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前言 -- wolfgan

共:💬65 🌺1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简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三)

---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格兰中部地区兴起。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机械化大生产逐步在主要生产领域取代了手工生产,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子系统开始取代金融业和流通性商业成为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从此,经济危机也开始越来越和工业系统紧密相连。

1788年经济危机是第一次有史记载以来的工业领域自己因素引发的经济危机。1770年代和1780年代是英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的年代。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从而产品大量积压,商家被迫折价抛售。1788年,棉花进口额与1787年相比,下降了12%。同年,破产事件增加近 50%,工人大量被解雇,兰开夏和柴郡等地的棉纺织工陷于极端贫困的境地。不过,大量破产一方面减少了商品供给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未破产企业的工资成本,这两者合起来使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企业利润回升。更重要的是,本次危机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不久,其他各方面情况的好转迅速使英国的纺织行业走出了困境。

1814年世界市场对英国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英国商品对欧洲大陆的出口额从1811年的1300万英镑,急增至1814年的 2700万英镑;1815年,英美战争结束,英国商品对美国输出额从1814年的8000英镑激增至13300英镑。于是,英国工业空前繁荣。但是,英国货的生产和运输能力过于强大。1814年底,欧洲大陆市场即告饱和,1815年对欧洲出口即下降23%;由于美国市场迅速接替,繁荣得以继续,但过了几个月,北美市场也饱和了。1816年,英国对美输出额下降了28%。同时,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原来每吨高达20英镑的铁价跌至8英镑。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旨在减轻失业、启动需求的公共工程拨款法案。法案批准拨款100-200万英镑,资助建设运河、港口、道路和桥梁。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

1825年英国的经济危机首先是,投机商人和银行首先大量破产,然后危机席卷英国主要工业部门。这场危机使纺织工业设备开工率下降了一半,纺织机械如花边机的价格下跌了75%-80%,这是机器工业首次受到危机的严重袭击。 也是第一次经济危机席卷所有主要工业部门的经济危机。

