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长篇连载》二鬼子汉奸李富贵 - 2 萨评版 原作 无语中 -- 萨苏

共:💬129 🌺1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六十六章 我要血洗紫禁城

回去的路上桂三发现李富贵的脸色很不好,阴沉似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让他对今天的所见所闻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本来他对这些已经见惯不怪了,实际上从他出生的时候八旗兵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萨评:从年龄看,桂三应该是出生于嘉庆或者乾隆年间,八旗兵的衰落从康熙前期就开始了,征伐吴三桂靠的已经是汉族绿营。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给八旗铁杆庄稼俸禄,把八旗劲旅变成一群废物的主意,是个汉族马屁精大臣出的,不知道这家伙安的什么心。]可是没想到这个李大人居然还是个忧国忧民的主,看到八旗军军纪松弛竟然会如此痛心[萨评:此人这副表情就象今天在街上看见卖假发票的便痛心疾首一般,不觉得有些不正常么?],怎么前两天就没看出来,今天可别把这位财神爷给得罪了。其实桂三是误会了,李富贵不说话只是因为他正在紧张的计算手中的力量,而且隐隐的为自己可能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而懊恼。

  ±±李富贵正在心中考量的是,如果自己的第一军团现在是满员,补给也充足的话,这么近的距离直接突袭北京,[萨评:以五千名现代化军队突袭当时的北京,的确是很有成功可能的,实际清朝京师卫戍部队处于能战状态的数量一直不多,甲午战争打到后期,清朝接受和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北京和山海关守军实际各只有一万数千,而预备部队根本没有动员,很担心日军突破山海关进攻北京,那可真是无兵可用。当时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也很明白要迁都才能再战,可是,要真让日本人当时把北京占了,这个震动只怕清王朝更承担不起。为什么兵力这样少呢?就象今天沙特阿拉伯一样,清朝统治集团也认识到军队是一柄双刃剑,可以镇压反叛,也可能自己变成反叛,而且更难对付,因此它一直奉行大政府小军队的统治原则,倒也有自己的道理。征服捻军后,清军战斗力达到一个顶峰,却不肯继续提高发展,而是迅速把各部队遣散缩编,就是一个例证]把爱新觉罗一家都杀光,包括身边坐的这个桂三(可怜的桂三一点都不知道李富贵正在动他的脑筋)那么天下唾手可得,虽然这样行动会产生的各种效应李富贵还没有完全算明白,不过感觉到天下离自己咫尺之遥,自己却抬不起手来,这实在让他很难受。[萨评:作者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文中只把稳妥的行动交给李富贵来干,不稳当的往往是大胆假设,却不去求证。假如李富贵真的动手,结果可能会造成天下大乱,但他自己得到天下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很可能成为一个侯景。因为他这样干要冒“大逆不道之罪”,就算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到时候却会把李大人变成众矢之的。先进的技术固然可以使他领先于其他势力,但是别人也可以学,甚至通过来个申包胥哭秦庭向洋人借兵,玩垮李富贵。失去人心支持,李大人单靠子弟兵的概念不一定有整合全局的机会。可是不把桂三一伙杀光,他们又显然有死灰复燃的机会,这个买卖太大,头寸周转不过来,李大人不做是英明的。]

  ±±刚回到住处李富贵就被手下人兴高采烈的围住,吏部的批文下来了,赏加李富贵兵部侍郎衔,帮办两江团练,[萨评:国防部副部长兼苏浙绥靖区剿匪司令]朝服朝珠什么的都已经送了过来,明天就要上朝了,关于李富贵的升迁朝堂上还是有不少反对意见的,主要是认为让李富贵做朝中大员有辱朝廷体面,最后还是咸丰拍得板,咸丰还拿出刘邦的那一套功狗与功人的理论来安抚那就些不太满意的朝臣。可惜李富贵并不领情,在别人都散去以后李富贵冲陆归延撇了撇嘴:“兵部侍郎,马马虎虎吧,可惜不是巡抚。”[萨评:这个李富贵并不是没有道理,国防部副部长,头衔不小,却是京官,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四川不知道老婆娶得太早,不到海南不知道身体不好( ?C 这个无关阿,删。)在北京一个副部级也没什么了不起。巡抚就是一省的封疆大吏,那块地盘上说一不二,可要实惠多了。萨这一点上深有体会,小的时候一天萨娘高兴吹牛,告诉我她是“县团级”,这个倒是不假,可这是在北京阿,第二天看她满大街捡木头块回来生炉子,萨说您不是县团级吗?有当县太爷满街捡劈柴的么?萨娘面红耳赤,无言以对。]

