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天工开物》和《武备志》的流传情况 -- 任爱杰

共:💬14 🌺8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讨论】《天工开物》和《武备志》的流传情况

网上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说《天工开物》和《武备志》等明代书籍在清朝失传,直到二十世纪20年代才从日本重新引进等等。

清朝禁毁了不少书籍,但和秦的烧书一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类书籍一般还是要保留的。只不过有些“犯讳”的文字必须剔除罢了。这里略说一下《天工开物》和《武备志》的流传情况。

《天工开物》初刻于崇祯十年(1637)。这个刻本一直收藏在天一阁。由于初刻本是作于明末,文中对于清朝很不客气。这个本子在清朝是不能原样发行的。另外天一阁其实是私人藏书馆,一般人也看不到。所以这个初刻本在清朝能看到的人并不多。

但是其去除了所谓“犯讳字样”的翻刻本却一直都在清朝流传。

福建有个书商叫杨素卿。他将书中“崇祯”、“国朝”、“我朝”等字样删去,作了适当改版后便在清初将书行销各地,从而使《天工开物》在清代继续流传。这就是所谓的“杨本”。也是较好的一个版本。这部书开始主要销售于南方各省,后来也很快运销于北方。到乾隆初期为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还是在市面上都有销售的。正是在这一时期,《天工开物》从中国流入朝鲜和日本。由于清廷和欧洲的接触,也流入了欧洲。

日本人对《天工开物》的狂热有其特殊原因。日本在此之前对于中国的贸易大量入超。导致日本的贵金属大量流入中国。日本人认识到这一点,却由于自身工艺技术的落后而无法自主生产和中国货媲美的产品。得到《天工开物》后他们如获至宝。盖很多中国产品的制造秘密在里面写得一清二楚。随着日本产品质量的提高,终于逐步降低了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到乾隆朝编《四库全书》的时候,这本书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主要是因为有“犯讳”文字。另外受了宋应星的兄弟的文章的牵连。其实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贱骨头发作罢了。

但《四库全书》不收不代表其失传。而清朝也不是只有一部《四库全书》。事实上,康雍两朝编撰《古今图书集成》从收录的内容上来说比《四库全书》要全面的多,而且对于所谓的“犯讳”也没有那么敏感。

《古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一亿六千万字。这是比三十年后法国学者狄德罗在巴黎主编的《百科全书》规模还要庞大得多的巨型百科全书,含有大量精美插图。《古今图书集成》分为历象、方舆、明伦、博物、理学和经济六大汇编,每汇编下再分若干典,而典下有若干部,计32 典6109部。其中《博物汇编》分艺术、神异、禽虫、草木四典1120 部,经济汇编分选举、铨衡、食货、礼仪、乐律、戎政、祥刑和考工八典450 部。而在草木、食货、考工和坤舆等典中有不少地方的内容,直接取自当时在社会上流通的《天工开物》及其中的插图,但插图经过重新精绘。几乎《天工开物》十八章内各节的全文都可散见于《古今图书集成》的有关典中。例如经济汇编。考工典第218 部机抒部杼考之十四,便转录了《天工开物。乃服》章中调丝图及文字说明。

《古今图书集成》在收录《天工开物》时,将其中“北虏”等反清字样改为“北边”,其余文字则一如其旧。插图也基本保持原貌,复经内府画工重新润绘后制版。只要能看到《古今图书集成》,实际上也就等于能掌握《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

《古今图书集成》于乾隆年间流入日本。日本人再次如获至宝,称其为“天下无双之珍本”。

乾隆朝虽然没有将《天工开物》收入《四库全书》,却将其中的农业部分收入另一部大型类书《授时通考》。

而乾隆之后,《天工开物》仍然流传甚广。例如吴其濬(1789—1847)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写成《滇南矿厂工器图略》一书中就引用了《天工开物。五金》章关于云南采炼银矿的大段叙述。

他写的《植物名实图考》中也多次引用《天工开物。乃粒》章论稻、麦、菽(豆)、稷黍、粟粱、荞麦等有关节的论述。

此外刘嶽云(1849—1919)于同治九年(1870)著《格物中法》一书,共十二卷,分气、水、火、土、金、木、蠕动、机巧、神化、图说及杂识等部,旁征博引历代经史及百家著作中有关科技方面资料,并分类汇编,加以按语。几乎包括其中《乃粒》、《乃服》、《作咸》、《甘嗜》、《彰施》、《膏液》、《陶诞》、《杀青》、《五金》、《燔石》、《锤锻》、《蘖》和《珠玉》各章全部内容。

而光绪年间出版的《云南通志》、《蚕桑萃编》也引用了《天工开物》中的有关内容。

《武备志》的情况和《天工开物》类似。《武备志》的编辑者茅元仪和清朝打过仗,因此其文字中对满清自然没有什么好话。所以这部书的初版在清代乾隆年间被列入《违碍书目》,遭到禁毁。

但《武备志》本身只是一部军事百科全书,其中收录的军事著作本身并不成问题。而茅元仪的注解也有其独到之处。也有人把它做了类似《天工开物》的改编。钱塘(今杭州)人汪允文据天启刻本的复刻本。汪氏在对明天启刻本进行重印时,作了挖改和修补,删去了卷首李维桢、顾起元、张师绎、郎文焕、宋献、傅汝舟等六人的序言,并挖去了茅元仪自序中的“东胡”等字,因汪允文室号莲溪草堂,故此种刻本被称为“莲溪草堂”本。而到了道光年间,公开刊行的木活字本《武备志》也流传甚广。

故此,不论是《天工开物》还是《武备志》都没有在清朝失传。被“禁”的其实只是其含有“犯讳”文字的初版而已。而这些“犯讳”文字的剔除,并不影响书本身的内容和价值。

《天工开物》和《武备志》在清朝失传说,起自二十世纪20年代。正是“五四”运动过后,知识界一片鼓吹“全盘西化”的呼声,而对于清朝更是“过秦”不已,什么问题都推到“蛮族”头上去的时候。所以当时的人认识肤浅还可说有“政治正确”的考虑在内。有这类言论并不稀奇。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通宝推:土拨鼠yuanap,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