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大一统的几个基本因素 -- 任爱杰

共:💬36 🌺8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国大一统的几个基本因素

井兄的文章井底望天:【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说到中国为何不断大一统。问题是井兄这里只讲文化,同化,未免有些务虚。其实中国自秦之后的不断大一统有几个基本因素:

中国自秦之后一直实行郡县制。其间虽然有过分封制的短暂复辟或者混用。但都是君王推出的权宜之计。最后都以郡县制完胜告终。而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在大分裂时代,各地诸侯割据,但割据势力的内部仍然是郡县制而不是像欧洲的封建领主制度。无他,如果搞封建领主制,力量不能集中,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灭掉的。而郡县制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石。在争霸战争中则更有利于调动割据境内的人力物力从而为下一次统一打好基础。

关于同化,井兄一直有些纠缠人口多少的问题。其实这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现在的居民到底有多少是汉朝人的血统很难说。国外的一些基因理论甚至认为北中国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蒙古人征服者的后裔。这里廖备一说。

问题的关键在于典籍的多少和知识分子的语言是什么。古代中国不论在什么时代,汉文典籍的数量远远超出任何其他语言的典籍。而经世致用的典籍更是只有汉文。契丹、女真、西夏虽然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但说到典籍还是只能翻译汉文的。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直接用汉文来的方便。于是造成任何受过书面教育的人学的都是汉文,或至少要精通汉文。这一点在朝鲜和日本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两国虽然最后都发明了自己的文字,但一直到清朝官方正式书面语仍然是汉语。

而在欧洲,我们也能看到同样的例子。罗马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欧洲的通用语言却仍然是拉丁语(西部)和希腊语(东部),以至于各蛮族自己的书面语不是从拉丁(英、法、德)就是从希腊(俄、东欧)演化。无他,只因蛮族能接触到的典籍不是拉丁语就是希腊语罢了。而后来各国的民族语言的大发展,其实还是自文艺复兴开始各国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写作罢了。最后各国民族语言的典籍极大丰盛,拉丁语和希腊语才失去了通用语的地位。

由于这个原因,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都是说汉语,写汉字的。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之。即使是还在混战,治理地方也不能马上治之,必须依靠受过教育的人。那么地方官乃至中央官吏最终都得说汉语、写汉字。而统治者为了沟通也不得不学习。即使自己不学,子女的老师可都是说汉语、写汉字的。所以二代以下,想不同化都不行。

中国古代的基本社会细胞是家族。维系家族的是宗法制度。宗法制度事实上把各个以血缘连接的人群固定为原始的生产合作化和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政府构架其实就是家族制度的大型翻版。儒家学说则为这套制度制定了各种规范。国家则有效得将这个制度放大到全国。任何进入中国的蛮族如果想违反这个制度,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五胡乱华没有一国能够最终成事,继承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元朝武功赫赫,但在继承人制度上仍然是有力者得之。结果造成内耗不断。而宗法制度则提供了管理成本最低的继承制度。

更重要的是,当天下大乱,政府崩溃后,以宗法制度结成的家族就成了修复社会秩序的模版。儒家说“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一句空话。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正是一个放大的家族结构。而在一个家族中,族长的地位是唯一的,和不可动摇地。因此,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早就是家族政治的常例。各割据政权最终追求统一此为种因之一。

中国的地理环境正好是自然灾害频繁,但又能够为大规模人力所能控制的范围内。于是大一统的王朝能够组织人力物力,控制或减轻自然灾害,而分散的割据政权、封建分封则做不到这一点。这就产生了大一统的需求。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我们才看到了历史上进入中原的各蛮族不断被汉文化所同化,并不断追求大一统。而进入近代之后,由于汉文典籍已经不再具备对西方的优势、西方的经济倾销亦将宗法制度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摧垮,则大家族亦不复存在。于是中国无力抗拒西方的影响,反而被迫结合了西方文化,从而发生了异变。

通宝推:SleepingBeauty,居庸叠翠,煮酒正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