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杨尚昆与彭德怀的历史情结---作者:尤其昌(转载) -- 乔治华盛顿

共:💬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杨尚昆与彭德怀的历史情结---作者:尤其昌(转载)

上篇

王明路线在中央的独断专行,使第五次反“围剿”笼罩在不祥的阴云中。红三

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滕代远身经百战,熟悉与敌作战规律,对中央的错误领导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多次联名致电中央:避敌锋头,伺机歼敌,发挥红军优

势,寻找战机达到壮大红军实力,歼灭敌人的目的。但中央军委置之不理。

为了政令畅通,完整地贯达旨意,他们借机调走滕代远,派杨尚昆到红三军团

任政委。

想到滕代远被莫名其妙地调离三军团,彭德怀窝着一肚子火。

形势越来越严峻,一军团与敌发生正面冲突,损失惨重,三军团也不能发挥出

相应的优势反而处于被动,彭德怀致中央军委的电信如石沉大海……正当彭德怀焦

躁不安时,杨尚昆来了。

看着这位年轻活泼,一脸斯文的“秀才”,彭德怀被他的青春气息感染了,大

手伸向杨尚昆:“欢迎你,喝过洋墨水的杨尚昆同志,你来了,我很高兴,我们以

后齐心合力干吧??”杨尚昆略带几分腼腆地说:“久仰你的大名,是苏区智勇双全

的大将,我是酸秀才不懂军事,中央派我来,协助你工作,我很荣幸。你抓军事我

管思想,大事你说了算,我支持你??”彭德怀压抑的心情被杨尚昆的直率感染了,

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好,爽快??有你在,我们的工作一定能做好。”他停顿了一

下,看着杨尚昆风尘仆仆一脸疲倦,扭转了话题:“敌人太猖獗了,苏区被分割成

几块……看把你累得够呛,这一路辛苦了,先休息一下,等精力恢复过来咱们再长

谈。来,我带你去休息的地方,早收拾好了,这是前任政委滕代远住的地方,希望

你能习惯。”

来上任之前,博古还特意对他说:彭德怀拥兵自重,对中央的命令反应不灵敏,

这与他出身军阀,具有浓厚的军阀作风和个人英雄主义有关,你去三军团担子可不

轻哟。李德拥抱了杨尚昆,唾沫横飞地向杨尚昆介绍了他的短促突击战术战略。最

后意味深长地说,到了红三军团,能否使红三军团听命于中央军委,由中央军委统

一协调指挥打退敌人的进攻,就看你的了。彭德怀封建意识浓,战法保守,有右倾

机会主义苗头,你去了,希望能做好他的工作。

饭菜虽然简单,但在强敌压境,如铁桶一般被围困的苏区,这已是很丰盛的了。难得的是,桌上还有一碗干辣椒,红红的有如一串串革命火焰,杨尚昆的心里热乎乎的。一壶酒,一个茶壶,煤油灯挥发出昏暗但却祥和的光。彭德怀起身往杨尚昆碗里斟满了酒,放下酒壶拾起茶壶往自己碗里倒满茶水。看着一脸惊诧的杨尚昆,彭德怀憨厚地笑道:“我历来主张:喝碗茶,一身汗,喝碗酒,晕过转。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你是四川人,天性好吃辣的,所以特意为你准备了这些,为你洗尘。毛泽东说过,不吃辣椒不是真正的革命者。我是湖南人,我们有共同点,相信我们合作肯定能愉快,革命一定会成功。”

彭德怀脸上露出了几分不快,他又想到了中央军委第五次反“围剿”策略的荒

唐。“唉,中央是怎么回事,怎么能和兵强马壮的敌人硬碰呢??――看我,扫兴了,不提这些不愉快的事。”

彭德怀的语言有些不连贯,他拾起碗,向杨尚昆略微示意后猛地一口喝干。杨

尚昆笑了笑:“困难会过去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依靠苏区的广大军民,敌人不

会猖狂太久的。何况,我们还有龙虎大将彭德怀,有你在,管叫白军不敢过广昌,

胜利会属于我们的,苏区人民会支持我们的。”杨尚昆虽知战争形势对红军不利但

仍然给彭德怀打气。

“你高估我了,我也曾兵败安福城,一路跌跌撞撞,狼狈辛苦得很。好了,谈

谈你自己吧。”彭德怀十分感兴趣地看着杨尚昆。看着彭德怀迫切的样子,杨尚昆

咬了一口干辣椒,脸上泛起红潮:“我嘛,是个乐天派,从热血青年转变为革命者,一路顺风,太幸运了,所以显得年轻,没经过磨练,嫩得很,不值一提。”“你太谦虚了,你可是满腹马列理论的文化人。”彭德怀不无欣赏地说,“哪像我,大老粗一个,只懂打仗,没进过马列主义的学堂。”

