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客观上看,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是政府岗位不足的结果。
农村真的需要这么多青年做体力劳动吗,看来未必,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知青给农村人民带来了知识和思想上的提高。
不同知青的经历随地区,个体的不同差异很大,但从知青最后基本回城来看,上山下乡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不同知青的主观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劳动艰苦,劳累是被普遍确认没有疑问的,但一部分的知青的“浪漫”回忆是后来的加工还是当年的真实感受呢?目前看来两者皆有。
有人提到,当年一代在文革时的热情至步于913,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热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又有多大呢?
我这周有一个会议,暂且回复到这里,感谢大家给我母亲经历的献花,下周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祖父母在解放前后的故事,这里我又想到龙应台的《大江大河》了,也许河友们可以分享一些各自的故事,汇成大陆的《大江大河》?只是个想法,嗯。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相当英雄,就要踩别人,这很恶劣 燕庐敕 字80 2010-03-23 02:05:50
🙂有收获啊! 无事忙 字108 2010-03-22 20:49:40
🙂这里是题眼 3 燕庐敕 字107 2010-03-22 20:28:59
🙂看了回帖和推荐的资料,我的感觉
🙂我虽然不了解楼上贴子说的对不对 1 天涯无 字137 2010-03-22 14:40:57
🙂这就是传说中的“洗脑”? 4 zorin 字344 2010-03-22 12:20:28
🙂-- 系统屏蔽 --。
🙂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 大熊甲 字415 2010-03-24 18: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