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八卦中国金融组织(续)——商业银行(3) -- 上古神兵

共:💬37 🌺2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八卦中国金融组织——商业银行(4)不是银行的银行

在我看来,贱不贱卖只是相对而言,对于中国这么个畸形赌场似的股市和中国如此规模的市场容量来说,的确是贱卖了;但对于这几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来说,就很难说了。

不管贱卖与否,好在我们还有好多银行可以卖,可以吸取教训嘛!大块头的农行还没卖(农行的事和那几大行差不多,就不多聊了),好多个地方商业银行还没卖呢!没有“贱卖”烦恼的是俗称“股份制银行”的那一帮——交通、中信、招商、光大、兴业、华夏、浦发、民生、深发展等等,这些银行除了交行算是正统国字号的出身,其他的身份背景那可算是五花八门。中信、光大、招商这三家银行的后台是香港四大中资公司的三巨头——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招商局集团,隐隐约约浮现的是前国家副主席,前国家主席的大舅子和二代领导核心的左膀右臂。兴业原名叫福建兴业,以前是一家名叫福兴的财务公司,听这名是不是以为是香港的高利贷?差远了,人家翻过牌子来,就是福建省建设银行(这个百度里写的详细,我就不说了);华夏银的主子是如今搬到曹妃甸的首钢;民生则是工商联的手笔;浦发是应时应运而生,占尽天时地利;深发展历史虽早,底子却最差——农村信用社,所以至今仍然最弱。没上市的暂且不表。

既然已经说到第四回了,那也得给商业银行正个名了。在中国,商业银行是个独特的概念,不是名字叫银行就是商业银行,除了银行的概念外,还要狭义地限制为,按照公司法要求组建或改制,并按照商业化原则,自负盈亏,独立经营的银行。这样就把两大块给划了出去,一是政策性银行,二是合作银行。

其实目前几乎所有地方银行的前身都是合作银行,比如我所在城市的某某银行以前叫某某市商业银行,再以前那叫某某市城市信用社(联社)。所以地方商业银行的出身和遭遇与四大国有银行是完全不同的,从表面看可比之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或佛陀的法、报、应三身。

地方商业银行的法身即是他的前身,城市信用合作社。但和我佛如来的理法聚而为法身正相反,它是个无理(道理)无法(无依据和约束,没办法)的家伙。

这是因为城市合作信用社实际上是比着农村合作信用社的思路搞的四不像。首先,城市信用合作社是有股东的,基本是本地企业,但它却不是股份制(有限责任)企业,而是类似当年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东基本上是摆设,说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可每家信用社都有上级主管单位,业务上一般是建行,行政上则是地方经贸主管部门。其次,城市信用社成立的初衷是解决城市里集体企业和后来的个体工商户的结算和资金需要,但我们知道,在当年的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规模很小,票据结算除非强制,一直不怎么流行,而由于信用社的规模有限,经营范围有限,甚至不能签发超出本市结算范围的银行承兑汇票,即使是支票和汇票,在人民银行结算时也低人一等——那个慢啊!

所谓功德法聚而应身,在新时代的洪流中,城市信用合作社(联社)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商业银行。但和法身一样,功德法这三样,它一样也不粘。不说全部也是大多数,城市信用合作社基本上都把自己干成大窟窿,直至干“黄”,功从何来?勉强可以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悼词”部分找到一点——“为解决本市企业的资金困难,为本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还用说“德”吗?

大多数地方政府的领导都明白一个真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从哪来?钱在银行里,四大行根子在中央,动不得;股份制银行是过路财神,逼急要走人;只有自己家的银行最可靠,所以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是不遗余力,但自己家没钱怎么办?上市!圈全国股民的钱,这不动点脑筋和血本是不行的,这就叫“智法聚而为报身”。北京和宁波率先修成正果。

还远不能修成正果是另一个挂上银行牌子的非银行(严格意义上的现代银行)机构——农村信用社。哦,现在大部分叫农村合作银行了。农村信用社不同于所有的金融机构,因为它早,早在建国初就有了,不幸的是,它不仅早产,而且严重营养不良。如果说别的风雨,大家都共同走过,但被强暴,这就是农村信用社的独家经历了。不仅被强暴,而且还两次。农村信用社从法律上说,是个人信用互助合作的独立个体。但这种互助的金融形式很显然是与公有制的精神不符的,于是农信社很快沦为人民公社的小金库,此为第一次强暴,尽管如此,本乡本土的性质和当时的政治气候决定可虽然不太好,但也损失不大,要知道那时候都被鼓励存到人民银行,而且不要利息哩;第二次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人民银行和农行离婚分家,人民银行把所有的农村营业部都分给了农行,把农信社也作为财政的一部分划给了农行,但毕竟农信社是独立个体(那钱从根本性质来说是当地农民的集资款,也叫股金),所以是与农行一套人员、分账经营,也就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农信社就这样被农行当家当到96年,又被农行始乱终弃,农行自己的业务还搞不明白呢,更何况是代管的业务,责任心可想而知,这下农信社是彻底被搞惨了——留下的烂摊子都归农信社自己收拾。要说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债权虽然大,但还基本上有个数,而农信社呢?一、不是什么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更非一个系统的整体——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都是独立的实体,业务统计审计和稽核非常麻烦;二、中国的小农经济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落后造成业务本身又十分零散,债务索偿成本非常高;三、地处偏远农村,它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也都非常低。有这三点,再有这两次折腾,它的窟窿之大甚至没有人能够彻底统计,只能估计。

所以农信社尽管纷纷挂出银行的牌子了,但只要没人愿意为历史买单,要把“合作”这两字去掉,像深发展那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日子还长着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