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58) -- 江南水
痛打落水狗
商鞅在秦国不遗余力的推行郡县制后,整个国家的所有权力几乎全部集中到了中央政府手里,这也就是常说的中央集权。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央政府出现一个政治强人,他将会很容易的拿到全部的权力。
秦惠王就是这样的政治强人,刚走上领导岗位就把忙前忙后的商鞅拿来祭旗,顺利的接管了秦国的所有权力。
在秦惠王的带领下,秦国下了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很久很久以前,晋国就是挡在秦国东进路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三家分晋后这座山脉咔嚓断成了三段,处在秦国正面的魏国不得不独自承担起阻挡秦国的重任。
从秦献公开始,秦国就不断的给魏国制造麻烦,秦孝公时代,更是用坑蒙拐骗的手段控制了河西地区,秦国东进的路上立刻豁然开朗了不少。
但是,秦国上下始终不敢对魏国掉以轻心,一不小心让魏国死灰复燃,那秦国一切的努力,都将被丢到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中。
不间断的打击魏国,始终不给魏国喘息的机会,这基本上就是秦国的基本国策。
不知道秦孝公临终前,是不是给儿子留下了照过去方针办的遗嘱,反正秦惠王上任后,秦国的矛头始终指向一个目标,魏国。
公元前334年,秦惠王从魏国迎娶夫人,第二年,秦国就在雕阴(今陕西富县北)狠狠的整治了魏国一番。
头一年娶人家的闺女,第二年就跟老丈人家干仗,秦国人的作风实在是不着调得紧,哪怕是等两年再干也好看一点儿啊。
就在这时候,楚国也来趁火打劫,在陉山跟魏国干上了。
用句唐诗来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用俗话来说就是,黄鼠狼专咬病鸭子。
用成语来说就是,祸不单行。
总之,不管把魏国的情况说得多么不堪,都不是太过分。
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个时候秦国在魏国的背后再捅上一家伙,魏国这只病鸭子就离歇菜不远了。
陉山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在这疙瘩魏国没有太多妥协的余地,那就只好先安抚住秦国这只西方怪兽了。
魏国向秦国保证,只要秦国不在这个时候插上一杠子,黄河以外的上洛地区就是秦国的了。
买通了秦国后,魏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家门口一心一意的跟楚国周旋。
事实证明,瘦死的骆驼还是有一定分量的,只要是在自己的家门口,魏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虽然比较费劲,但是还是搞定了楚国。
不要小看任何一个曾经的强权,尤其是在他的家门口,君不见,在我们万众一心举办奥运的时候,不复往日的北极熊,依旧可以轻松的让家门口的小格哭爹喊娘。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解除了家门口的危机后,魏国喘了口气。
趁着喘气的间隙,魏国拿过地图来,准备履行对秦国的承诺。
这一看不要紧,一股绝对零度的凉气,从脊背后嗖嗖的往脖子上窜,我的个乖乖哟,没有了上洛地区,魏国将失去黄河天险,整个西部地区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秦国人想啥时候来串门就啥时候来。
不行,坚决不能把这个战略要地拱手送给秦国人。
可见当年不守规矩的不是秦国一家,弱势一方也不是那么的无辜。
当年晋惠公就曾经耍过赖,并且还成功的赖掉了割让给秦国的河西地区。
历史有时候是可以重复的,不过这一次是例外。
当年的晋国比秦国牛X一个档次以上,并且当时的中原诸侯也站在晋国背后,秦国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如今呢?
此时的魏国,综合国力要比秦国低一点点,周围一圈全是恨他不死的冤家,秦国还会吃这个哑巴亏吗?
老黄历是靠不住的。
值得表扬的是,秦惠王并没有直接动粗。
秦国看上去很野蛮,但是他不是蛮牛,在关键时刻,他也会动一下脑子。
秦国找到了楚国,跟楚国说,咱们一块儿去揍魏国那不开眼的,秦国去拿应该属于自己的上洛,楚国去报仇。
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秦国的这个主意也对上了楚威王的心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魏国听说秦、楚要合伙儿来找自己的晦气,麻利儿的就把上洛地区送到了秦国手里。
什么叫纯种的“敬酒不吃吃罚酒”啊?
这一次是魏国主动献地,然后违约,秦国还多少有点儿正义的味道。
以后秦国还要托楚国的福,从魏国捞更多,那时候就不这么正义了。
魏国献上的上洛地区中最大的城池就是阴晋(今陕西华阴),秦国把阴晋改名为宁秦。
宁秦者,使秦安宁也。
秦国安宁了,魏国就不要再指望安宁了。
公元前332年,秦国大良造犀首出面挑唆齐国和魏国一起攻打赵国,在破坏东方六国合纵的同时,也适当的削弱了魏国的力量,一箭双雕。
公元前331年,秦国再次在雕阴打败魏国,包围了魏国的焦(今河南陕县)、曲沃(今山西闻喜),并且还俘虏了魏国主将龙贾。
魏国屡次败给秦国不是什么新鲜事,主将被俘这也不是第一次,但是这一战还是有一点东西可以看的。
斩首的数目。
在秦国的收入账单上:斩首八万。
在魏国的损失账单上: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
从魏国的账单来看,这四万五千名士兵并没有全部被斩首,至少应该有被俘的,说不定还有活着回到魏国的呢。
同一次战斗,反应到账单上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首先应该排除秦国作假的可能。
按照商鞅的有关规定,战事胜利结束后,将领必须把从战场上带回来的首级,公示三天,并且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对首级的数目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确认精确无误后,上报国家;国家根据这些数目,对士兵和各级将领颁发爵位和物质奖励。
整个过程,透明度相当高。
如果秦军的将领胆敢“官出数字”,从而达到“数字出官”的目的,后果会如何呢?
我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史料,不过我可以找一个参照物。
汉法基本上承袭了秦法,在汉文帝时代,云中郡守魏尚因为上报的斩首数跟实际的数目相差六个,魏尚就被剥夺了爵位。
当时汉王朝的执法还要比秦宽松一点,如果秦军将领虚报几万以上的斩首数,那下场会如何呢?
那么有没有可能前线的魏军隐瞒了损失呢?
可能性也不大。
那还不是一个到处拉壮丁的年代,国家做不好烈属抚恤工作,后果将是严重的,以后谁还有动力为国捐躯啊。
再说,瞒报几万人,这个风险也不是谁都能承担得了的。
说句难听的,主将龙贾都被俘虏了,谁还愿意替他背这个黑锅啊,不把损失扩大,就算前线的幸存者有道德感。
双方都没有问题,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存在于细节。
秦国的账单是首级,首级是不会说出自己身份的。
魏国的账单是士兵,士兵是有身份的。
也就是说,那些首级中,有的不是魏国士兵,并且很多不是士兵。
商鞅靠斩首数来奖励军功的弊端,有了第一次的文字记载,秦国士兵从前线带回来的首级,有的不是对方的士兵,有可能很多都不是对方的士兵。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有个专门的名称“杀良冒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怎么越看越不像历史像现在 1 honeybl 字0 2009-12-07 04:04:57
🙂呵呵,对不起,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 1 江南水 字90 2009-12-07 04:07:01
🙂这充分体现了历史是不断的重复的 1 honeybl 字38 2009-12-07 05:26:18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63)
🙂数字立国 2 原装二师兄 字134 2009-12-06 06:27:19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62) 50 江南水 字7138 2009-12-05 10:55:20
🙂咋感觉跟双重间谍是的。 1 股市就是搏傻游 字0 2009-12-06 06:56:26
🙂大沉胖子宝 1 一行 字0 2009-12-05 11: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