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闹钟进,五毛党进 -- 呆鹅

共:💬415 🌺1287 🌵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年前有关这个的报道就小学数学不及格

一年前南方都市报就报道过:http://nbweekly.oeeee.com/Print/Article/6692_0.shtml,当时我就做了一个评论,并与记者做过交流。今天CCTV报道同一个事件时,仍旧在某些关键性的数据上面打马虎眼。

---------------------------------------------------------------

今天看到了一篇南方网的报道,有关拆迁纠纷的。故事发生在上海,主人公是新西兰籍上海人。内容非常煽情,可是这两位记者太弱智了,小学数学都不及格。下面是我从报道中摘录的两段话:

“唐素娟的老家华漕镇范巷村康更弄是一个260平米的小院,…”

“摆在唐面前的补偿方案,是要么去25公里外北桥镇瓶安路的安置房,要么领取52万补偿费用,按照这个价格,唐被拆掉的这个房子是457.5元每平方米。”

这是文中的两段互相矛盾的描述。如果第二段话正确的话,那么唐素娟的房子面积将是1136平方米。可是前面又明确说明了她的房子面积包括院子只有260平方 米,建筑面积就更少了。这样算来,每平方米补偿金就是2000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实在难以理解。我不得不怀疑写报道的两位记者根本就是为了批评政府,所以捏造出补偿金额是457.5元每平方米。这个数字太让人震惊了,因为即使是在偏僻的乡镇,商品房的价格也不可能有这么低。可记者的造假水平实在太低,前后不一让人看出了破绽。如果我们相信这个数字,那么唐家的房子占地面积將达到1136平方米,在中国上海,你能相信有人拥有这么大的房子么?拥有这种房子的只能是超级大富豪,他们还怕拆迁么?如果是每平方米补偿 2000元,虽然仍旧不理想,可新闻效应(对这两位记者来说就是摸黑政府的效力)就差多了。可被向我这样的有心人找出其中的破绽后,这种捏造数据来摸黑政府的报道,反让我觉得政府应该做得还行。因为现在这些专门”扒粪”的记者都沦落到靠捏造数据来增加负面报道的影响力了。

更新:我把质疑贴到记者的blog上,下面是他的答复。

评论人:石扉客 评论日期:2008-12-23 10:11

唐素娟房子260个平方,拿到手的52万补偿金,包含1480每平方米的土地补偿金(仅认定180个平方),以及少量其他拆迁补偿费用,住房补偿金5万左右(仅认定109个平方,折合457.5每平方米)。文中数据并无错误,因版面限制,删节了中间的部分内容。

谢谢游客先生提醒。

———————————

这个解释仍旧在打马虎眼。我算了算,里面的所谓”少量其他拆迁补偿费用”并不少,按照他的说法,我算出有21万,占总补偿金的40%。他说话不尽不实,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我已经在他的blog上留言了。不过不打算再去看了。反正他总能再找出理由来。这记者只讲出了部分故事,很多关键的东西都藏起来。一旦有人质疑,就放出一部分信息。我哪有那么好的耐心去一再分析他的数据中的漏洞。最关键的,我怎么知道他不是在继续捏造数据?

另外,我觉得,他的表现跟那些被揭露论文造假的教授差不多,最开始肯定是要抵赖的。而且造假的技术也差不多,都是选择性的公布数据,用来支持自己已经认定的结论。“主题先行”真是要不得,否则不论是做科研,还是写新闻报道,最后都得沦落到捏造数据的境地。

原文: http://my.donews.com/zqyin/2008/12/23/post-081223-040314-3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