1934年1月中旬,彭德怀和杨尚昆接到中央通知,到瑞金参加中共六届五

中全会。这是中央对敌人的强大压力有了一种危机感,但又不愿放弃原来战略的背

景下召开的。

在六届五中全会上,李德大权在握,热衷推广他的短促突击,“左倾”冒险主

义策略成为指导红军作战的原则。彭德怀和杨尚昆步履沉重地返回三军团。虽然在

会议上他们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但内心深处,却难以平静下来,他们对军事作战

原则表示怀疑。明知此路不通,偏要向火坑里跳,这是彭德怀感到苦恼的。

错误的指挥,使得一、三军团在进攻南丰西南之敌时受挫,损失惨重。不久,

彭杨奉命入闽,转战于崇山峻岭之间。但劳师袭远,供给困难,红三军团东征入闽

收效甚微,弄得十分疲倦。

4月2日,彭德怀苦恼之情再也无法抑制,在和杨尚昆达成共识后,他致信给

中央军委,提出战术动作应该由下级机动灵活地把握,不要规定得太死,同时提议

派出有力的挺进游击队,使敌人后营失火,协助正面战场的反“围剿”。杨尚昆和

彭德怀为红军命运慷慨请命,无奈又如石沉大海一般。

4月27日是最痛苦的一天。彭德怀和杨尚昆违心地指挥了广昌保卫战。这是

集一、三军团和地方红军共9个师的兵力与强敌展开的一场残酷战斗,是针尖对麦

芒的激战,只可惜红军使用全部家当去进行硬性对抗非但没有取得扭转战局的可能,反而疲劳不堪,力量锐减。面对这一残酷的局面,彭杨对视无语,心如刀绞。

他们心情沉重地带领红三军团退出了广昌,向南转移。28日,就是广昌失守

的当日,博古来电,要彭杨去谈话。

通知了杨尚昆后,彭德怀沉思了一会儿,把一套旧军装塞进挂包,而这一细节

恰好被杨尚昆看见:“你带衣服干嘛??”彭德怀苦笑着说:“没什么,今天我要逆

龙鳞了,李德不给我一个明白,今天我就卸甲跟他去瑞金受审,这窝囊仗我实在无

法指挥下去了。”“你要冷静??一切都会明白的,三军团可不能缺少你。”

“我心意已决,我不能看着洋鬼子把咱们的红军拼掉。”

彭德怀见李德的过程,是正确意见与错误指挥之间面对面的大冲撞。彭德怀的

刚毅愤怒的表情,使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惊呆了,李德太上皇的角色第一次受到了洪

水般的攻击。翻译伍修权企图把火药味十足的语言略去,被彭德怀发觉了。“杨尚

昆同志,我以三军团军事指挥的名义请你把我的话如实地告诉顾问。告诉他,‘崽

卖爷田心不疼’。”杨尚昆一直替彭德怀捏着一把汗,听到彭德怀的请求,他为难

地看了看彭德怀:有鼓励,有请求,有希望;想到李德战略指挥的破坏性,杨尚昆

说话了……李德暴跳如雷,看到在座的都面目阴沉,自己处境孤立,只得作罢。彭

德怀痛快地回到了驻地。

似乎是慑于彭德怀仗义执言的怒威,李德对彭德怀没有处分,也不再过多地牵

制三军团的行动。

抗战爆发后,杨尚昆到华北协助刘少奇在北方局的工作,而彭德怀则在抗日前

线作战,虽能在开中央会议时见面,但都戎马倥偬,不能尽兴畅谈。解放战争时期,

杨尚昆在中央工作。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征战大西北,紧张的革命工作使他们只

能马上相逢一笑,匆匆而过。

下篇

庐山会议,彭德怀直言遭到批判,并不断升级。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杨尚昆苦

于无法为彭德怀说几句公道话,看着老战友受屈,他心情无法平静。除了私人性的

拜访外,他不可能给老战友送上更多的慰藉。而“沾彭色变”的政治气氛中,彭德

怀又怎好去牵连更多的人。一个多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中,一千多高级干部的批判,

