来比较特殊,由于能够吃前苏联的老本,比同样是资源生产国的其他国家更高)。如果用汽车的生产线来做个比喻,只有汽车设计师和机械工程师才需要创新。生产线上其他岗位的,如送料的,钣金的,装配的,扫地的都不用创新。而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中,设计师和机械工程师就是美欧所扮演的角色。原来日本只是装配工,做的好了现在升级到工头和技术员这个级别了。而装配工的角色改由中国承担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讨论】关于日本后来消失的20年之缘由思考探索 5 大Q 字649 2010-03-23 06:14:58
🙂回路西法先生 12 海星 字1128 2010-03-23 07:06:24
🙂Innovation的确是个难题 1 大Q 字815 2010-03-23 07:54:52
🙂innovation是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的
🙂有点收获,大家看看有没有可能这么解释 4 大Q 字1250 2010-03-23 09:35:30
🙂美国人在搞个人电脑的时候, 1 粗茶淡饭 字630 2010-04-03 08:52:06
🙂中国和日本的差异应该是在起点。 海星 字544 2010-04-04 23:31:44
🙂【讨论】 海星 字316 2010-04-05 19: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