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书笔记】IPCC究竟讲了什么?23 气候模型 -- 橡树村

共:💬88 🌺17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数据公不公布要看情况,

做气候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日常的气象资料的数据,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从卫星资料到常规雷达,到探空等等基本的观测数据,再到模式分析场,最后是模式预报结果,一天之内全球产生的数据量都是以 TB 为单位(我估计的)来衡量的,而且格式、获取的渠道都非常复杂。举个例子,整理好的分辨率一般的全球分析场资料,一年就可以达到 TB 量级。而没有整理过的真正的原始观测资料,来自于全球上千探空和雷达站、上万个地面站、几千个因不同原因投放到大洋深处的浮标、各种因各式各样原因参与观测的船舶与飞行器、百十个太阳同步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为它们服务的规模庞大的卫星地面站网络……这些数据,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不说(从最先进的卫星成像设备到上上个世纪就已经在使用的水银温度计/表……),连数据的格式都精彩无比。专业人士究其一生都不一定能明白其中十分之一,我真不知道这样的超“原始”数据让普罗大众看懂要到哪一辈子。

公开是没什么问题,但是估计也别做其它事了,钱和时间全花在存储和带宽上(这还得感谢日新月异的 IT 技术),也仅仅是开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目前为止,只有 ncep 向全球开放了部分的资料( ncep 事实上是目前在这一方面工作做的最有成效的机构)。用通常意义上的词汇,那人家不是一般的有钱(或者说是烧钱……)。

但即使有钱如 ncep 也无法做到让公众有效的利用这些数据。缺乏相关描述文档、数据格式与观测标准的不统一、各种数据分发手段与渠道的不一致都在制约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而且 ncep 提供的这些数据也不是“原始”数据。

事实上一般比较“民科”的应用,像国内一些人自己转的模式,大都是以 ncep 提供的各种数据为基础的来驱动的。很多讨论也都是基于 ncep 提供的数据的。但那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众”有兴趣并且可以做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