使得彭德怀更加痛苦,更加疲惫。为了解脱,彭德怀让妻子浦安修去找中办主任杨

尚昆,提出他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他对妻子说:“我没有工作了,中南海也没有活

动的地方,再住会玷污党中央的声誉。你给我请求找一个能过得去的地方住,实现

我对毛主席的保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他不好亲自去面对他的老战友。

杨尚昆很为难,他劝彭德怀先呆一阵子,一切都会解释清楚的。但彭德怀倔犟的性

格又使他不得不把彭德怀的要求报告给毛泽东。毛泽东当场批示杨尚昆,给找一处

好一点儿的房子。杨尚昆亲自安排,找到了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

到了1961年,国内形势开始好转。9月29日彭德怀提笔给毛泽东写信,

请求中央让他出去走走。毛泽东批准了。10月5日,杨尚昆给彭德怀打电话,激

动地说:“毛主席说了,彭德怀到哪里去都可以,半年也行。”杨尚昆为此感到由

衷的高兴。

当天晚上,杨尚昆在家中热情地接待了彭德怀,答应了他的要求,派中央办公

厅秘书金石随彭德怀去湖南。两位老战友感慨万千,却又由不得他们详谈。

彭德怀问杨尚昆:“我走前能见主席吗??”面对彭德怀认真而执著的目光,杨

尚昆心中很不好受。对彭德怀来说,他还是个犯政治错误的人,毛泽东对彭德怀态

度还没有改变。

杨尚昆伤感地说:“毛主席让我转告你,回来再谈。”彭德怀率直的性格似乎

没听出其中的味道,他怀着希望向杨尚昆告辞。

金石听到让他暂时做彭德怀的秘书陪同彭德怀去湖南时很紧张,犹豫不决。杨

尚昆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儿,他对金石说:彭德怀还是政治局委员,你还是要尊重

他,不要有包袱……12月26日,彭德怀带着许多整理好的材料回到北京,他对

即将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满怀信心和希望。一到北京,彭德

怀不顾旅途的劳顿,亲自到杨尚昆家中,将五十多天辛苦调查的结果――5份报告

送到杨尚昆手里,请他转呈毛泽东和党中央,并希望毛泽东看过报告后能如约和他

谈谈,他仍希望通过这种办法为党做一点工作。

彭德怀向中央请假,不去参加七千人会议。因为他不能容忍对他在庐山会议上

发表的意见进行歪曲,他问心无愧。

杨尚昆心境悲凉,他很难理解中央对彭德怀的态度。他把彭德怀的一些话转告

给了毛泽东,但没有结果。

彭德怀不顾周围人善意的劝解,1962年6月,他把长达八万字的给毛泽东

和党中央的信,亲手交给杨尚昆,并附送了一封信:

尚昆同志:

我阅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文件之后,实事求是地作了检讨,不符合事实的我

也作了说明,惟时间长,问题多,加以写得潦草,不便于中央同志审阅,请饬铅印

多份送给中央领导同志为感。

谨祝健康!

彭德怀

1962年6月16日

此情此景,杨尚昆心潮难以平静。受感于老战友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抱着试图

用这种方式改变党内对彭德怀的误解,减轻政治上的压力的想法,冒着“被毒化”

的危险,杨尚昆按老战友的要求,把信打印多份,分送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各成

员。

一石击起千层浪,信被毛泽东理解为彭德怀的“翻案书”,彭德怀的问题突然

间升级……八届十中全会后,吴家花园已失去了往日样子,岗哨卫兵严密看管,与

外界不再发生联系。

八届十中全会后的3年,为了不牵连其他的战友,彭德怀很少和他人来往。虽

如此,杨尚昆依然牵挂着他,不时以安排生活为名到吴家花园来看望他。他只能用

工作名义去看望一下老战友。

杨尚昆心中不无凄凉。

1965年2月,为了加强战备,搞好三线建设,中央决定成立三线建设委员

会。毛泽东决定让彭德怀去西南三线工作。9月23日,彭德怀在颐年堂见到了毛

泽东,5个多小时的谈话,彭德怀激动不已,他相信毛泽东是诚恳的,他服从到西

南三线建委任第三副总指挥的工作安排。

10月6日,彭德怀来到杨尚昆家,请他帮助办理离京前的事务并向杨尚昆辞

行。

几分希望,几分惆怅,面对老战友,彭德怀倾诉肺腑之言,“这次到西南,我

很难过,我不想去,想搞农业,担任王震那个角色。有人??因此??说我对毛主席这

样仇恨,其实我只是对主席思想跟不上……”谈话中,彭德怀惨淡一笑,怆然泪下。

杨尚昆佯装笑颜,他想安慰安慰老战友,但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谁知这一离别,竟是两位战友的永诀。

1966年5月27日,彭德怀从大足县急速反回成都,告知是听传达。当彭

德怀听到《五一六通知》时,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上,彭真、罗瑞卿、陆定一和杨尚昆均以反党罪名被撤销职务。接下来的长

达12年日子时,杨尚昆过着被监禁的生活,直到1978年被平反。

而彭德怀则在1974年11月29日3时35分,一代元勋终于经受不住屈

辱的批判与残酷的打击,在病痛中告别了那个不幸的时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