1825年危机以后,纺织工业仍然步履蹒跚。但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从1837年开始,英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危机 ,危机一直持续到1843年。在此期间,英国商品继续采取危机期间对其他国家进行倾销的老方法,但是美、法、德等国首次加强了贸易保护。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因经济危机而进行贸易战。同时,经济危机也迫使英国迫切需要获得新的海外市场,这直接导致了当时英国商人打开中国市场的急切,并进而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把中国强行拉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可以说,从中国一开始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就深受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在英国工业革命不断深入的同时,美国的经济也迅速发展,甚至在南北战争期间也是如此。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并获得法国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以及50亿金法郎的赔款,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受美德两国经济上升的影响,英国经济也进入繁荣。然而,到了1873年,经济危机又降临到了英、美、德德国的头上。1873年美、德陷入危机后,两国政府都大大提高了贸易保护水平,坚决保护国内市场,反对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此前,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英国的经济危机总是波及到世界各国,包括美德。然而,从1878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开始,英国经济危机并没有以往一样波及到美国和德国。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美、德两国先后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潮流,除英国外,其他各国都纷纷转向。此后,美、德等各国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国内市场越来越多地为本国工业所占领,英国的国际市场份额明显缩小,甚至英国的国内市场都开始受到美、德商品的入侵。英国由此更加走向相对衰落。以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投机。英国竞争力强,可以转嫁危机,受危机影响较浅,其他国家则常常比英国更严重。金融投机强的,受危机影响也深。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内加强的一个后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下降了。并且从此以后,由于美国迅速扩大的国内市场,美国经济开始取代英国经济,通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危机。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基本都是后来逐步跟进相比,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英等。其中美国的作用又最明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是一场以重工业取代轻工业主导地位的工业革命。从此,轻工业失去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获得的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场工业革命中,由于各国对这场工业革命重视程度不同,造成了各国工业产值地位的显著变化。美国和德国由于高度重视,比重持续扩大。而英法则把资金大量投入了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1870年,主要国家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分别为: 英国 32% 、美国 22% 、德国 13.2% 、法国 10% 、沙俄 3.7% 、日本 忽略不计。到1913年,这些国家发生了明显变化,各自占世界的比重如下: 英国 14.1% 、美国 38% 、德国 15.7% 、法国 6.4% 、沙俄 4.7% 、日本 1%。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德国工业也超过了英国。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何时失去已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结束。世界经济失去了快速上升的势头,再次变得危机频仍。先是爆发了1900-1903年经济危机,然后又爆发了1907-1908年经济危机。然而摆脱这轮危机主要靠的是军备竞赛,显然,这只会把世界拖入战争的前沿。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又初露端倪。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从1871年到1914年,欧洲基本没有出现过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欧洲带来了长期的和平。然而,工业革命一旦结束,战争就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世界走来。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死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路狂飚,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优势地位更加明显。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掩藏着深重的危机。,美国的贫富财富越来越大。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到1929年,全美最大的16家财阀控制了整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53%,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占有;另一方面,约60%的美国家庭的生活水平还挣扎在仅够温饱的每年2000美元水平上下,更为严重的是,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美元。此外,国际收支中的潜在危机也加深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美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力同供应大大超过国内外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到1929年10月,危机终于爆发。这场危机一直延续到1933年,并且转为长期的萧条。1929-1933年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是前所从未有的,国际贸易额的实际贸易量也出现历史上第一次的下降。1929-1933年的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不仅生产下降的幅度惊人,其延续时间也异常持久。在以前的危机中,生产下降的延续时间不过几个月,而这次却是几十个月。1929-1933年的危机宣告了主张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失灵。于是,鼓吹通过加强国家干预来刺激经济和保持充分就业的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小结。从资本主义进入工业社会前和进入工业社会后的经济危机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始原因是信用泛滥。资本主义社会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在市场中无处不在。既然是信用就必然存在着泛滥的可能,这种信用泛滥的对象可以是郁金香,可以是密西西比股票和南海股票,也可以是各种工业品,总之是人类社会提供的某种商品。信用泛滥导致虚假需求的出现,进而导致某些商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以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数量生产,形成市场泡沫。是泡沫就总有破裂的一天。如果泡沫被吹得太大,当泡沫必然破裂时,就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形成经济产生危机。民间炒作和政府蓄意误导都有可能产生信用泛滥。一般的信用泛滥只会产生市场干扰,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大规模的信用泛滥才会形成经济危机。在人类社会进行工业革命后,工业部门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部门。信用泡沫也就集中的表现在了各种工业品上。各种工业品的消费政府会消耗掉很小一部份,绝大部分还是要靠社会各阶层的人民来消费。社会上富人总是少数,少数富人对商品的需求总是有限的。于是大宗商品消费的真正主体是社会的中下阶层。当一个社会贫富分化明显时,社会的中下层购买能力必然有限,社会总体上对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必然低下。这样一来,市场上发出的需求信号就很容易引发信用泛滥,社会上生产的商品就很容易迅速突破社会有效需求的范畴,进入虚假需求引导的生产阶段。危机因此看起来就很容易发生。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广大工人阶层和资本家谈判时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在整个分配体系中所得甚少,因此购买力极度低下,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有效需求的总体能力低下。同时,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又使得需求信号很容易被无限放大,信用泛滥极度容易膨胀,引导社会生产迅速进入无效需求的生产阶段。应该说,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绝大部分年代,资本主义社会进入经济危机的门槛是比较低的。

然而,在卡尔马克思生活的晚年,世界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阶段。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度的扩大了市场需求,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时间长达四十年的繁荣年代。不难看出,新技术的使用,尤其是扩大人类基本需求的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扩大整个市场需求,进而带动生产全面繁荣。这是资本主义对抗经济危机最有力的武器。然而,人类新技术的应用到目前为止是不能被规划的,总是不期而遇的。一旦技术革命相对停滞,资本主义的活力就迅速消失,危机的门槛再次变低,社会矛盾就会激化,甚至出现大规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技术革命的间隙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