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遵义名小吃1遵义羊肉粉 -- wqnsihs
和尚米皮,曾经是遵义市中心城区最有名的小吃之一。40岁以上的“老遵义”,只要提起和尚米皮,都会津津乐道啧啧称赞。即使是现在,有人在吃米皮时,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米皮差和尚米皮远啰。”可见这种小吃在老遵义人心中的分量和影响。
和尚米皮的创始人当然是和尚。佛教中,男和尚称东单,女和尚称西单。这和尚米皮的创始人是西单,自然是一位女和尚了。她叫僧香仲,一般人叫她香仲和尚。
香仲解放前就出家了。她所在的庙子叫观音堂。观音堂的原址,就是从遵义会议纪念馆上行约40米处,现在那座叫文景轩酒楼对面的地方。1954年庙子被没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归还),成立红旗粮店,这观音堂也就不复存在了。
庙子被占用后,粮店划了两间房,给香仲和她的徒弟居住。香仲原先靠庙产维持生计,现在庙子没有了,一下子失去生活来源,陷入窘境。好在出家人也有办法,尤其是素食方面很有研究,为维持生计,香仲决定做米皮来卖。她有个法号叫石冰的徒弟,还有另外一个和尚也来帮她,1954年,和尚米皮店就用她面街的一间住房做堂子开张了。
虽然店名叫和尚米皮,但是没有店牌,百姓到这里吃米皮,又是几个和尚做的,不久之后,一传十,十传百,和尚米皮就这样叫开了。
和尚米皮之所以受欢迎,百姓如此喜爱,盖缘于米皮的味道特好。米皮不仅爽口,咸淡适中,很有嚼头,而且那微微的麻辣味儿留在舌面间,既舒服又醒脑,吃完一碗,还想再来。
和尚米皮为什么有如此美味?因为香仲制作的米皮,有一套严格的工艺。以米皮的制作为例,和一般就不同。比方100斤米,80斤是经过浸泡后的生米,20斤需要蒸成生分子,然后将两种米混和拌匀,直到捏成坨不会散时,才推浆制作米皮。制成后的米皮,筋丝好,绵扎,口感好。
和尚米皮的调料,最讲究两样:姜蒜水和油辣椒。姜蒜水的“水”一定要烧开,冷却后方能把姜蒜和盐放入其中,拌匀后备用。辣椒是用碓窝舂的,有大辣椒和朝天椒两种,用菜油分别炼制后,加入芝麻,装入缸盆中。如果一点辣椒都不吃的人,勾一点制好的菜油在米皮上,拌匀后也是挺香的。除了这两种调料外,还有花椒、小葱、花生米、绿豆芽和酱油、醋等。
1956年公私合营时,和尚米皮店的堂子太小,便迁到对面(也就是文景轩酒楼处)继续营业。和尚米皮店改名红旗米皮店,挂了牌子,人员增加到12人,其中4人为和尚,掌灶的,仍然是香仲。
当年,和尚米皮的牌子就像名城小吃鸡蛋糕、豆花面、羊肉粉一样响亮。从早到晚,几乎天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火爆。即便是家住北大路、白农路(即现在的延安路和中华北路)的市民,也常来这里一饱口福。外地、外省及东南亚的佛教人士到遵参观,有关部门在接待时,也会请他们品尝品尝。
饿饭时期,粮食困难,米皮店也只好停业。 隯t]希X? 据说在饿饭初期,市内居民发放5种副食票,凭票可供应羊肉粉、豆花面、泰来面、汤圆、三香包子。买这些东西吃时,除了交上副食票外,还需交粮票和钱。发放这种副食票的时间也不长,随着粮食越趋紧张,便停止了发放。和尚米皮店的关门,大约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的。
1962年,国家经济好转,粮食多了,红旗米皮店又重新开张迎客,直到老城片区进行城市改造,这和尚米皮才算真正歇业。
最近,笔者有幸见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时和尚米皮店的一位老员工,她叫李玉珍,1914年1月10日生,算起来已经满过94岁了。在她的指导下,他儿子付伦明和妻子为我们做了一回和尚米皮,除米皮是买的外,其余调料都是现做,吃过之后,味道真是不错,我们称赞不已。
和尚米皮,你真让人怀念。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不愧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好复杂! 愚弟 字0 2010-01-20 10:06:10
🙂这是仡佬族特殊的习俗,严格讲不是吃饭是吃尊敬。我童年 3 wqnsihs 字110 2010-01-20 18:00:52
🙂献花、期待! 愚弟 字0 2010-01-20 19:56:29
🙂【原创】遵义名小吃4和尚米皮
🙂【原创】遵义名小吃3遵义鸡蛋糕 24 wqnsihs 字3468 2010-01-19 23:32:19
🙂这里提供一个注解 2 任爱杰 字626 2010-02-25 21:53:41
🙂谢谢你的注解,很准确。我在遵义湘山寺见到供果有 1 wqnsihs 字299 2010-02-28 19:23:53
🙂“空气、地气、湿度、水质是带不走的”-这个绝! 1 愚弟 字231 2010-01-20 1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