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京城十案之毒斗天南 一.引子 -- 萨苏

共:💬650 🌺45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什么是南拳哪?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可真大...

南拳是个统称,共同的特点并没有文艺作品中描述的那么明显.怎么区别那个拳法是南拳,哪个不是呢?以什么为标准呢? 现在不少人是用技击特点来区别的,这也就是这个练咏春朋友说什么练过南拳之类近身格斗的说法由来,不过这南拳不过是长江以南的拳法的统称,是按地域来划分的罢了.其他的不过是个传说.

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

这个南拳多手法,下盘稳固是个比较普遍的说法,那么就拿最常见的马步来说吧,洪拳的四平马可是名气不小,大家都知道这马步越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不容易摔倒,但是马步对腿部肌肉的力量要求很高,传统的武术训练是把马步作为训练腿部肌肉的一种方法,有专门蹲马步的也有要求在练习套路的时候刻意降低身体中心的,这些都是和发力的方法有关,中国传统武术理论认为力从地起,发力时脚蹬地,经腿,腰,肩,最后到手,手不过是个力量传达工具和终点,而不是起点,手臂的力量和出拳的力量关系不大.所以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不重视上身肌肉的训练,因为按照"力从地起"的指导思想,腿的力量才是关键所在.很多人片面的理解马步是为了练习稳定性,包括很多现在的所谓的武术专业人士,哎,专业人士.我相信很多人看过影视作品里面表现过马步练到别人踢不动的场面,这个就是理解错了马步的作用,马步不是练那个的,也练不出来那样的效果.这个力量的起点或者说源泉的理解就和西方的观点不同,虽然他们也有出拳时拧腰的练法,但是他们比较注重上肢力量的训练.

所以中国各门各派的传统的以技击为目的的门派多多少少都有马步的训练.有人说南派的拳法多手法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人生活在船上的时候多,所以下盘要稳固,这个我比较存疑,总不能24小时都在船上吧.

可光是这个马步就有不同的说法,洪拳的四平马,每天不扎马那是不能练拳的,动作大开大和,直线出拳,放长击远,出拳时吐气开声;可咏春的架子叫二字钳羊马,这个和四平马区别可不是差了一点半点的,也完全没有锻炼到腿部的肌肉的作用,不过重心高了,灵活性就得到了增强,现在的咏春经过佛山梁赞及后人的改良和其他地方的咏春有些区别,动作比较舒展了一些,但是仍然保留了钳羊马,中线出拳,大闪侧,小俯仰等特点,讲究寸劲,贵化,不尚顶,强调攻击的频率.日字冲拳?看过电影了吧.从这些非常不同的特点大概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两种拳之所以都称之为南拳大概只是地域的原因多一些,当然腿法少而且低是技击特点中唯一比较相通的地方,至于其他的搏击特点,区别就非常大了.

福建的鹤拳三角马闻名,五点金落地,多虚步,讲究气沉丹田,练丹田功,以气补劲,臂发弹抖之力;蔡李佛,披挂插削,扁身偏马,直臂挥舞,势雄力猛,步稳架大,拳路气势磅礴,都是南拳.

南拳从地域上来说,涵盖了湖南,广东,福建,现在有人把四川也归进去了,涉及到的门派上百种,拳法怕不上千种,各门各派的练法有很多的不同.什么是南拳的近身格斗功夫?似是而非,不知所云.至于从一个体操动作中看出对方练的是什么流派的拳法,那更是传说中的传说了.

前两天看到马明达说什么武术的马步训练是以前训练骑兵的手段,现在再练这个就是笑话了云云,哎,真的是无语.他也是著名武术家,兰州大学的教授,靠着父辈的余荫在武术界混了这么一辈子了,就这见识! 前几年还以为他不在了,没想到还在信口开河,网上流传的他爸爸如何如何教西北军刀法,然后西北军如何如何和日本人对劈的就是出自此公之手,现在国内的所谓专家真的就都是这个样子.他和孟村的八极拳传人为了谁是正宗打了很久的笔墨官司,这他练八极的时候不扎马吗?要真的是这样,那他这个八极我就真的不知道是怎么练得了?这样的八极又怎么和别人争正宗与否?

哎,完蛋了,贴出来一看才发现跑偏了....抱歉,抱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