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 wqnsihs

共:💬1801 🌺5377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还可以继续发展吗?

回牛得很:

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国还可以继续发展吗?

转向中西部?但是从目前来看很难转移(纠结呀!);

转移到国外?更难!!!

春节期间,我回了一趟处于中部的老家。我发现老家的农村这些年经济有所发展,就是小城镇基本上新盖或者新装修了一遍,农村新楼房占居住面积的80%以上了,解放前建的老房子基本上被废弃了。

本地的国有小型企业早在90年代就基本上全部倒闭了,目前主要是新建立的许多小型矿产企业(老家有一些小矿资源,但是不适合大规模开采)和商贸企业支撑着全县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小工厂,主要是为小矿们做配套或者是为本地服务的生产水泥、石灰、河砂、砖、水泥预制板的建材厂,本地工矿商企业就业人口占适龄就业人口的大约50%,其余50%基本上都出外打工、经商了。

但是,出现了金字塔型的贫富分化严重,穷的还是大多数而且很穷(所以还是得出来打工,没人出来打工的农村家庭往往是最穷的,从这点上我也质疑所谓“民工荒”)。

农村、城市还有一些没有固定职业(也不从事农业)的中青年闲散人口,不过往往是各级流氓或者啃老族,大约占这个年龄段的2-3%左右。

最有钱的往往是两种人:政府乡级及以上官员、较成功的商人。

举个例子,我老家的农村教师、低级公务员大多是大学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多一点,从月薪数字上看还不如我深圳厂里的普工。

而我的老家还是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处于中等状态的,应该比中部贫困地区、西部地区好点。

这说明中部、西部还有低价人力资源空间,另外中部地价、厂租便宜很多,农村在国道旁的耕地(真是良田,重申一下)每亩2万元,老家县城的商品房1300元/平米,地级市的商品房2000元/平米,适宜低利润率的低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应对现在沿海所出现的地价房租高涨、人工猛涨和全国范围内面临的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导致利润跌至亏损边缘的处境。

但听曾经把工厂转移到越南、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地的大陆、港、台的客户、朋友说,当地工人勤奋观念、文化素质、效率远不如中国,当地又缺乏配套产业群,物流条件又不好,很多在当地开厂后又关掉回大陆继续开。台湾当年的南进政策也是失败的

但是在中国中部地区开厂,有几个制约因素:

缺乏配套产业群;

缺乏市场或者远离在沿海地区的市场;

物流体系不发达;

新一代民工不喜欢落后的家乡的生活环境,觉得繁华的沿海、大城市更好玩,大多不愿意留在本地就业;

政府各部门的官员甚至低级公务员敲诈民企严重,——这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在老家经商的亲戚说,凡是大盖帽(泛指各类公务员)都会来要钱,不给就找借口罚款,每天的精力不像我们主要放在客户、管理上,而是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精力用在应酬各类官员、搞好政府关系上;另外生意最成功的本地商人往往是做官商勾结的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或者做供应政府部门、承揽政府工程的生意的,但是这些最成功的商人私下里告诉我,他们的利润最多只能拿到一半,另外的大头得给各级官员,因为我有些亲戚就是做这类生意的。

从这些情况看,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也很难转移到中部,有些把工厂转移到中部的朋友说,整体运营成本并不低于在沿海,单纯从同行的商业竞争上并无好处,甚至有些想搬回沿海,有些只是为了去享受一些政策优势的(例如银行贷款、更容易获得一些技术企业里的高级资质证书等、觉得内地地价会涨去借建厂圈地待机再卖...)。

低技术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产业转移快到不得不进行的时候了,但中西部难去,国外更难去,何去何从,敬请忙总和各位网友指教吧,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