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血脉?命脉?房地产与地方财政 -- 明石

共:💬70 🌺1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一)可持续?不可持续?无所不在的税

加州2008-2009年度财政收支明细加州政府预算公示

收入923.5亿美元,其中几个大头:公司税117亿,个人所得税464亿,零售税264.5亿,烟酒税6.5亿,保险税18亿。支出1005亿,加州大学31亿,债务40亿,基础教育381.6亿,医保184亿,州政府运作开支212亿。

东京都2006年财政决算数据来源

约6.8万亿日元,本地税收占到72%(日本地方财政平均这块只占37%,还需要国家返回部分税收),包括法人事业税和法人都民税的48.6%,固定资产税和都市规划税的24%,支出6.5万亿,教育13.8%,基建13.9%,债务15%,等等。

加州的财政可以看得很清楚,个人所得税和零售消费税是基础中的基础,地方债务负担不重。地产相关的收入有多少需要进一步分析。因为物业税应该算个税里头的。

东京都的这个财政编列很有意思,看不出来个人收多少,企业收多少,不过有单列的都市规划税,那么估计房地产所占比例不会小。地方债务很重,不过似乎也不忙着还。

仔细研究一下,这收税的口径根本不同,很难比较,不过明石觉得还是有一定的章节可循。个人认为,中国的税源偏向于"获得需缴税"。中国的个人所得税率,客观来说,并不算高,这对维持基本的生存是有利的。但是生活水平如果要提高,一次性成本很高,或者说阶级流动税很高。突出的有几点,买房、买车、高质量的消费品,变相的税率非常高。这种税制,其优点是,在人口生活水平大量快速升级的情况下是收入最高的,但是一旦失去了这种高流动性,马上就会崩溃。缺点就是同时也限制了这种流动性。一个中国老百姓,如果需要从温饱阶层跨入中产阶层,其标志就是有房(无贷款)有车,需要付出的成本及其高昂。没车还好,不怎么影响生活,但是没房就意味着实际资产快速贬值的危险。还房贷现在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背上沉重的银行债务,实际上也是变相的税负。目前的情况下,部分地方的这种人口阶级流动税太重了。一旦跨过了一个门槛,影响了流动速度,财政收入会以极快的速度萎缩。这种税制需要非常精确巧妙的调控。房价的温和增长,从任何角度来说,对健康的财政都是有利的。而一旦跨过了这道门槛,生活质量立刻大为改观,低税制的好处立刻体现出来了。从税制上看,中国的经济政策无疑是偏向自由主义的。富人穷人轻税,中低收入重税,只是静态的税被设计成了动态的税,其原因颇值得分析。是经济系统的统计精度不够呢,还是别的原因?

大部分国家的税源偏向于"拥有需缴税"。这才是正常的税的概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