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第一次与死刑犯的较量 -- 老引北京

共:💬661 🌺435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生命中有的坎是无法绕行的1

96年的8月21号上午10点,我向往常一样,看着出站口拥挤的人群滚滚而来。人们选择汽车,地铁,出租。在广场开始四开来。。。

有三个结伴而行的男人显得有些突出,一眼看去三人是那样的不搭调?

一个老头大约50来岁,典型的艰苦农民,一个18,9岁的带付廉价的眼镜,向个高中学生。最后是个30左右的汉子。

我和他们迎面走到一起,问;

干什么去啊?

找工作

一起的?

火车上认识的,一起去找活儿

我指老头

您请。。。

道理简单,着装是淳朴的贫瘠地区农民的打扮,要问,有可能还是个老光棍子。

把剩下两位请进岗亭,再问带眼镜的。是个农村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想出来闯闯。告诉他;到崇文门三角地三八劳动服务公司怎么走。请。

临走我还玩笑似的给这年轻人一句衷告;

以后出门儿心点儿,别跟什么人都在一起。比如这位〈指那个30岁汉子〉他就可能杀人。

没想到此话成真,后来的故事那汉子还真背着有人命。

您要问俺出此话怎么个来由,是那汉子的眼神啊---那眼神好似暴风雨来临前的云层,黑森森的让人恐惧。

这汉子没身份证件,带回所。报地址姓名,一查没有。再报,再查。。。反复几次都是假地址。到天黑了,汉子干脆来个;

我从小流浪,没爹没妈,没家!。

应了那句话---石头缝蹦出来的!。

别说我们还真没少遇到过这样石头缝蹦出来的。记得那年别的民警查到一位身带改锥的汉子,内衣还是囚服〈监所带号的衣服〉回答是;从小流浪长大,没亲人,没户籍。结果那位收审几个月,只字不吐。到最后把一条腿用手扣感染了,他把伤口处再放上个死苍蝇。那条腿肿的迅速成“象腿”了。结果后来一帮警察眼睁睁看着“象腿”坐地下一点点挪出公安局大门,挪进了人流,永远的消失掉。真是---不要问我从那里来,也不要问我到那里去。。。

在那样的时候,俺心里总在感叹生命力的顽强。

我记得小学学过句成语“望洋兴叹”。咱楞给拽到这里,把拿不下的对手叫“望贼兴叹”,咱把这个叫做“望腿兴叹”吧。

“望腿兴叹”的活儿咱还真没干过。行业互相之间都讲究竞争,警察行业里面拿不下对手一样没面子。审问即如此,一级一级都象拧毛巾似的,谁都想拧的一滴水不给别人剩下。

那年代不说真实姓名地址的有收容审查甚至劳教审查一说。俺们在车站遇到都是“干拍”,试想哪个说真名罪过都小不了。可俺也确实从没有把“无名氏”上交预审科的。。。

流浪长大的孩子在我们的社会有没有呢?别说,还确实相当数量的存在。我们叫“小盲流子”。这应该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时光越是往前推越多。形成的原因方方面面。俺形容流浪的孩子象那跋涉在原始丛林里的孤独狼崽子,要随时提放被其他动物吃掉,而且要不顾一切的掠食,基本没有道德感和同情心。那样的孩子很多会出落成十恶不赦的恶狼。很多系列杀人凶徒都是出自“小盲流子”。这个话题咱且按下不表。

鉴定是不是流浪长大的人在有经验的警察眼里是很简单的事---脱下衣服看发育。从小流浪环境里的人明显营养不良,即肌肉松懈肤色发暗。伴随着重叠的累累伤痕。正常健康家庭出来的肢体白净,饱满。即使贫困家庭依然如此,无非手上多些老茧而已,着阳光的地方晒的黑点儿而已。

到晚间俺和这个汉子的较量开始了,这场较量今天想起来俺内心还带着深深的愧悔。

通宝推:喜欢就捧捧场,观望者,小豆豆,龙驹坝,萨苏,山远空寒,渡泸,kmy18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