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关于葡萄长文的一些理解和断想 -- 潜水员的马甲

共:💬212 🌺7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说说剩下的问题(2)

执行的问题先放在一边。现在再来考虑另外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是否可能主导一场技术革命?这是阴谋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感觉葡萄的回答是: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现在是否工业化了?

我对葡萄的这个观点赞同得五体投地,因为是否工业化,初看可能是一个伪命题,但是这个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要害。

工业化的核心是啥,造机器的技术,和开机器的人。技术的基础是啥,是理论,理工科公认的、最重要的两门理论是啥,一曰数学,一曰物理。数学的基本方法是啥,演绎(当然还有归纳,但是相对来说,用的很少),演绎是啥,就是给出一堆符号和规则,推导出另外一堆符号和规则,大家直接想象几何定理的证明就知道了。物理的方法论是啥,还原论(牛人不必叫真,但是至少到上个世纪,这个提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还原论是啥,就是搞不懂的就分解(还原),还搞不懂,还分解,直接分解到最简单的单元,可以搞懂为止。和动作分解一个道理,装弹药的步骤太复杂,不容易学会,分解动作,1、2、3、4……,每个分解动作都比较简单,容易学,学会了再连起来做,换句话说这就是分析的思维。

分析和演绎,是西方思维一个比较典型的特点,有悠久的传承,可以说,正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西方的科学技术体系建立起来了,机器越造越好了,比人厉害了,工业化了。反过来,工业化又验证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威力,使得这种思维方式越来越占据统治地位,贯穿于各个专业层面。也就是说,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支撑着工业化所需的大量技术、理论,乃至法律、规则、政府,同时也造就了工业化的社会。在中国,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自然不缺乏这方面思维的锻炼,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是否具有了支撑整个工业化社会的“科学”思维,仍然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开机器的人,要求啥,要求遵守纪律,遵守流程,重视职责、态度严谨(这些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即成本)要求越来越复杂的专业技能。这同时也是对工业社会几乎所有人的要求。中国这样的人足够了吗?

如何保障社会中尽量多的人能得到这种思维的锻炼,按照规则行事,按照工业化的要求行事,从而支撑起工业化社会,进而培育大批科技人才,从而能够达到技术革命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储备,我想也会是制度革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