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经历过的美国医疗 -- 老乐

共:💬210 🌺10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刚才在NYTimes看着这篇文章不错

Making Health Care Better

凭直觉还是凭经验,这是个问题。希望以后医生这样行业也能象民航机驾驶员那样,大量依靠数据程序管理诊断,只在有限的部分介入。这也有利于大量廉价培养医生,提高总的医生供应量从而扩大受惠人数。

有时想赤脚医生的想法与出发点还是对的,就是办法与执行没找对方法。说明提高人民键康素质与大面积普及医生数量还是有一定关系的。美国医疗界许多问题,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限制每年可以拿行医执照的数量。虽然这样可以保证最后出师的都是最好中的最好,并保持医师的丰厚回报,但却限制了人均的医生数量(不知道有人有统计数据能支持这个感觉么)。而且地域不平衡让这个情况更严重。

对医生素质要求那么高的一个原因就是医生诊断上的方式方法很原始。虽然有许多仪器辅助,但医生的经验与判断仍然是最主要的。如这篇文章中所说,同样的病证,十个医生可能出现十种判断,十种治疗方案。在现代各行各业大量通过数据,通讯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甚至成为产生新的生产力的时候,医生行医与一百年前本质上没什么变化,落后于时代后面很大一块。改进动力不大的原因,我想总离不开垄断与厚利这两个常见的恶瘤,而因为医疗的人命关天,知识行业门槛高,虽然明显的看到这样的问题,但多数情况只能听之任之,寄望于行业内的自我改进。但这可能么?

无疑的,许多人看到了这些问题,那么不可避免的,自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总会伸向医疗行业,这是医改与医疗业界大较量的深层原因。 一个无效率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只是躺在现成的体制上的吸血鬼是早晚会被有心人掂记的。世上免费的午餐不是没有,但只能是在一部分人在一段时间内。吃的人多了,吃的时间长了,就会失去了。华尔街是这样,医疗业也会这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