  ±±“你就知足了吧,一下给你升了好几级,巡抚你这辈子是不用想了。”

  ±±“为什么,我再打几场胜仗也就差不多了吧?”李富贵奇怪的问道。

  ±±“才怪,你也不想想,现在你手握兵权,再让你掌握了地方政权,那你不是和藩王一样大了吗?朝廷又怎么可能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萨评:何况您还是汉族,如果李大人能找一个满族的祖母,曾祖母会有更好的机遇吧。瞧,这就是民族不平等啊。]

  ±±有道理呀,这么说自己的方向应该调整一下了,看来这些天要好好想一想。

  ±±当晚李富贵一直在计算北京的政治形势,一直想到头痛,政治中心的确不是说来玩的,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现在就他看来,肃顺和恭亲王奕欣似乎都没有他印象中的那么有权有势,两个人的关系看起来好像还不错[萨评:这个时候政权还不需要权臣,肃顺之流不过是“重臣”,“宠臣”罢了。恭亲王这个时候正是倒霉呢,他是咸丰当年登基的主要竞争对手,终咸丰一世,对这位鬼子六爷,皇上多少是用而不信,对肃顺当然也不敢耍脾气了。]因为,下一步该怎么走还真是让人拿不定主意。李富贵刚睡着没多久就被手下人叫了起来,一边揉着太阳穴李富贵一边发起了脾气:“天还没亮呢,这么早喊我干什么?”

  ±±“大人您该上朝了。”

  ±±这么早,拿出怀表一看,我倒,才四点钟,这个朝廷还真是变态,这简直就是在摧残青少年嘛。“过一会,然我睡个回笼觉。”[萨评:清朝的皇帝和大臣其实还是勤勉的,曾经有遗老说过,就算不革命,我们自己也要把大清朝推翻了,为什么?实在太苦了。这个早上上朝就是表现之一。认为它完全腐朽的观点也不正确。问题是清朝面临的是社会制度的根本缺陷,不是勤勉可以补救的,就象我们当年考试前背政治到夜里三点,再勤勉学到的那一套玩意儿到了公司里也用不上啊]

  ±±最后李富贵是被陆归延他们从床上架起来的,仗着自己马快,居然还提前到了一会,一走进朝房就听见一个老家伙好像是礼部尚书什么的正在吹嘘软玉阁新来的那个名妓如何如何,什么色艺双绝,进去以后如何焚香、如何抚琴、如何对诗,这时候李富贵插了一句:“这么麻烦,要说还是我们江苏的黄鱼痛快,推倒就上。”[萨评:赶紧查一查历史资料,当时那个礼部尚书是谁,办他个有伤风化的罪名]

  ±±本来这个时候李富贵应该说完以后掉头出去,让在座的各位大人发泄一下,可今天马上就要上朝了,李富贵也不想跑到外头去喝冷风,所以坐在那里一直没动。过了一会老尚书的脸已经憋得和猪肝差不多了:“唉,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这么一回又得去出恭。”说完站起身来迈着四方步朝外走去

  ±±“哎呀,我也想去了,我陪老尚书一起去吧。”

  ±±“等等我。”……

  ±±各位大人在外面笑完以后,老尚书抹着眼泪说道:“不行了,再这样下去,我这把老骨头迟早要断送在他的手里。”

  ±±上朝之后李富贵自然要去谢恩,咸丰也着实嘉勉了他几句,朝上议论的内容基本上不能提起李富贵的兴趣,真是奇怪这里的消息起码比外面落后两天,谁会有兴趣听这些旧闻。

  ±±看到李富贵对走门路的事情不太上心,桂三挺替他着急,这两天天天往李富贵这里跑,偏偏李富贵正处于利益调整期,下一步怎么走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

  ±±“大人您可不能做拖了,要是前两天就把礼送进去了,您现在起码也是个兵部尚书了,说不定就入了军纪处了。”[萨评:军机处?那地方现在是好进的么?后来顾命八大臣被慈禧连杀带流,不都是那儿的?连位居最末的挑帘子军纪焦佑瀛都未能幸免,李大人去趟这路浑水干什么?]

