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唐的故事ZT】京华沉浮---(1)初进京城 -- 裙裾飘飘

共:💬39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阿唐的故事】(4)初涉商海

四 初涉商海

1988年5月的一天,我到位于东四北大街的公司上班。

柳头把我们新近的的人叫到楼上开会,除了柳,还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白白净净的矮个子参加。

新人一共三个,先做自我介绍。

我第一个。

第二个是老白。他三十多岁年纪,人长的很憨厚,说话很快,但很喜欢重覆地说一个同样的句子。如,“我去,我去,我去!” ,“对,对,对,对!”,所以结果最后的速度是一样的。

最后是少林。他与我年龄相仿,比我高一些,人长得很精神,浑身洋溢着的活力给人一种很青春的感觉。我当时还不知道,少林将是我在商海朋友中保持友谊最长的一个。一直到1999年,我短期回国,我们还见过一面。

老白和少林都是毕业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夜校部,我意外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一位高学历者,立刻有一种木秀于林的不自在的感觉。

柳头等我们自我介绍完,指着那白面年轻人说,这是常副经理,他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以后有什么事情直接找常就好了。

我当时心里格登了一下,立时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柳书记不是说我将任公司副理吗,什么时候又蹦出一个常副理?我的脑子里一时有些乱,都没听清常在讲些什么。

不是我官迷,但不可否认柳书记的许诺是我决定跑到这街道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至少它体现了我自身价值的一部分,这对我毕业以来屡屡受挫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强压心中种种波澜,细听常的讲话,还好没错过最重要的,正在分配工作。老白和少林将跟着常跑业务,常看了一眼我说,我将和一位叫小正的一起工作,说着就起身带我下楼找小正。

小正是一个老实孩子,年龄和我差不多,从7X8厂来,这公司一半左右的人都或多或少和7X8厂有关,后来听说柳头就是7X8出来的。

“以后小正就是你的师傅了。” 常副理最后对我交待着。

我第二个震惊就是,公司里的尊称是什么什么师傅,如柳师傅,常师傅等。这种称谓通常流行在北京的草根阶层,我已经不需要再去深入了解整个公司的人员结构了。

常走后,小正窘得不知如何是好,搓搓手说,“咱俩出去跑业务吧。”

跑业务,这是系师傅之后,我学到的第二个术语。以后就被我们广泛地用于方方面面了,如少林去劳动人民文化宫下一上午围棋,中午回来吃饭,也是刚刚跑完业务。以至于后来真的去跑业务,还需要特别说明。

小正要带我去西四他同学的公司转一转。我们骑着车子,边聊边沿张自忠路往西走。

我不是一个迂腐的人,还不至于看不清楚形势,无论是被骗来,还是我自己自找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进入状况,其它的容后再说。

我小心翼翼地和小正套着磁,正象若干年后当送货司机一样。我请小正告诉我,如何才能在生意中赚到钱?

小正支支吾吾半晌,也没有说清楚,他是高中文凭,表达力有限,理解力和洞察力也有限。

不过,最后他很兴奋地说,上星期他做成一单生意,赚了120元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一个人进门指着柜台里的计算器说要买10个,正好这种类型的计算器是小正从街对面的办公用品公司拿来代销的,只有一个样品。小正说刚好店里现货卖完了,要去库里去提货,告诉那人先把支票交给我们会计入账,他这就去提货。等会计拿到支票,小正立刻从会计处拿一张公司支票跑到对面,以批发价买了10个计算器回来,给了那店内等着的客户,批零差价是12元。

以后类似的故事,我们不断地重复着,客人上门,要什么什么,留下支票,下午或次日再来提货。当时来北京为单位采购物品的外地人很多,他们总是想利用这个机会逛逛京城,那有时间一样一样东西地挨个商店去买。或许他们也明白你在倒买倒卖,不过只要能以大致合理的价格买到所需货品,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生意的关键之处在于能够很快地报出每种商品(至少是主要商品)的合理价格,还要知道去什么地方才能找到比开出价格低的货源,也就是上家。

这种有下家再找上家的做法,在圈内叫“空手套白狼”,形容在即无资金也无现货的情况下利用客户的资金做成生意的一种情形。如果所涉金额较大,就要将开出的公司提货支票押后入账,待客户购货款入账后,再让上家入票,前提是在上家已建立良好的生意信誉。

小正同学的公司在西四北大街上,到过北京的人都知道,西单西四要远远繁荣过东单东四,公司里人来人往,一片兴隆。小正同学忙着打包送客,根本无瑕照顾我们,我和小正待了一会儿就出来了。

回公司的路上,小正不停地咂麻着嘴赞叹,“人家这才是做生意啊!”

