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29) -- 江南水
在战场上俘虏或者斩杀级别高的敌人,承担的风险相应的也会高很多(级别越高的将领,警卫人员也越多),但是一旦成功,所获得的封赏也越丰厚,这也符合高风险高收入的风险投资原则。
在风险的压力和收益的诱惑面前,人们往往会看不到风险的压力,而只看到收益的诱惑,看看前仆后继的股民大军就知道是此言非虚了。
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只看到贼吃肉,看不到贼挨揍。
秦军士兵也没有例外,一听说要上战场,每个人都像是打了兴奋剂,即使那些出了娘胎就没打过架的乖宝宝,一听说要打仗,也激动得像是中了几个亿。
在秦国的士兵看来,他们将要面对的不是修罗场,而是灯红酒绿的名利场。
临上战场前,秦军士兵眼中散发出的光芒跟饥饿的狼群见到羊群有得一拼。
一来到战场,秦军士兵眼中看到的不是跟自己一样的杀人机器,而是自己的房子、车子、位子,所以他们作战相当敢于玩儿命。
有的人甚至认为防身的铠甲都是征战沙场的累赘,光着膀子就冲上去了。
不过他们从来不把到手的首级和俘虏当做累赘,身上挂着敌人的首级,胳膊下夹着生擒的俘虏,还是一往无前,绝不满足。
秦军将士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活着回去,不但自己这辈子有了着落,子孙也能沾光,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哦。
即便是战死沙场,国家也会把功劳记在儿子的头上,子孙照样沾光。
为国家打仗,国家给予丰厚的回报,为家族械斗,国家给予严厉的惩罚。两厢一对比,秦国人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在国内都是三好学生,一上战场就是虎狼。
都说中国人善于窝里斗,殊不知,窝里斗也是有资本的,没有了外患才能安心的窝里斗。
战国时代,各个大国都是虎狼,除了个别缺心眼的,谁敢窝里斗啊。
商鞅的法令有效的制止了秦国人的窝里斗,给秦国带来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国内基本上没有社会治安问题,达到了传说中的“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境界(儒家的理想竟然让法家给实现了,也够讽刺的)。
更重要的是,商鞅给秦国培养了一支虎狼之师,就是这支虎狼之师席卷宇内,并吞八荒,造就了一个伟大的帝国。
成就这一切的只是一个简单但绝对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中国历代基本上都沿用了商鞅这一套来判断将士的战功,很残忍,但是很公平。
没有完美无瑕的事物,制度规定也一样,商鞅这个激励机制至少有一个弊端,往往为了一个人头,秦军自己人在战场上就干了起来,趁乱向袍泽兄弟下手的事儿怎么也会发生一些。
虽然这个机制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也是能够采用的最不坏的措施了,有谁能够给出一个没有任何弊端的措施呢?
就是靠着这个机制,秦国人用敌人的鲜血(有可能还有同袍的鲜血)为自己谋取了各种福利。
功劳越大爵位就越高,所得的土地是优质良田,房子分在黄金地段,吃的也是美味佳肴,不但自己的身份高人一等,老婆孩子甚至是仆人出门交往时穿的衣服也比别人的高档,可以整天趾高气扬。
那些没有功劳的,即使有钱也只是土财主,不好意思跟有功劳的人打招呼。
商鞅的这种记功方式不仅仅是针对普通将领和士兵,他还把矛头指向了秦国的宗族。
你姓嬴,这一点没人会否认,这是血统,爹娘给的,商鞅大人的法令再牛也没法改变这一点。
但是,商鞅的法令可以改变你的待遇。
没有军功,你还可以姓嬴,但是不能再享有姓嬴的待遇,注销你的宗室户口,成为一个姓嬴的普通人。
真正做到了执法如水,像水一样平。
一个年老体弱上不了战场的人还想通过军功来获得爵位,在当时的秦国也不是YY空想,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途径可以达到,揭发他人的不轨行为。
商鞅称之为“告奸”。
商鞅为这些知情者提供了三个选择:知情不报,腰斩;积极揭发,参照在战场上斩获的首级来记功(被揭发者级别越高,揭发者的功劳也越大);藏匿行为不轨者,按照投降敌人处理(灭族)。
这就造成了秦国上下人人都是KGB的局面,人人都是监视者,同时,人人也都是被监视者。
这种“告奸”制度至少在汉初还存在,汉初的侯爷中就有几个是靠告密而得到世袭爵位的。
为了加强监管的力度,商鞅还规定,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
一家不地道犯了事儿,如果其它各家没有检举,事发后,无辜的人家也一并接受同样的惩罚。
这就是有名的连坐法,这种做法也持续了两千多年,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中还有连坐条令。
“告奸”制度和“连坐法”交织在一起,在秦国编织了一个庞大的恐怖统治网络,人人都生活在恐惧中。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黑色幽默,苏联时代,苏联人最幸福的事情:
半夜有人敲门。
开门后:伊万,你被捕了。
…:你弄错了,伊万在隔壁。
忙活半天,终于把商鞅的法令简约的说了一下。
我随便一说,您爱看不看,没什么打紧儿的,但是商鞅制定这些法令不是为了做学术研究,而是要在秦国正儿八经实行的。
法家认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纯粹是扯淡,他们认为,所有的人必须遵守同一个规矩,然后去实现不同的梦想。
同一个规矩已经制作完毕,那就必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以后就按这个规矩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以后做事儿“有法可依”了。
问题是,群众根本不怎么相信政府,你说得再好听,我权当没听见。
看来不相信政府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问题,也算是历史传统了。
如果群众只是把这些法令当成废话,有法不依,那这些法令就真的成为学术材料了,如果能够侥幸保存下来,也不过是给后世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混饭的工具。
怎么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呢,只有一两句口头承诺是不怎么管用的,因为人家压根儿就不相信你所说的一切。
那就借助一下物质的力量,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比一篇博士论文管用得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公子虔受过两次刑 青色水 字18 2009-11-08 03:44:00
🙂太背了。。。 C狂飙行者 字16 2009-11-08 22:52:31
🙂另外一个老师脸上被刻字以后老实了 青色水 字90 2009-11-09 04:43:39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35)
🙂该参照这条,梳理梳理国政了。 潜恒 字82 2009-11-13 19:28:30
🙂幸福 2 静处闲看 字175 2009-11-06 08:21:56
🙂花谢老兄的进一步思维 注册之后 字0 2009-11-10 08:47:24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34) 51 江南水 字5383 2009-11-05 0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