  ±±还真能乱盖,不过目前嘛可以先试着把宫里的路子走通。

  ±±“宫里,那没问题,我已经帮您问过了荣二爷,大总管的外甥,哪天你们见见。”

  ±±走太监的门路当然钱是少不了的,送礼的细节李富贵交给陆归延去办,这帮痞子虽然挺油,不过陆归延做事滴水不漏也不会怕了他们。这笔重礼送进去,把大总管砸的是眉开眼笑,也不求自己办什么事就直接送这么多钱来,这年轻人有前途啊。这天桂三兴高采烈的跑来:“李大人,给您道喜了。”

  ±±“喜从何来?”

  ±±“总管李公公收了您的礼物后,开心得不得了,一定要见见您,您看这是多大的面子。”

  ±±怪了,我一个兵部侍郎让一个太监接见还居然是多大的面子。[萨评:还有比您觉得新鲜的呢。鸦片战争谈判的时候,英国方面不断感到受辱,因为清朝皇帝派来接洽的不是奴才就是侍从,就是没有一个正经大臣,从清朝角度觉得这样的亲信派出去比大臣高多了,从英国角度看简直是把我们当猴子耍着玩。两个文化传统在这种地方也不免碰撞]

  ±±“我跟您老说,您这次去再准备一份厚礼,到时候什么好听您说什么,哎,李大人,您是父母双亡对吧,到时候您就这样,看到公公高兴的时候您就说想认他做干爹,[萨评:认太监当干爹?!这。。。这李大人能接受得了?]要是公公能答应得话,那您这一辈子飞黄腾达那是没跑的了。”

  ±±这个主意让李富贵愣了一下,还真有意思,自出道以来每每都是李富贵出人意表,可到了北京以后他却发现自己有点跟不上趟了,再看看面前的桂三,还真有点狗头军师的味道,怎么以前就那么不得志呢?“我是兵部侍郎,去认一个公公做干爹合适吗?”

  ±±“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不过好象以前的确没有这么大的官认太监做干爹的,不如这样,大家都姓李,您就攀这一门亲,认就认个亲的,就说李公公是您亲叔叔,就算是御史也没话可说,我今天去给您打听打听李公公的籍贯,到时候话一对上事不就成了嘛。”[萨评:大概作者写完上边这段,也觉得不对劲儿,还是换了当叔叔吧。不过我想他的本意是说明清朝时代太监的威势和与朝臣的关系]

  ±±人才呀,这个主意倒是可行,明天就见机行事吧,顺便打听一下慈禧的下落。太监,没想到自己真的要亲眼见到这种人了。[萨评:别忘了带几张照片回来,那可是绝对新鲜的东东阿。]

  ±±PS:写完这一章后,看到一条新闻,心情巨坏

  ±±http://news.sina.com.cn/c/2004-04-19/00363140767.shtml

  ±±各位可以想象,初为人父的我看到这样的新闻那满腔的愤怒,本文自起笔以来一直试图以平和、冷静的心态来分析过去以及现在的种种黑暗,来理解这些现象,然后用自己的那一点点能力,来切实的想想办法。我一直认为这样比呐喊、怒骂、一棍子打死要有用一些(并不是说大家不该呐喊、怒骂、一棍子打死,只是觉得这样的人网上已经很多了),作为一个小人物这可以算是我除工作以外的最大努力了。可是今天我对这个目标产生了怀疑,充斥于胸中的只有四个字:不杀不快。难道真的没有一条理智的道路供我们选择吗,难道中国真的必须用文革这样的手段来洗涤吗?[萨评:文革称不上洗涤,恰恰是文革对人性的抹杀,造成了如同后期儒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C 给了一个无法接受的好人标准,结果是造成所有人必须虚伪或者干脆去当坏蛋。更可怕的是为了建立这种虚伪的标准,文革首先要毁灭传统中存在的道德。文革干得如此成功,今天中国大量的无道无德现象,我想正是源于文革对于思想,道德,信仰的摧毁,就如同今天海外的民运大将们,大量是当年极左的红卫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