几经反覆,我才问明白小正同学公司的经营背景。这是北京计算机厂的指定代理经销商店。厂里把货放在店内销售,每月按销售多少结算货款一次。公司自己不用垫付任何货款用于经营活动,实际上是由厂子提供了流动资金。

继“空手套白狼”后,我知道了第二个概念--“代理销售”。即,有上家,再找下家的做法。

很显然,这是最容易做的一种生意方式。问题的关键是,哪里能找到上家,也就是愿意把货放到你这里卖的货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是忙着出去找上家。

回到公司,已经快到午饭时分。刚一坐定,拿着饭盒的一男二女邀请我一同去吃“炒疙瘩”。这是一种北方面食,小手指头大小的面疙瘩和一点黄瓜丁肉丁共炒,物美价廉。

男的是门市部主任大权,女的一个是门市部站柜台的小青,另一个是会计小誉。容貌嘛,男的风流倜傥,女的婀娜多姿。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吃炒疙瘩,谈不上很喜欢。印象之所以深刻,实在是因为这是我后来卷入旋涡的第一步。

吃饭时,大家嬉嬉哈哈,有说有笑。此前在经济学院时,周围的人以外地人为主,我那口标准的普通话还不显山不露水的。现在置身于这帮土生的北京人中间,立刻就听出不同了。我极力学习着他们的土话,结果被大权听出来了。他拍着我的肩膀,“甭着急,赶明儿哥哥好好教教你!”

下午,一个身着雪白衬衫的小伙从外面走进来,小青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去,忙着为我们介绍,“小鱼,大连工学院高材生!阿唐,X工大研究生!”

我握着小鱼的手,打量着他。这是趋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富男子汉魅力的一张脸,真的,到今天我还没有见过比小鱼更有魅力的男人。几乎每一个见过他的女孩子,都或多或少地为他吸引,以至于我每次都要半开玩笑地对我介绍给他的女孩儿说,“小心啊,他可很会骗女孩子噢!”

如果看官认为阿唐吹牛,我可以举个例子。后来小鱼去了新兴公司(海军系统),接着失踪了一阵子,再一见面,小鱼眉飞色舞地说了他在深圳一段时间的经历。他给新兴公司当星探,专门在街上和漂亮女孩儿搭格,选中后再送给香港方面拍广告用。他通常说话表情总是淡淡的,这也是吸引女孩之处,这次可能是那段时间过得太舒心,终於溢于言表。

小鱼是来找小通玩围棋的。小通是西安交大毕业的,也是外地的,但同样没有口音,不知什么背景。

柳师傅不在,高师傅明显和小通关系很铁,於是小鱼和小通就在柜台里会计的办公桌上大战起来。

中午回来后,我和高打了一个招呼,高不疼不痒地点了点头。

我一边在一旁观战,一边心里把公司里的人员结构梳理了一遍。楼上柳,高,楼下,会计小誉,出纳小柳(女),业务员小通,我师傅小正,小果(一个满脸横肉的家伙),小玉(巧得很,她也是经院毕业生),霞(一个很冲的30多岁的女人),门市部大权和小青。小鱼以前也是业务员,最近听说忙着考托福,不怎么来上班。加上我们新进的3个业务员,全公司合计大小人等15个。

如果大家都回到公司,就显得有些拥挤。

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是能清清楚楚地记住公司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和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发生了关系,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满屋子的货品全加起来,总价值也不会超过5万块钱,还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代销的。

下班回去的路上,脑子里的问题纷至沓来,这么多的人挤在如此之小的公司里面,靠什么吃饭?高显然是公司实际主管,为什么柳书记一句也未提起过其人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