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贵人相助,平步青云:八十年代江泽民在北京的一些往事 -- 起轩

共:💬58 🌺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就江泽民的履历说几句:

起轩说有人对江抱有好感,所以,对于起轩的之于江在八十年代还是科长的历史表示不感冒,其实,就我自己而言,对于江无所谓好感也无所谓恶感,参与争鸣的其他朋友我相信也都是如此。当年海外为之欢呼的乔石、李瑞环、朱槠基等人一旦走到江的位置上去是不是比江做的更好?在现行体制下我以为不太可能。所以,这也是我比较反感海外一些人逢江必反的理由,不过这和江在八十年代做科长还是处长无关。

起轩说江做科长的事情来自于一机部的老人们,说穿了,这就是私人的回忆,回忆录不是法律依据,充其量是人证,人证之外还要有物证,某种意义上,物证比人证还要重要,比如当时的文件等,金文明反击余秋雨时为了证明自己担任过《辞海》的编委,就出示了当年任命他的红头文件,而参与辞海编写的一些人回忆并不认为金文明就是编委,最后,文件出来之后,大家都没有话说,余秋雨也不讲了。这就是最有利的证据。而目前新华社授权发布的江泽民的履历就是比较有权威的等同于文件的东西,除非你出具了比之更有说服力的文件,否则,那就是唯一能够说明问题的。江泽民在就任总书记之前担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和以后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中国当时出版的有关辞典上都有江泽民的履历,和现在新华社发布的基本相同,至少没有说明江泽民在八十年代担任科长的信息。八十年代中前期出版的辞典总不能预测到一九八九年江泽民当选总书记,九七年成为真正的第三代核心吧?

而且,像这种老人的回忆录或者回忆片断是不能完全作为凭证的,列宁就说过不要轻信回忆录的话。当然,起轩的贴子只不过为了说明一件事,而不是作为正规结论性文章出现,自然另当别论。

我再举一个例子,当年护送陈云在四川活动的某位地下党员的身份的举证,陈云给调查组出具的信中明确的说:“我能够证明该同志在川东掩护过我,但是,其他的事情我则不能证明,而且,我的证明来自回忆,还请调查组成员给予一定的了解为盼。”以陈云那时候的中共中央纪委第一书记兼中央常委的身份,仍旧不敢对几十年前的事情做政治结论,可见,在没有足够的物证的前提下,人证只能作为旁证,而不能成为结论和完全的根据。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