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会算账的收银员和城市房价 -- 泉畔人家

共:💬69 🌺1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不会算账的收银员和城市房价

最近几次遇上收银员不会算账的事。某日在一药店,一妇人问“胖大海怎么卖”? 营业员(40左右吧)答, 2块五10克。 妇人又问,一两多少钱? 营业员让收银台小妹(年纪很小,声音甚是甜)算一下。小妹用计算器按了一会,答曰, 1块2毛五,1块3.

当时我和老婆在附近,我对老婆说,营业员要是卖了咋也去买一两。结果可惜,营业员还是反映过来,说不对吧,你再算。收银小姑娘又算了2次,总算算出12块5来了。

无独有偶,老婆前一阵几人一起去吃豪客来牛排,吃完后结账。因为使用了几张优惠券(打折券), 这下把营业员可忙活坏了,拿着计算器算了几遍就是算不出来。最后老婆等不下去了,说我给你算,很快算出164块钱。到了收银台,收银小姑娘又很负责的算了半天,说是163.营业员说不对,是164, 收银小姑娘又算,坚持是163,只肯收163,说如果错了,那1块她补上。老婆回来抱怨说,光算账用了20多分钟。

不知道各位河友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反正我是感觉今年开始遇到不会算账的收银的概率是大大增加了,已经有好几次了。这些不会算账的小姑娘普遍相当年轻(应该20以下),但心算能力极差,离开计算器根本不会算数。计算条件一多(有优惠券什么的),则极容易出岔子。

河友们可能该问了,这和房价有关系吗? 我当初也没感觉到这之间有关系,后来看了政委的大城市房价跌无可跌后总觉得好像不大对,又说不上那不对来。后来又看了几篇分析人口的文章才感觉这之间还是有相当大关系的。今天就写一下自己瞎想的,让河友们拍砖了。

大家先看段资料,这段资料可能部分说明,为什么现在一些算数能力这么差的人可以来大城市当收银。

查阅1996年至2007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1996年开始,小学招生人数开始下降,此后,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小学数量也急剧减少,部分数据列举如下:

《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4.6万所,比上年减少2.27万所;招生2524.66万人,比上年减少7.15万人。”

《199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2.88万所,比上年减少1.72万所;招生2462.04万人,比上年减少62.62万人。”

《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60.96万所,比上年减少1.93万所。招生2201.38万人,比上年减少260.66万人。”

《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58.23万所,比上年减少2.73万所;招生2029.53万人,比上年减少171.85万人。”

《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小学55.36万所,比上年减少2.87万所;招生1946.47万人,比上年减少83.06万人。”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1年全国共有小学49.13万所,比上年减少6.23万所;招生1944.21万人,比上年减少2.26万人。”

《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全国共有小学45.69万所,比上年减少3.44万所;招生1952.80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在校生12156.71万人,比上年减少386.76万人。”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全国共有小学42.58万所,比上年减少3.11万所;招生1829.39万人,比上年减少123.41万人。”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国共有小学39.42万所,比上年减少3.17万所;招生1747.01万人,比上年减少82.38万人。”

《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共有小学36.62万所,比上年减少2.8万所;招生1671.74万人,比上年减少75.27万人;在校生10864.07万人,比上年减少381.04万人。”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共有小学34.16万所,比上年减少2.46万所;招生1729.36万人,比上年增加57.61万人,增量主要在农村;在校生10711.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2.53万人。”

《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共有小学32.01万所,比上年减少2.15万所;招生1736.07万人,比上年增加6.71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比上年减少147.53万人;小学毕业生数1870.17万人,比上年减少58.31万人。”

96年入学的小学生对应89,90的出生人口最高峰。之后,小学生入学人数就是一路向下了,从2500万左右在99年就减少到了2000万级别,在05以后又减少到1700万级别。

实际上注意一下这些算术能力极差的收银员就会发现,她们大部分都很年轻,也就17,18的。基本就是87-90生育高峰过后的一代了。而如果你现在注意一下很多商铺写招聘营业员的告示,年龄限制在普遍的松动,原先很多都要求25以下,现在则越来越放宽了。另外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建筑民工队伍,就会发现干活的人里30以下的年轻人不多,30-50的人是主力。20以下的小年轻不容易见。

