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铲地系列一】锄禾日当午 -- 履虎尾

共:💬83 🌺9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铲地系列九】“他到底是哪国人哪?”

俺讲到这里,身旁听讲究儿的都哈哈笑起来。纷纷议论曰:

“咱铲地的还有这么厉害的老祖宗,可真没想到!”

“咱可不真是‘跨下青龙走马,手中钩镰长枪’咋的!”…………

议论了一会儿,素青曰:“那,然后呢?”

俺曰:“然后?什么然后啊?”

素青曰:“陈胜呗!”

俺曰:“陈胜?兵败下城父了呗。”

素青曰:“再然后呢?”

俺曰:“再然后,是刘邦项羽兵伐咸阳,秦朝灭亡了呗。”

素青曰:“春生,低着头铲地怪闷得慌的,你就继续往下讲吧。”

俺一想,可不是咋的!于是,俺就把从蔡东藩那里看来的内容讲了下去。

俺当时年轻,性子急,还没学会卖关子,西汉演义的内容又单调了点,所以,一天的地还没铲完,就已经九里山前十面埋伏了,就已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了。

第二天上午,素青等小青年又求着俺讲讲究儿。讲什么呢?俺当时很犯了点犹豫。

俺最熟悉的讲究儿是三国演义。俺小时候,那六十本一套的小人儿书(连环画),俺在书铺里是翻了个遍。当时呀,花上几分钱,,在书铺里看小人儿书,那可是最大的享受啊。俺家住的那条街,隔上百十米远,就有一间小人儿书铺。书铺里的书可真叫多呀,但凡你能叫出名儿来的,它那里是应有尽有。在书铺看书是要给钱的,薄点儿的一本收二分钱,厚一点儿的一本收三分钱。俺拾碎玻璃,捡废纸,偷破铜烂铁,卖来的那几个钢蹦儿,几乎全都转送给了小人儿书铺。俺最感兴趣的那几本,象《虎牢关》啊,《千里走单骑》啊,《长坂坡》啊,俺足足看了有五六遍。直到今天,那六十本小人儿书的名字,次序,俺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呢。后来,俺终于搞到了上下两册的那套竖排版的“字书”《三国演义》,又不知道翻了有多少遍。虽然三国的讲究儿俺最熟悉,可那时候不敢讲啊。为什么呢?镇压农民起义呗,宣扬封建思想呗,歌颂帝王将相呗,内容反动透顶呗。

“三国”不能讲,俺讲“水浒”!《水浒传》可是歌颂农民英雄的啊。呵呵,您可别笑话俺,俺“水浒”的底子呢,也是小人儿书。文革前的“水浒传”小人儿书,有好几套(呵呵,这可要请教煮酒先生了)。俺最喜欢的是那二十一本一套的,从《九纹龙史进》一直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俺也是每本都看了好几遍。后来,俺又搞到了一套金圣叹批评的《水浒演义》,可惜这部书在俺参加工作后,被一个同事“借”走了,一借就不还喽。俺是直到“评水浒,批宋江”时,新华书店大量供应《水浒传》,供大批判用,才看到足本的《水浒全传》啊。

于是乎,铲地的时候,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素青,肯定是在俺的左边;振家呢,一定是在俺的右边;继林振国等人,也紧挨着俺。俺爬在垄沟里,手中的薅锄上下挥舞,嘴里是滔滔不绝地讲着讲究儿。速度慢了,前边有人帮着铲了几米;漏下草了,有人在后面伸出薅锄,帮俺打扫战场。嘴巴舌头虽然累一点,可手头子上轻松了,精神上的压力也轻了,再也不怕检查质量了,再也不怕速度跟不上了。

可是,俺当时实在是不会卖关子,一讲开了,就收不住。一部《水浒演义》,俺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又讲完了。靠,接下来怎么办呢?

天无绝人之路,俺还有办法。俺思来想去,对,还有“岳飞传”好讲。岳飞是民族英雄,讲他应该没问题吧。俺按着那十五本一套的小人儿书,从“岳飞出世”开始,讲啊,讲啊,一直讲到了:

话说四太子金兀术,抡起金雀斧迎头便砍;老将军呼延灼舞动双鞭,沉着应对。双方鞭来斧往,恶斗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兀术心中暗暗夸奖:“梁山好汉,果然是名不虚传!兴亏他已经是年迈苍苍,若是壮年时,某家不是他的对手也。”二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双鞭呼延灼毕竟是年岁大了,只觉得两臂少力,招架不住,虚晃一鞭,拨马便走。“哪里走!”四太子金兀术大喝一声,催马赶来。老将呼延灼逃至吊桥之上,谁料吊桥年久木朽,那乌骓马的前蹄将桥上木板踏穿,这一来,马失前蹄,将老将军呼延灼掀在马下。那兀术如风赶来,手起斧落,将呼延老将军连人带马,劈为四段……

“他奶奶的!”俺右边的振家实在忍不住,插嘴了:“这个JB金兀术,也太他妈邪呼了!春生啊,这个金兀术到底是哪国人哪?”

俺刚要回答,隔着八根垄,传来了队长的声音:

“哪国人?咱们满人的老祖先呗!”

“啊~~~~~?!?!”继林、素青、振家、振国等听讲究儿的,闻得队长之言,一起惊叫起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