写这么一堆好像和房价有关系吗? 有的, 而且应该很密切。

房子盖了是要给人住的,而且正常的房子使用50年以上都问题不大。(标准应该是砖混50年,框架70年),但房子住1,2百年照住的多的是。 如果我们假设房子都按2% 的比率折旧(都设寿命50年),那全国的房子要保持数量不减少要更新的数量就是个基本确定的数。 我们假设中国人都能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的人均35平米, 13亿*35= 435亿平。 但农村的房子都大,都不算,只算城镇的6亿人口 6*35 = 215亿, 2%就是 约4亿平。但实际上我国现在城市里的房子除了棚户区以外,都比较新,需要折旧重建的房子并不多。20年内因为房子成危房需要重建的比例也不会太高(豆腐渣的就另说了)。 按幽默语录一文楼主的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83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8%。其中
, 中国一年商品新房应该是8个亿吧。扣除商用的,但要加上大批不走手续的住宅(比如,xx军区老干部经济适用房),比如小产权房。尽管有打击,这些房子的数量也少不了,估计他们的面积比商业什么的要大。这样算下来, 基本上我们城镇一年能净增6,7亿的住房。

放到城市级别,我所在的城市总人口规模在6百万左右,一年合法的商品房也是7,8百万的数。 上海快2千万人口,一年房子面积的增加量正常情况下也大于2000万。我们的商品房统计肯定和农民的房子没关系,抛去农村,那基本城镇人口平均一年就能增加1。5 到 2平方的房子面积。即使全国来看, 人均也能增加1平以上。我猜能到1.5 以上(算上各种小产权等)。 那我们现在的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好像已经是28以上了。已这个速度再继续15年(15年内,折旧量不会太大),那人均应该就在50平以上了。

好,现在回到不会算账的收银员话题上。给个判断题,你认为2.5元10克,1两是多少钱都算不对的收银员该不该有能力在城市买商品房?中国有13亿人口,但无论社会怎么发展,肯定还是有穷有富的。在中国可以剥削其他国家,用武力强迫其他国家和中国进行不等价交换前,我们能保证多少人过上和西方中产阶级同等生活水平的生活?米帝靠花街骗术和美军的武力,以及微软,谷歌等一批企业,也只能实现70%的住宅自有率和大约(40平米左右的人均面积)(美国人均面积是多少,说法很多,从22-92的都有,这里请行家给准确数字吧)。 而中国在只能内部剥削的情况下,能不能在不到10年内就在人均住宅面积上超过美国?(香港7.1, 日本15,早被中国远远甩在后边了,欧洲35-40,德国好像36,我们城镇的水平现在离他们已经非常接近了)。

如果中国有3亿人口享受和美欧基本相似的生活水准(人均40平住宅,有车,能出国度假什么的),那中国是不是还需要有4-5亿人达不到这个水准,另有几亿比较穷的人条件更差?否则,中国人都上顶端了,谁来干收银员啊。 而以前大点的城市招年轻人,挑选余地大的很,不会算账的人肯定当不了收银员。但如今新增年轻劳动力(20以下)数量在快速减少,大学生人数是增加了,但也就不值钱了。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相对过剩。 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生产设备比如混泥土输送泵,各种工程机械的普及,尽管有土地的制约,但中国每年新建的住宅数量还是在增加的,如果新建数量大幅度下降,就是危机了(数量决定对钢铁,建材等的需求)。但有效需求应该会随着婚育人口从2500万-1700万的过程中有一次大的下跌才对。至于价格,就算价格下降引起产量的下降,也不会长久,电视,冰箱等当年这些涨价的主角在中国巨大的产能释放后都成了白菜价。汽车估计是下一个,而房地产商可以选择因为挣的少退出不干,但时间长了之后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要接受现实,重新投入生产的。而中国的政府,如果在新增产量下降后,极有可能开动国家力量,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屋建设。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算术能力很差的收银员,在结婚后,可能都能已较低价格获得一套7,80平的房子。而商品房价格,也不可能在一个年轻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的国家实现连续多年正增长的。(日本是例子)

按人口看,2014,15以后,新达到25岁的人口数量开始大幅度下跌。而如果地产保持现在新建水平,全国人均应该就能超过35,甚至40平,超过老欧洲发达国家。而我们现在的人均,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远远超过了南美的巴西,阿根廷之流,更远多于俄罗斯。中国强大的住宅生产能力,应该还能至少保持20年,按现在的速度,20年后人均住宅超过美国,也没啥奇怪的了。只是价格吗,能不能继续一往无前的涨,可就难说了。

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折耳猫,吴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